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德育功能实现途径新探
2018-03-30吴晓蓉
吴晓蓉
(重庆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重庆 400016)
应用文写作源于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与人类生活紧密相伴。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信息传递和交流越来越频繁,应用文写作在实施管理、处理事务、传达信息、组织策划、推广成果、交流思想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培养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也早已成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素质教育、人才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紧密联系,应用文写作课程成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或者公共选修课。2016年1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理应在进行写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德育功能的实现,充分实现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21世纪是法治建设提速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时指出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在这段有关法制建设的新要求中,从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等方面,概括了全民法律意识的新内涵[1]。使命呼唤担当,应用文写作课程需结合教学内容和十九大的法制建设新精神,将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落到实处。
应用文写作包含法定公文写作。法定公文基础知识教学主要是对一个法规性文件和一个国家标准的介绍。法规性文件是指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以“中办发【2012】14号”文颁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标准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之为据明确指出,《条例》和《格式》犹如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约束党政机关公文。
(一)结合公文法定性特点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公文法定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公文作者的法定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指出,公文的作者必须是法定的机关单位,即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及一定的组织程序成立并具有法定职权的合法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让学生明白,公文作者的法定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公文内容的合法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任何机关制发公文都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与现行的有关公文相衔接。三是公文效用的法定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合法组织在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内制发的公文对受文对象在法定的时空范围具有必须阅读、办理、答复等强制力和约束力。如受文对象不接受其强制和约束,就可能出现失职、渎职、违纪、违法等行为,将受到一定的处置。四是公文制发程序的法定性。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公文的制发与行文必须遵循《条例》等法规性文件的规定,一般公文须经起草、审核、签发、复核、登记、印制、核发等程序;联合行文必须履行会签手续;法规性公文和重要的指挥指导性公文,以及按规定须由会议认定的公文(如议案、决议等),必须按法定程序经有关会议通过[2]。通过公文法定性特点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理解依法制作公文、敬畏公文效力的好习惯。
(二)结合《条例》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条例》既是党内法规又是行政法规,分为总则、公文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附则等8章共42条,分别明确了公文处理的基本含义、党政公文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公文文面18个格式要素、公文的行文规则、公文的拟制程序内容、公文发文办理工作内容、公文收文办理的工作内容等。《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条例》对各级各类单位正确把握公文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三)结合《格式》内容的教学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格式》(GB/T 9704—2012)属于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联合发布,规定了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规则。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强调《格式》是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的重要依据,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均应依照《格式》要求而制发,任何单位的公文格式规范与否,《格式》就是一把度量的尺子。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规范”时,主要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良好的规范意识是促进其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支撑其人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当代大学生的规范意识主要包括遵守校纪校规的意识、遵守礼仪的意识及社会公民意识等。有人比方应用文写作犹如“带着脚链的舞蹈”,“脚链”就是指应用文写作中的约束。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应用文写作的规范,并养成在写作中遵守规范的习惯;同时,还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的这些规范要严格遵守,如《大学生守则》《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
(一)结合应用文体式特点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应用文的体式是指应用文的外在格式,有法定使成与约定俗成两种情况,其主要特点是规范性。法定公文的体式表现为“法定使成”,即法定公文必须遵照《条例》和《格式》的明文规定拟写,一般应该完成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署名、日期等项目的写作。各类事务文书、专用文书的体式则表现为“约定俗成”,采用的是一些相对固定的惯用格式。如计划的拟写,一般应该完成标题、正文、署名、日期等项目的写作;合同的拟写,一般应该完成标题、合同双方名称、正文、署名、日期等项目的写作。教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应用文的体式一经定型,便成为规范,写作中应该遵守,从而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二)结合应用文语言的模式性特点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应用文语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但模式性尤为突出。应用文语言模式性特点主要指相同的词汇、语句可以在不同内容、不同作者的文章中反复出现、重复使用,成为一种惯用语,使用的位置也相对固定,在应用文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一是开端用语,常见的有“由于……”“为了……”“根据……”“……收悉”等。其二是承启衔接用语,常见的有“为此”“对此”“现将……如下”“特作如下……”等。其三是结尾用语,常见的有“特此……”“妥否,请批示”等。其四是称谓用语,常见的有第一人称“我(我们)”“本”、 第二人称“你(你们)”“贵”,以及第三人称“他(他们)”“该”等。其五是表态用语,常见的有“禁止”“严禁”“不得”“必须”“同意”“原则同意”等。其六是相当数量的文言语汇,常见的有“奉命”“责成”“拟”“予以”“径送”“顷闻”“业经”“妥否”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样的模式化语言,实现表述的规范。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强化学生的求真意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名言,他告诉我们“真”是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求真”是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应用文写作教师应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书育人。教学生求真知,培养真感情,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
(一)结合应用文写作素材的真实性要求强化学生的求真意识
真实性是应用文的生命。应用文担负着向社会各方面传递准确信息的重任,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否则信息失真,其价值也会丧失[3]。因此,应用文写作的材料务必源自客观事实,不可虚构、想象,不可对材料进行任意的夸大和缩小。比如批评性通报,批评对象(姓名或单位)、错误事实概括要准确;叙事部分的时间、地点、人物(单位)及因果要交代准确;引用公文的标题和发文字号要真实准确;有关会议的报道,会议的召开背景、时间、地点、与会范围、会议规模、主持人、会议内容等与会议实况必须一致。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真”的追求,学习做真人。
(二)结合应用文写作表达情感的真实性要求强化学生的求真意识
作为“言志”“载道”工具的写作,离不开作者的情感活动。没有人类的情感活动便没有文章。屈原怨而作《离骚》,司马迁愤而著《史记》,诸葛亮忧而撰《出师表》等,这“怨”“愤”“忧”便是作者著述的初心或要表达的情感。从表面看,当代应用文中通常难觅“情”字,尤其是法定公文和事务文书,如决定、报告、通知、计划等,似难查寻到“情”的踪迹。然而,文如其人,应用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它们各有显隐之别、浓淡之分。感谢信、慰问信、鼓动性领导讲话稿所传递的感情比较显性、比较浓烈。法定公文类所传递的感情比较隐性,教师应从法定公文的发文缘由上挖掘作者的情感内涵,写作决定、规定性通告、请示、计划等文种时,作者都会追求发文理由的充足,不厌其烦地陈述发文的原因、目的、依据、意义,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虽不言情而真情已在其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对应用文真情的体会和表达,感悟表达真情的重要性。
四、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强化学生的时效意识
应用文写作之“应”,即包含“对应”“适用”“应承”“应制”“应付”等意;应用文写作之“用”,即包含“派用”“需用”“运用”“实用”等意。应用文写作之“应用”反映的是应用写作活动的价值判断,也是应用写作活动的终极目的所在。因此,实用性是其根本属性,是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类的本质属性。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急切需要,应用文写作又具有了写作时效性的特定要求。教师应借助应用文的实用性和时效性特点强化学生的时效意识。
(一)结合应用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能强化学生的时效意识
每一篇应用文都具有最直接的用途,都是因为社会生活、工作的实际需要而产生,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到社会各领域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如“请示”是为了请求上级给予指示或批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报告”是为了将工作情况向上级汇报。据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大学时光,这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大学生的时效意识,有助于他们珍惜大学光阴,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4]。
(二)结合应用文写作的及时性要求强化学生的时效意识
应用文从写作到办理都具有比较强的时间要求,只有遵循这一要求,才能充分实现应用文的服务功能和实用价值。如特大事故报告,国务院明确要求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向上级组织报送情况报告,以利于有效制止事态的发展和减少损失;会议通知必须在会议召开之前的足够时间内写作并发出;回复性公文如批复和复函的制发更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有时须当天回复。据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珍惜当下的意识,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每件事情,并尽自己最大所能做到极致,这样才能不断地增长才干、增强能力,成就梦想。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五、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各高校也将“双创”写进了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同时也要求教师在课程目标上有所体现。其实,大学生“双创”的核心应该是创新。作为应用文写作课程,需立足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做好创业准备,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与能力。
(一)抓住新词语和新表述的解析机会,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语言空前活跃,特别是其中的词语更是处于不断丰富之中。根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统计, 2006—2010年共搜获年度新词语2977条。在短信、微博、QQ、微信等社交语言实践中出现的新创词,更是远超这一数据。可见,在当今信息快速流动的时代,几乎每天都有新词语被创造出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于2012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在2005年第5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单字600多个(以地名、姓氏人名及科技用字为主),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近3000条,增补新义400多项,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发展需要[5]。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习式”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使用了一大批实在又接地气、直抵人心的新词语和新表述。习总书记在讲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讲国家发展道路选择时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知道。”“习式”语言自成风格,在表述上很有创新,将高大上的执政理念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新表述。十九大报告中也有不少这样表述的金句:“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应用文写作教师要抓住应用文中这些新词语和新表述出现的良好机会,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用心体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结合应用文学习方法的创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加大了对“互联网+”研究和运用的力度,从而涌现出各种新产品、新产业、新服务与新方法。“互联网+商品”催生了淘宝、京东和当当等;“互联网+货币”孕育了支付宝与余额宝等;“互联网+教育”则产生了MOOC、微课、翻转课堂、习本课堂、教育APP、电子书包和弹幕教学等。应用文写作教学恰逢“互联网+”的好时代,教师尤其要帮助学生创新学习方法,除课堂学习、写作练习之外,一定要帮助学生高度重视和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便捷的系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机会,创新自己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方法[6]。一是跟随中国公文研究网、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网、智慧树网等网站或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应用文写作;二是跟随人民网、公文写作之家、秘书工作等公众号学习应用文写作;三是参加当地的秘书学会、写作学会、人事培训中心举办的应用文(公文)写作培训班学习应用文写作。创新应用文写作学习方法,实际上是帮助学生重建“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之,应用文的服务功能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迎来了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应用文写作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应用文写作相关知识、理论、文种写作技巧的介绍,而且应结合教学内容找寻各种契机,充分实现课程的全教学过程育人,充分发挥应用文写作课程德育在高校德育建设中的补充作用,让学生在收获应用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同时,还能极大地提升其全面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明.大学生应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N].光明日报,2014-3-20(07).
[2]张家恕.现代应用写作教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
[3]吴新元.克服不良文风的关键是戒“空”打“假”[J].应用写作,2013(8):4-6.
[4]阿诺德·贝内特.活法[M].江菲菲,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5]教育部语言文字管理司.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洪威雷.当前应用文写作研究值得重视的四个问题[J].应用写作,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