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力跑速度核心技术研究

2018-03-29胡小玲邹勇强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技术特征核心技术

胡小玲 邹勇强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接力跑速度核心技术研究,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控制向心力,从而提高接力跑速度。研究结论:通过接力跑速度核心技术研究得知,我国运动员在接力跑项目中取得优秀的成绩的原因,通过该研究让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保持良好的成绩,为我国运动员在之后的赛场上提供良好的契机。

关键词: 技术特征;合力速度;交接棒;核心技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study the speed of the core technology research, the principle of movement biomechanical control centripetal force, thereby enhancing the relay running spe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core technology of relay running speed, it is found that the athletes have made good achievements in the relay running project.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excellent athletes of our country have maintained good results on the track, and for the athletes in the future Provide a good opportunity.

Key words: Technical features;Joint speed;Transfer sticks;Core Technology

1 前言

人类速度素质集中的反映在田径运动项目,直道100米、110米栏和弯道200米、400米,以及4×100米接力与4×400米接力跑,以最短的时间跑完全程,称之为人类最佳速度素质。速度分短距离的100米、200米个体绝对速度,以及4×100米接力复合型团队合力速度。直道上的个人絕对速度,由于受人体生长发展的遗传基因与地域环境的影响,人类速度的优势仍倾向黑肤色人种的欧美国家运动员。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直道上百米跑和百十米栏,能进入决赛的基本上被黑肤色人种的运动员所包揽。然而新世纪以来,黄肤色的亚洲人,正在悄然地改变这一落后的局面。自国际田联启用电动计时以来,亚洲的日本人伊东浩司、中国人张培萌等多人己创造了10秒,更多亚洲短跑运动员挤满10秒这一瓶颈等待“井喷”状态;尤为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于2015年5日31日凌晨,在美国尤金跑出9秒99;再次在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半决赛,第二次以9秒99叩进10秒大关[1],并以精确到千分位,以9秒987,与法国维考特并列第八名,成为田径史上第一个进军百米决赛的起跑线上黄肤色的亚洲人。

而黄肤色的亚洲人的速度优势是来自整合的核心技术,而不是体质基础的绝对实力。尤其充分表现在4×100米接力项目,展示出惊人的复合型合力速度,人们把它称做4×100米团队“集体飞人”径赛项目;4×100米,不是4位运动员成绩相加,而是4位运动员不减速地衔接合力技术。中国队4×100米预赛成绩以37秒92保持了亚洲最佳纪录,进入决赛[1],并且奇迹般的战胜了难度极大地第九跑道,以38秒01历史性的获得这个项目银牌,应给以高评价,值得人们加以庆贺与总结。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资料、以及相关书籍从而能够将专项知识点集合起来并且将多种因素将其整合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2.2 录像观察法

本文通过录像观察得知世界优秀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实时状况,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通过录像观察和官方统计数据将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相关有价值的数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苏炳添创亚洲历史全力跑进百米决赛

苏炳添于2015生5月31日在美国尤金站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以9秒99跑进10秒大关,时隔三个月,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半决赛,苏炳添竭尽全力再次跑进9秒99,根据竞技规则规定,半决赛两组每组前三名,直接晋级决赛,其它两名以成绩排位;结果苏炳添等三人成绩均为9秒99,最终只能以千分之一秒重新排位(表1),苏炳添与法国维考特并列第八名,均晋级决赛[2]。

半决赛,苏炳添竭尽全力,现场八万观众见证了苏炳添再次创造了9秒99亚洲纪录;但是百米速度与黑肤色人种欧美、牙买加人差距甚远,五、六十米之后,体力透支较大,速度耐力跟不上趟,博尔特百米决战,轻松的以9秒79卫冕,加特林以9秒80,仅以0.01秒之微差,获得亚军,而苏炳添仅跑出10秒06列为第九名,苏炳添坦言,体力下滑严重,无法连续无与黑肤色运动员比拼。赛后苏炳添坦诚地说:为了进入决赛的起跑线,竭尽全力百分之百的强度,再一次跑岀9秒99,进入9秒区域;而博尔特仅用96%,决赛也不过用了98%的力气,因为博尔特的成绩底蕴为9秒58,而苏炳添决赛却用了102.70%底气(表2)。

赛后,中国田径队切身地体验到: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之所以出色地完成任务,是田径人前辈们为我们做了铺垫石,与他们的付出分不开的。本文笔者认为:中国短跑運动员有直道速度能力;而缺乏速度耐力,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4×100米接力集体项目,以带动速度素质,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持续发展与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3.2 4×100米速度特征发展自身速度能力

北京田径世锦赛,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不仅创造了亚洲纪录,而且还创造了第九道奇迹,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深入研究。2015年8月29日,沸腾的北京“鸟巢”,这夜“无人入睡”,鸟巢八万人为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领衔人苏炳添齐唱生日歌,庆祝中国由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组成的中国接力队,夺得4×100米接力项目银牌[4],在本日上午预赛中,并以37秒92,创造了亚洲新的记录。沸腾的“鸟巢”,却把人们带入新的思考。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何以创造了历史摘得银牌?又何以创造第九道摘银的奇迹?

3.2.1 4×100米接力项目特征与基本技术

4×100米接力,不是简单的每棒成绩相加或4的乘积的数学作业,不少人确实误认为成绩取决于个人速度之和,全队必然列前;不妨,我们现以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4×100米决赛,牙买加与中国队为例,做一次统计比对分析(表3),中国队与牙买队成绩实质差数为-0.65;而不是-0.8秒。

根据规则规定4×100米各棒次运动员,必须在20米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并根据第1棒的起跑质量和各人跑的速度和跑弯道能力与传、接棒技术,以及身高等条件来合理地安排运动员的棒次;各棒次有不同交接棒技术与方法,以及各棒次的跑程与道次特性;直道与弯道和动静状态,各棒次均有差异。跑第一棒的人,从静止状态下启动需要爆发速度和超长发挥;跑2、3棒的人速度保持前三名为好;跑4棒的人要善于调整到最佳状态跑至终点。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重中之重的是交接棒,千万不可掉棒,传棒人不可轻意松手,由接棒人主动抽走,通过多练达到配合默契,才能掌握取胜地主动权。教练员要善于选择不同棒次所需求的运动员担当,以出色的表现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中国4×100米接力队1至4棒分别由2013年世少赛百米冠军莫有雪、新加坡青奥会200米冠军谢震业、全国百米纪录保持者苏炳添和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创造全国纪录的名将张培萌,尽管1、2棒受鸟巢“热情”的观众声浪的影响,出现微小瑕疵,但是凭借苏炳添和张培萌后两棒的全力冲刺,终以37秒92居小组第三晋级决赛;最终以38秒01,历史性摘得世界田径大赛银牌[3],载入史册。

3.2.2 创4×100米接力第九道奇迹摘银牌

本文作者查阅有关资料,中国队半决赛排名第三晋级决赛,被任意分在最内或最外道,中国110米栏运动员曾在国际大赛中创造获冠军第九道奇迹,今天中国4×100米接力队同样传承“第九道奇迹”。

4×100米接力为什么难跑?根据这一原理,难在“向心力”的负面作用,早在古典力学中曾指出:向心力是指当物体沿着圆运动或曲线轨道运动时,指向圆心(曲率中心)的合外力作用力。也就是说,“向心力”是合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而命名的,形成一种做圆运动的物体,实际系属向心力的一种拉力,方向随着物体圆周轨道上的运动而不停改变;这种拉力沿着圆周半径指向圆周的中心而得名的“向心力”,系指向圆周中心,并被其所控制的物体沿着切线的方向,而作垂直方向运动(图一、二),产生速度法线方向上的加速度[6]。

央视体育台《城市之间》通过圆盘游戏,当人跳上转动的圆盘,受向心力作用,使人体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去需要的力,而无法控制自我,“只能改变所控人体的运动方向,而无法改变运动的速率,即使匀速圆周运动,也难以控制改变半径与圆周垂直的切线形成的向心加速度[6](见图-2);再如自行车环湖赛,当车队由直道骑行进入弯道时,整个车队向内倾斜,形成一道美妙“月芽”弧形风景线,这一现象,正是受向心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而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物体运动圆周半径的长度(r)和角速度(ω)有着密切关系(离心力只是虚拟的或称惯性作用;而实际是不存在的),其表方式为:F= .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决赛中跑出38秒 01,这就意味着每人平均跑9.5025秒,四个中国小伙半决赛跑出了37.92秒,这就相当于每人跑了一回9.48秒,相当于打破飞人博尔特的百米世界纪录。这是因为4×100米接力,只有第1棒从静止中启动,最好用蹲踞式起跑,中国队跑第1棒的是莫有雪,他有出色的起跑技术,启动的反应速度为0.157秒,第2棒谢震业跑出了自己的节奏,并与第3棒苏炳添完美的交接,苏炳添凭借完美、难度大的“圆月弯刀”式的弯道技木,出色地卡住了自己的对手,并與善跑直道的第4棒张培萌最佳对接[4],直达终点,获得第三名,因美国队未在接力区完成交接棒犯规,中国队晋级第二名。实话实说,它充分上阐述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棒合一,做到不掉棒、不减速,行进间交接棒正常地发挥了团队技术。这无疑的与平时应加强弯道跑和交接棒训练有直接关系,以形成自动化技术动作,出色地用熟练的技术战胜对手。

4 结论

4.1 主动自觉地学习与研究4×100米接力跑的核心技术,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虽然科研工作很枯燥,即使是极简单的均数指标也不能放弃,只有亲自去计算与数据分析之后,终于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4×100米接力,是复合型“四个人的合力速度”,它远远快于百米飞人的速度(见表3),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其速度必须充分地把握在20米接力区核心技术书写文章,深入研究保持高速度的交接棒与技术训练,以有效的发展“人与棒”合一效益。这是本课题第一个认识,用切身体验,书写结论。

4.2 本课题,中国队通过第九道的比拼,不仅提高了全队的跑速,而且创造了不可逾越的战胜向心力的影响,历史性地创造第九道奇迹,使中国田径队更加坚定了自信,努力研究第九道训练的“技术学”与“心理学“新课题的攻关与探讨。

4.3 第三点,加强如何克服与战胜现场观众“欢呼声浪”的心理干扰,制定新课题的研究。北京田径世锦赛4×100米接力决赛,这是北京人爱看的项目,又是北京人主场;欢呼声、加油声,就象海哮山崩似的震耳欲聋响彻“鸟巢”,中国队说"北京观众”太热情了,连习惯的暗示语也听不清楚,只好用棒的“触觉”形式传递语言信息;美国队认为“声音太高”无法传递语言信息,其实,“喧闹”、“叫喊”,这是赛场的正常现象,今后,只能针对性不同人群与竞技环境,加强适应性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管昊.男子百米接力中国队摘银创历史,晨报.体育版.2015.8.30.A10

[2]卢毅.苏炳添进百米决赛创亚洲历史,晨报.体育新闻.2015.8.A24

[3]许惠臣.亚洲速度(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摘银),晨报.(体育新闻).2015.8.30 A10

[4]管昊,男子百米接力决赛(创造第九道奇迹摘得银牌),SPORTS.2015.8.30 A10

[5]报道,8月29日:“鸟巢”疯狂的一日,晨报.2015.8.30 A10

[6]百度百科.什么是向心力和它的全部含义.Wenda. tianya.cn, 2014.10.1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胡小玲(1989—),女,江西吉安人,南昌五中体育教师。

第二作者简介:邹勇强(1988—),男,江西吉安人,南昌五中体育教师。

猜你喜欢

技术特征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不忘科创板的初衷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
中国田径男子冠军马群标枪分析
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技术特征及演化趋势预测
短跑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特征与训练特点研究
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掌握自己“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