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皮影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运用
2018-03-29徐正菊
徐正菊
摘要:皮影戏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民间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它集故事性、娱乐性和表演性为一体,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更易被幼儿园的孩子们接受和喜爱。在皮影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欣赏故事、讲故事、仿编和续编故事,充分激发了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不断说、讲、演的过程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将结合我在实际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和分析,来简单阐述皮影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运用。
关键词:皮影;制作;表演;幼儿园;语言活动
皮影中的现场交流、互动表演等形式,更是普通的动画片所不具备的,但遗憾的是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正在远离孩子们的生活,正被人们所遗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向孩子们传承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让孩子们在参与皮影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丰富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内容,而且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关注。
一、感知皮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1.皮影戏简介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皮影是我国出现得最早的戏曲剧种影戏活动之一,戏中“影人”是根据剧中角色和衬景的设计,用驴皮或牛皮、羊皮经刮制、描样、雕镂、着色、烫平、上油、订缀而成。人物脸谱和服饰造型生动形象,或纯朴粗犷,或细腻浪漫,或夸张幽默。再加上流畅的雕镂,艳丽的着色,达到了通体透剔、四肢灵活的艺术效果。“影人” 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随着乐器伴奏合唱腔配合,便成为“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形象,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对皮影的认识
说句实话,最初我对皮影的认识知之甚少,只是觉得心里很喜欢,脑子中也会不时浮现出儿时痴迷观看的情景。经查阅资料,我才知道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咱们的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我们的祖辈仙人们度过了多少快乐时光。
为了让孩子更好感受皮影的魅力,掌握皮影的基本知识,丰富对皮影的认识。首先我采用“什么是皮影?”的谈话方式让幼儿认识皮影;然后与家长取得联系,家园同步通过网络、电视等让幼儿接触皮影;再用“你知道的皮影人物有哪些?”,让皮影人物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萌发他们制作皮影的冲动,观看皮影表演的欲望。
二、尝试皮影制作,提供语言活动的道具
由于皮影的真正制作程序比较复杂,所使用的工具也比较多,因此我们首先通过视频让幼儿了解皮影的制作过程;再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教师用彩色卡纸画图、裁纸刀镂空的方式制作平面不活动的简单皮影;然后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如何让皮影灵活活动,进而大家一起画喜欢的图片、涂色、剪下各部位、过塑,再用针线或螺丝固定;最后拴上操作棍就可以进行皮影表演了。幕布的制作我们则利用薄白布裁剪、缝制成长方形,把PU直管穿进白布四周,再用弯管、多孔接头、短直管组装成框架,这样制作成的幕布不仅方便表演而且利于移动、保管。灯光我们就用生活中常见的手电筒、手机、台灯、窗户的自然光等代替,这样灯光照在幕布后面,清晰的皮影人物形象就出现了,而孩子们则可以随手拿起自己喜欢的皮影边讲边表演了。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我们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同时,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了让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为了巩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进一步一起制作、表演皮影。整个活动家长们都积极参与,这样不仅孩子们兴趣高,也让家长们重温了童年的美好回忆,更使我们的皮影表演更上一个台阶。
三、创设皮影艺术环境,丰富幼儿的语言话题
班级环境是班级文化的重要体现,良好的班级环境创设有利于丰富孩子们语言交流的话题,有利于活动主题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每个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为了使皮影艺术与班级文化相结合,我们就在主题墙上用粘贴泡沫来插放孩子们制作好的皮影,这样不仅利于孩子们分享交流还便于取放,因此孩子们给它取了一个温馨好听的名字“皮影的家”,于是咱们班的主题墙成了活动室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另外,为了尽情分享孩子们带来的皮影,我们就把它固定在纸盒、泡沫、牛奶盒上,放在孩子们便于观看的窗台、柜台上,这样大家就可以自由讨论、分享交流了。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而区角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主要游戏之一,同时又是他们获取经验的直接场所,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区角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表演的能力。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绘画的皮影人物特别感兴趣,也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于是我就把孩子们根据故事制作的皮影人物分盒装箱,使每一个盒子都有不同的故事,还请孩子们共同参与给每个盒子画了漂亮的封面画,这样我们精美的皮影故事盒就做成了,放在阅读区中成了孩子们乐读、易懂、开心的阅读材料。其次,我们还利用手工区,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构思、不断尝试制作更多自己喜欢的皮影。另外,我们还利用表演区满足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在这里投放相关的皮影道具和皮影,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自由表演。因此每到区角活动的时候幼儿或制作或观看、或唱或跳、或表演或打灯,大家自由组合、分工明确、合作表演所学故事或自编自演皮影戏,看着生动的表演、听着有趣的自编台词,逗得场下的小观众时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而教师则以一个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的身份适时参与其中,在随机指导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传承民间文化,拓展语言活动内容
在以往的语言活动中,更多的是孩子凭空记忆、讲述故事,而在教师提供的讨论话题中,孩子们也不能充分打开思维、大胆想象和讲述。但随着皮影活动的不断开展,许多可爱的“小皮影”诞生了,看有栩栩如生的唐僧四徒弟、有憨态可掬的熊大熊二、有形象逼真的海绵宝宝、有聪明勇敢的葫芦娃,還有俏皮可爱的喜羊羊家族,手拿它走到幕布后灯光一照、张口一说,孩子们就是“小小表演家”,别提他们有多开心、多快乐!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喜爱的动画人物,看到它,孩子们的思维瞬间活跃了,话题一下打开了。
总之,在组织开展皮影的活动中,我们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们有话说、想说、敢说、会说,这样不仅让孩子们爱上了皮影,还学会了自己表演、两人合作表演、多人互动表演。在不断的尝试和表演中,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增进了家园间的互动合作,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孩子们对皮影的认识,打开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之门,同时也为幼儿园的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通道,提高了幼儿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佘志超 《细说中国民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
[2]吴良忠 《中国皮影》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