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的培养

2018-03-29谢萍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班常规习惯

谢萍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班则是常规培养的关键期,是打基础的阶段。进入小班,也就是走进了社会,开始了集体生活,集体中的游戏规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接触、养成。这个“头”开得好不好,当然会对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小班的常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习惯

小班幼儿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小班幼儿常规呢?我个人结合工作实际和经验积累,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根据本地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明确的常规规则

在小班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应结合本地幼儿教育实际和本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好相应的、具有可操作的常规要求。不管是早上入园、下午离园,还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环节,教师都应对常规有个详实的计划。其中就具体包括早上入园时教导幼儿跟老师小朋友问好;顺利组织幼儿参与晨间活动;培养饭前便后洗手;安静就餐、不掉饭粒;饭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椅子的能力;养成上课时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积极回答问题;自觉排队取水;午睡前自觉排便;安静午休;正确折叠、摆放自己的衣物和鞋子;起床后自己有序穿衣服以及关于户外活动时应遵守的纪律、下午离园时的要求等等。教师只有提前制定好这些详细的实施计划,规则明确并切实可行,才能在每日教育活动中把常规教育抓好抓实,让幼儿早日养成习惯,便于教师在日后展开各项工作。

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幼儿兴趣爱好,利用教师独特的语言和行为魅力帮助幼儿尽快养成各项常规

“建立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可让幼儿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愉快,并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既充分显示了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尤其是小班幼儿年龄小、天性好玩,注意力容易随新奇事物转移。因此,在选择组织小班活动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准备好简单快乐又内容丰富的活动项目,激发每一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都有机会动手动脑,寓教于乐,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常规。而作为老师,在向小班幼儿授课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温和,规范和富有情趣。教师可以在讲解时一边做一边说,声情并茂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幼儿理解的直观性。而当幼儿出现哭闹或不接受老师帮助等行为时,不要吝啬我们的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或拥抱,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关爱。通过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也为我们常规管理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路石。相信当你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时,常规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各项活动安排就会做得得心应手。

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以身垂范为幼儿们培养常规树立好榜样

每个孩子自步入幼儿园开始,便很容易受教师的影响,教师在孩子们心目中就是极有影响力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影响孩子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并且在进行常规训练的时候,班上的老师和保育员的意见和方法一定要一致,要形成共识并紧密合作,才不会让幼儿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而且当常规一旦确立,就必须要天天坚持,常抓不懈,不能一看到成果就立刻把注意力转到别的事情上;在进行互相问候、喝水、吃饭、课间活动、午休等常规培养时,教师首先要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幼儿面前做好示范,才能在要求孩子们时具有说服力,起到模范引领的作用,达到正面的、榜样的教育意义。同时,教师应善于适时地利用眼神、语言、肢體动作给予幼儿鼓励或者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直观地告诉幼儿是与否、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得当的教育方法,肯定能使本班幼儿常规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家园合作,利用多种途径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培养好孩子的各项常规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培养幼儿常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家园配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都非常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和在园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家园联系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委会等多种多样的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作息、教育管理的方式、理念及每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对家长提出有关幼儿教育的具体要求,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理解并配合协助幼儿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等。通过紧密的家园合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稳定、长效的生活学习常规。

幼儿常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幼儿形成良好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人的发展持续一生,而人生早期形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生发展的意义是相当重要的。幼儿常规教育使幼儿从一个不自由的、被决定的、有依赖性的、被动的人逐步成为一个觉醒的、有意识的、能动的、独立的人,成为自制而自由的人。正如著名教育家培根说的:“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追求好的习惯。”我们应当抓住 3~4岁这个培养人生习惯的最佳时期,不仅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了一些基本生活技能,还要培养幼儿优秀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每个人一生中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因此,幼儿常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它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始终,需要幼儿亲力亲为的参与配合;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心、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幼儿、包容幼儿的心;需要家长长期的理解与支持等等。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教师、家长、幼儿齐心协力,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华纳(Laverne Warner.),(美)林奇(Sharon Anne Lynch)著;曹宇 译.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2

[2](美)蔡伟忠.幼儿常规建立的道与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3(2016年5月第三次印刷)

[3]莫源秋,韦凌云,刘揖建.幼儿常规教育指导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第五次印刷)

猜你喜欢

小班常规习惯
习惯
再去小班看看
常规之外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破常规 获巧解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