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关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2018-03-29潘建荣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加强初中体育途径

潘建荣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逐渐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关系到他们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因而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更应该对这方面足够的重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有个强健的体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引导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本文基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义,主要探究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锻炼途径,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初中体育;加强;心理素质锻炼;意义;途径

1. 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义

1.1加强沟通交流,排解心理障碍。体育教学多是在户外开展,是一门具有很强开放性的学科,师生之间有了很多的接触机会,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会更为密切,通过与同龄人的相互深入了解和结识,消除各自的隔阂,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排解一些学生的心理障碍,避免形成自闭的人格,以更加积极阳光的情绪进行学习和生活。

1.2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自信心。当前一些初中生觉得自己学习成绩落后,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自豪感。另外还有很多学生不爱参加体育锻炼,嫌累怕苦,这时教师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先通过那些简单的、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再逐渐引向深入,渗透进去竞争对抗元素,使其找到快乐感,从而逐渐让他们爱上体育锻炼,适应校园生活。

1.3逸结合,促进学生智力发育。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户外,从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化课学习中脱离出来,在大自然中开阔自己的心境,缓解疲劳,放松身心,劳逸结合,更新思路,这更加有助于青少年学生的大脑发育,促进智力的进一步发育,对提高文化课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2.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2.1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由于初中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比较大,体育运动就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自我调整,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因而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运用多样化的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式体育运动,例如将双手举过头顶,用力伸懒腰,之后做深呼吸,反复进行几次,对放松心情的效果明显。再比如广播体操的运动强度不大,体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做体操,促进血液循环,不需要耗费学生很多的体力,就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实现了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

2.2利用竞赛或游戏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老师应该采用引导,启发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社会行为。竞争有利于团体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使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学会自我评价,自觉扬长避短,遭遇到挫折能够正确对待。公平竞争要求每一位体育比赛或体育游戏的参与者必须遵守同样的竞争规则,按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竞争。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好胜心与表现欲望强烈这一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通过个人或小组间的竞赛,使学生体验竞争与合作并在其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经历失败的挫折,引导学生在各种竞赛和游戏中勇于迎接各种挑战。注意通过榜样示范、引导、激励使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胜不骄、败不馁、不畏强者、勇于拼搏、奋发图强,团结合作,创新进取的精神,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在竞赛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规则,并对违犯规则的判罚定得较严,判罚较重。比赛前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尊重裁判,学会自我约束,懂得必须克制越轨行为,服从体育道德规范,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与他人竞争。在教学中还应突出强调和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实事求是,本着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在比赛中光明磊落,用正当的方式,依靠自己的实力、智慧、技术、战术配合取胜,禁止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搞小动作、弄虚作假、舞弊等违反规则和体育精神的行为。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学习其优点,团结自己的队友,克服自己的弱点,敢于向自我挑战,在竞争中进行“自我竞争”激发自信心,挖掘自身潜力,把竞争视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强大动力。

2.3开展团队游戏,培养合作精神。很多体育项目都有着很强的集体性特征,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因而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从而走出消极、狭隘、偏激等心理误区,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化分为两个组,面对面站立,然后教师说出游戏规则“所有人伸出食指,放在自己的胸前位置;轻轻托住单杠,但不能用手指勾,任何人的食指不能脱离单杠,否则就要重新开始;然后把单杠放到膝盖位置,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的完成任务”。

2.4细化体育课社会适应目标

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观念和思想的转变,更是如何落实到教学行为上的问题,只有在行动中不断实践、总结、反思,我们的体育课程改革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才会体现出“健康第一、激发兴趣、培养主体、关注差异”的指导思想。社会适应目标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因为操作难度较大,所以导致社会适应目标在课堂上的要求比较笼统。教师仅仅是凭借主观要求学生,却没有一个具体的要求,从而导致操作较为随意。因此我们将重点研究下移、细化,所谓的“下移”其一是从对理论的了解下移到实践的研究上;其二是从宏观的认识,逐层下移到中观设计再到微观的研究上。所谓的“细化”首先是从观念细化到具体的教师教学的行为上、学生学习的行为上;其次是宏观的学期进行计划逐层下移到单元的设计、课时教学的设计上。使教学目标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检测的。

2.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如今社会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集团化、组织化,单单靠个人的力量,孤军奋战很难在竞争的中取得胜利。所以当今社会不仅有竞争还要有合作。合作是建立在個人和个人,个人和团体之间有相同认识的有价值的行为。合作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共同完成任务,对各种结果、经历以及成果的共同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如篮球、足球、排球的合作会使活动更为有效,因为要获得成功,成员就必须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合作能力既是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必备条件,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能力。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集体性的体育活动需要个体与他人通力合作,并且以各自不同的角色,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

结论: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双方面的共同发展,采取多种课堂教学形式,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在促进自身心理不断健全的同时,也能促进其他文化课教学更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方立春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J]时.代教育,2015(16):241-242

[2]万丛灵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53-254

[3]李崇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4)110

猜你喜欢

加强初中体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