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脑洞—多管齐下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方法策略论

2018-03-29罗美君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质量初中语文

罗美君

摘要:本文借鉴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分析在新课程改革情况下,如何提升初中語文教学质量。本文以打开脑洞多管齐下为落脚点,从教材备案充分准备,考虑课堂整体气氛,通过课堂过程暗示,感染学生关注课文内容,坚持从关爱开始,把住学生的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为原则,提出老师教学明确目标,学生学习目的明白,两者缺一不可。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新课程;教学方法;暗示

一、引言

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自主状态下,可以灵活性学习,打开大脑的门洞,将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效的吸收消化转化不同的信息源贮存记忆起来呢?其实最重要的是与老师的教学计划安排准备是否得当适用有关。知识是系统性工程,新鲜有趣、课堂上与课本知识关联内容准备充足,并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度指数有密切的相关性。围绕教材知识点外,关联信息资源延伸准备充分;老师的课堂仪态与课程内容的得体适合;课堂过程的暗示运用引起学生关注点的集中;教与学目标的一致性,等一系列包括肢体语言在内的表现,都将成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细节。大家都知道,举办一场演讲时,无论主讲者威望和名气如何,开始进行每一场演讲时,都会暖场。所谓的暖场,其实就是演讲前的场内气氛调动,从人的心理反应度讲,外界高昂亢进的声音和激进的语调在听觉刺激和特殊色彩的视觉冲击,都会让人神经元得到最大限度的刺激,引起情绪的波动。可以有效调动在场人员的积极视听或观看。

二、从教材备案充分准备,考虑课堂整体气氛

(一)教案准备做到位,不怕学生不上道。老师在课前教案做到以教材基准,增加课文相关链接内容,特别是作者当时写该文的社会文化背景,用词的意境,文章成稿的小故事等。诗名、名词、散文类课堂更应对成文前后作者的心理活动的小事件,编排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通过小故事将背诗表情,用词达意,颂文即抒情又达意的中心思想自然引入,融到故事里,故事讲到吸人入胜之时,也是学生吸收知识关键之刻。

(二)有气场,就有震撼力,吸引的力量不能小觑。在课堂上,现实距离上的空间是锁定的。学生一个学期之内均在一个教室内上课,难免会有视觉疲劳的时候。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心任务,应学会调节这种感觉。在课前做好准备充分,从踏上讲台那刻起,应展示出精力充沛面貌在学生眼前。在头型、发饰、衣装打扮应给学生有干净、清爽、利索、赏人悦目的视觉感受。开场有料,为课本铺垫有引人关注的背景宣染。出口妙语不断,声音有魅力,有磁性,语言幽默稍少带点含蓄,哪个学生不被吸引,这号召力不用去强调。可谓是不威而立了。故此开场很重要,一节课时几十分钟,老师应掌握好开课的前几分,会让课堂生趣很多。更会让学生聚焦在老师的授课知识上来,课堂专注学习的要求气氛也就到点上来了。

三、课堂过程暗示,感染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一)课堂暗示的作用。生活中,我们会在不同场合运用到暗示或被暗示,并在很多时候都将起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其过程并不会对双方有太多影响。从暗示概念讲,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言语、行为、表情、符号等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一定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观点。语文文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受到众多因素影响,课堂上“开小差”,这时老师采取及时有意眼光暗示提醒,或语气的转化,这样即不会太影响课程进行,也不会给予学生压力。学生接到暗示后均会停止不良行为,端正学习态度,集中精力听讲。因为这种无语的暗示是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基础,不诉诸压力,不要求非接受不可。比起当面被点名,或者老师直接中断讲课,专门针对性的批评劝说,在学生的心理活动上会感觉到老师给自己留面子。

(二)课堂暗示有技巧。语文教学过程中,讲究过程的系统连贯性。教学的思路虽然在课前做好了准备,但很多时候,往往课堂进行中,因为课文的一段文字或学生的参与提问,均有很大可能打开了老师新教学思维方向,老师当时有新想法,一定是希望将好的知识分享给学生的。情绪有小波动,却在此时有学生出现课堂秩序的扰乱行为。怎么办?或许老师很气愤,立刻反应出一定要批评该名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念头在脑海中一闪,应适时平摸情绪,转变讲话语调,委婉对学生讲:“刚刚有了新的想法要分享给大家,却在紧要关口,却有同学也有了更好的想法要分享,要不要请这位同学先与大家谈谈呢”?那么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借题暗示,还会不安分吗?相信极小可能性不再将行为进行下去了。

(三)感染力发挥到位,力量无限。感染是指,情绪的传递或漫延。即一种情绪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体,或在一个大的群体中漫延开来。它并具有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课件目录中有抒发情感的诗或词。记叙性的感人事件和故事。对景色地质特征描述恰到好处的说明书。老师均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材,在课堂上进行细节鉴赏分析,培养学生鉴赏好文章的能力。从范文中抽取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情节进行示范阅读,通过有感情的阅读的,吸引学生参与自我阅读中来。老师用阅读魅力感染到学生,影响班级内,喜欢阅读,却没有掌握技巧的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阅读方法。通过喜爱相似性,互补吸引的因素,老师的才能更加在学生中得到肯定和认可。

四、从关爱开始,把住学生的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教学中,老师适当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意图,给与学生以关爱,在师生建立融洽关系上也会起到帮助作用。当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关心和帮助时,首先可以从目光接触传递出最重要沟通结果。与学生谈话时,语调委婉,声音悦耳,面部表情常带微笑,会给学生春天般柔风细语的感觉。在学生情绪低落时,老师触摸学生肩膀,给予力量。不太爱学习的学生,适时的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其内心的困惑和不安情绪来源,帮其树立自信,相信学生当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怀时,学习的动力就会加强。没有不愿学习的学生,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缺少自信或学习自尊得不到认可,内心的纠结与不安得到释放,而在此阶段人生心理发展过程没有有效得到指导和帮助。

五、老师教学明确目标,学生学习目的明白,两者缺一不可

从教师角度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抓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的培养不松懈。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初中阶段完成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是初中语文教学目的。而学生通过正规渠道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后,为后续升学做好扎实语文知识的基础准备,有机会进入更高一级院校学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分享感受,会沟通见解,有独立的人格特征。

故此初中语文课的主讲教师,学会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开启自我潜意识最有用的思维,寻找出适合现在课堂教学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语文课的思维方法,利用恰当的技能,在自觉主动状态下愉快地完成初中阶段语文课的学习。从而获得做事为人的道理,学而致用,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过程能够找到自我处理问题的相关方法。

参考文献:

[1]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王密芬.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06期

[2]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李月霞.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4年05期

[3]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刘小盼. 文理导航(上旬) 2014年05期

[4]“交往视域”中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及实施办法[J]. 戴为明.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 2014年07期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质量初中语文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