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18-03-29郭孟君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微课课堂教学

郭孟君

摘要:基于当前美国大力推行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背景下,笔者经过多次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后认为: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下,由于当前信息技术未完全普及、新课程理念和基础教育阶段减负原则,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实施。于是笔者尝试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压缩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增加学生课堂内化时间,提高高一自然地理的课堂教学效率。并尝试着提出了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模式,分为自主学习微课、小组合作内化两个阶段。以《洋流的性质与分布规律》为例,笔者对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微课;高一自然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1.1“翻转课堂”似乎与“微课”相伴而生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中,由教师提供“微课”(以教学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上内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 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这种教学模式经莎尔曼·可汗创办的可汗学院推广以后,受到了全球教育界的关注。我国学者张金磊等[1][2]率先开展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曾贞[3]对翻转课堂实施提出了三个关键步骤进行探究。国内基础教育中翻转课堂的实践和应用还处于一个相对谨慎的起步阶段,仅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并非所有的专家学者都看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甚至很多学者就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拥有的内部优劣势因素、外部相关的机遇与威胁因素分析后表示担忧。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实质是在缩小的班级和缩短的时间内,简化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集中于一项特定的教学技能(目标行为,如演示技能、提问技能),针对 3—6 位听众在 5—10 分钟之内练习目标技能。就微课的特点而言,根据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微课一般就重难点知识在 5—10 分钟内讲完,内容精简、资源容量小。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1.2 使用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利弊分析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的理念特别切合素质教育,拥有明显的优势:学生课前自主地、个性化地选择时间和方式学习,能提升学习能量;课堂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增加师生与生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课堂留有充足的时间促进知识内化;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模式多次运用于中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具有难以操作的劣势:中学开设十多门课程,如果每个科目都要在课前自主网上查阅资料、学习微课、完成课前老师安排的学习资源,那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教育背景下为学生减负减压的原则。况且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知识内化都离不开网络视频的支持,而翻转课堂应用推广时间短,网络教学视频在教学中推广程度还远不够,一些实际问题及数据还未能及时获取,要保证每家每户都有网络设施条件都难做到。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家长的关注或陪同,而中国目前经济区域差异大,父母外出务工,不在子女身边的比例非常大。学生课前的学习在没有家长的监管下很难按质按量完成。如果课前没有学习老师课前提供的教学资源,课内是无法互动,无法完成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下、当前信息技术的未完全普及下、在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减负原则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二、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传统课堂,师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知识传授、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如果学生能在课堂内自主完成知识领会、理解、记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展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就不必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去学习。

对学生而言,使用微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学生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前学习每门课程的微课,没有增加学习负担。微课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形知识”、“默会知识”、“内化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将微课引入课堂教学,压缩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增加课堂内化时间,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对教师而言,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有利于实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实现新课程倡导的教师在课堂只起设计者、促进者、组织者、示范者的作用;在制作 PPT 課件的基础上,教师比较容易制作微课,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上手快、操作容易。

对地理学科而言,高中自然地理理论性较强、空间思维难度较大,课前制作好具有动画设计的微课程,使学生易于空间想象、易于理解自然地理原理,掌握自然地理理论模型。通过图片和生活场景的视频展示,易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最现实的是: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在高一学习,此时还没有分科或选科,高一学生主科学习压力大、作业多。笔者根据多年的传统课堂教学经验和尝试翻转课堂的经验得出,要求高一学生在课前学习地理微课或课后完成地理作业,70%以上的学生的观点如下:时间上不够或直接说我将来高考不考地理,高一没有必要花费课后时间学习。因此高一地理最好是课堂既能完成知识学习,又能完成知识内化。笔者认为:把微课引入高一自然地理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动画直观,压缩教师课堂讲解时间,增加学生课堂内化时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可行的。

三、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结合微课设计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笔者提出如下的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流程。

3.1 自主学习微课阶段(15 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播放大约 10 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学生先花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统一、自主学习微课,再花 5 分钟时间小组内用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相互交流。教师组织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课堂学习微课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微课制作的水平。下面介绍一下我的高一自然地理微课设计流程。

导入新课: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微课设计里可以用动画或魔术或设置悬念或图片展示拉开一堂微课的序幕。

探究问题:根据课程标准,将高一自然地理教材内容上的地理知识设置成一系列探究问题,每个探究问题呈现后设置暂停 10 秒钟左右供学生思考后再讲解。而且尽量将探究问题设置成人们耳熟能详的生产、生活情境。

知识小结:将前面所有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进行整理,使知识构成网络,方便学生意义建构。

自我检测:通过练习,自我检测当节微课中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若看课一遍后仍有问题学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平板电脑重复看相关微课内容。

3.2 小组合作内化阶段(25 分钟)

课堂内小组合作学习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反过来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其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 4-6 人)。

知识归纳:学生花 5 分钟时间,回顾微课讲解内容,把微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展示。小组合作知识建构画出思维导图,请学生上黑板展示。教师鼓励学生动手。

重难点突破: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教师适当设置一些拓展提升性练习。学生用大约 3 分钟时间

先自主探究,再花 5 分钟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教师关注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相互释疑:小组成员先花 3 分钟相互答疑,如果遇到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解决不了的疑问,教师组织大

约3 分钟的时间,全班性相互答疑或老师帮助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关注学生的多角度思维。练习巩固:教师设置少量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感的练习,以抢答的游戏挑战学生的勇气和实力,促进学生技巧熟练。

课堂记忆:自然地理虽然具有理科特征,但毕竟知识性较强,适当编制约2分钟的打油诗或翻唱一些流行歌曲等帮助学生记忆。

四、引入微课的高一自然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以《洋流的性质与分布规律》为例

4.1 自主学习微课阶段(15 分钟)

具体学习过程参见 3.1,笔者在此仅提供微课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4.2 小组合作内化阶段(25 分钟)

5.反思

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传统课堂經历了 300 多年的历史,有其天生的局限性,如课堂人数太多,教师关注度有限,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共享的微课程资源会越来越多。除了在课堂学习微课外,有兴趣爱好的或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还可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学习微课。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3— 78.

[3]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电话教育,2012(7):114—117.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微课课堂教学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