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
2018-03-29邱泽宁毛萍钰
邱泽宁 毛萍钰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日益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日趋流行。初中语文教育饱含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但目前学生对传统文化缺失,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民俗文化的多元与包容和民族精神的深邃与永恒。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经五千多年不断发展形成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而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将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初中语文充分展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亦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品质品格。
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累,文化流传,作为一个独自形成与发展了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文明,经历了时间与历史的沉淀,具有着独一无二的智慧与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经过华夏子孙世世代代的发展与传承,在人类活动中起着深远的影响。
从教育的角度讲,优秀的传统文化应为教育思想提供指导方向。从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追求自由平等的教育理念,到近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这种追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包括传统文化最精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理论,都是在现今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学习和领悟,使未来的中国教育变得更加辉煌。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那句“少年强则国强”的后世名言,成为了近现代青少年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时期的重要阶段,承载的早已不是单纯地知识灌输,而是一个人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再塑造。从《悯农》《孔融让梨》等传输节俭、谦让等优良品格,到《刻舟求剑》《曹冲秤象》等培养辩证灵活思维,语文学科教学不光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学生。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史所决定的。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进一步深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現阶段,我国青少年儿童存在很多生活劣习,比如以自我为中奢侈浪费、轻言放弃、无自理能力等,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优秀品质也都不复存在,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反映出在青少年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策略
(一)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蒙学的兴起与发展,开启了对蒙学的诵读,奠定了今天中小学生对经典的诵读。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经典诵读,让中小学生回归经典,近年来,传媒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典浮现,一大批的“国学热”涌现在人民的眼前。经典诵读受到各学校的欢迎,也有更多的人关注到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学术界、主流媒体以及学生的家长。经典诵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教育和促进的作用,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
无论是再学习还是在诵读的过程中,会出现不感兴趣或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现象,所以教师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对经典读物的诵读兴趣,教师可以将经典诵读进行配乐,依据诵读内容的需要,配上相应的音乐。也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带动学生情绪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学习的体验度,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在诵读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将诵读环节正规化。
(二)专题教学,深化传统文化理解
将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专题教学,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方面教学内容的学习得到深层次的强化。在专题教学的内容中,教师可以开设口语交际情境。一方面,口语交际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演讲、朗诵、辩论等活动,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创设口语交际。
教师可以根据相同的阅读内容进行专题教学,比如“汉字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讲解汉字的演化过程,让学生从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开展“走进某某诗人”为主题的专题课堂,这样既能让学生深层次的了解诗人,又能进一步感受诗歌存在的语言魅力。不仅如此,经典名人、民俗节日、文化名人等等都可以开设专题课堂,进一步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三)情境教学,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一定的场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典诗词大多都是将情和景结合到一起或借助景色抒发情感。情境教学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当中,在学习和感受的同时,还原当时的场景,让学生置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读懂文意,其次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形象感知,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展示、音频录像等辅助手段创设情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感悟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要深入文章的情感内容。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大量的功课,中华传统文化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教师在熟知课文的同时,也要了解作者以及当时的年代背景。这也区别与普通的阅读教学,普通的阅读教学背景介绍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一个辅助,当教师将传统文化深入学生课堂的时候,这些也不再是辅助。
四、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是一种主流趋势,需要教师付出两倍的力,将传统文化带入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教师需要捍卫我们的本土文化,而学生正是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最好的对象。
项目名称:长春师范大学2017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cscxy201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