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2018-03-29管路军张清华
管路军 张清华
【摘要】结合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方法,之后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的分析,验证了利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此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9.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8..01
冠心病心律失常屬于常见疾病,虽然西医治疗效果显著,但却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且介入治疗费用较高,以致临床中应用并不广泛。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价格廉价,因此得到了广泛使用。本文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且经冠脉造影证实均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之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41至67岁;而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4至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采用降脂、抗凝等方法进行治疗。且还应联合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如盐酸普罗帕酮,为450 mg/d,分三次服用,也可以口服胺碘酮片,为0.6 g/d,分三次服用。除此之外,还应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以及辅酶A药物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利用中药治疗,其药方成分为甘草5 g;琥珀5 g;桂枝6 g;麦冬15 g;丹参30 g;人参、赤芍以及白芍各10 g;龙骨、生杜仲以及牡蛎各20 g。治疗期间,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加减治疗,若患者存在阳虚问题应增加附子、远志各10 g。而对于阴虚患者,则应添加20 g的百合、生地以及10g阿胶。对于血虚失眠患者,应增加炒枣仁15克以及柏子仁10 g。而便秘患者则应增加大黄10 g以及黄芩10 g。且上述的所有药剂均加水煎服,且每天一剂,保持早晚各服用一次。
1.3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可以将疗效分为以下三个等级,首先是显效,患者基本症状消失,不存在心悸症状,且经心电图检查后患者心律正常,心肌缺血问题消失。其次是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体征开始恢复。最后是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不存在好转迹象,体征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存在加重趋势,且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07%,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 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在中老年人群中属于较为常见的多发疾病,患病率逐步升高,世界卫生组织预言,至2020年心血管疾病将成为世界第一死因,将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水平。冠心病心律失常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因心肌缺血引起,严重的还会损害患者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属于冠心病的高危类型。在西医治疗过程中,医生往往为患者使用化学合成药物,虽然见效较快,但却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而起搏器、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费用较为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中医在治疗此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中医治疗角度看来,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心跳过缓、过早搏动等问题,属于惊悸范畴。且此病的主要病因便是体虚,因虚而发病,进而累计心脏,致使气血不畅,引发心律失常问题。对此,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应做好补气调血以及调和阴阳工作。
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在此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午雷.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5):261.
[2] 唐 群.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优先出版)[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5.(11):36-38.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