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效果观察
2018-03-29王富强
王富强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分别为急诊溶栓治疗及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管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预后更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方法;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心血管危重症,该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如不能及时进行治疗,患者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采取的对症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改善血管堵塞情况,患者预后较差[1] 。本文主要研究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现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收集时间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全部入组患者经医学检查后疾病确诊,有直系亲属陪同,患者及其亲属对本研究及患者所接受的治疗了解,自愿配合,患者除本疾病外无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患者或其家属精神正常,能清晰阐述自身病情变化,信任研究人员。排除不愿接受治疗或配合本研究,有其他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有异常,不能有效回答研究人员有关疾病的相关问题,不适宜接受药物治疗,对所用药物过敏,中途转院或死亡的患者[2] 。本研究的开展經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3 治疗方法
在接受相同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全部患者入院后吸氧,皮下注射吗啡,同时注意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如其无明显疼痛感,皮下注射地西泮,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各项基础生命体征,纠正治疗疾病导致的各类合并症状。此后,对照组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080078),250 mg/次,1次/d。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30925),1000/次。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再加以溶栓治疗,静脉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50万U尿激酶(国药准字H44024033),再将100万U尿激酶溶解到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保证药物滴注时间为30 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血管再通情况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观察组血管再通情况较对照组显著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为冠脉发生病变后血供急剧中断或减少,如不及时接受治疗,改善血供,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残疾甚至死亡,故早期入院治疗十分重要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关键在于对冠脉血管的再通,逐渐恢复冠脉血流。静脉溶栓治疗,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花费较低,不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急诊溶栓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说明经溶栓治疗后,患者的预后更好。但本研究因为样本较小,所得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期待临床早期进行大样本研究,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预后更好。
参考文献
[1] 程宝珍,张小红,牛 娟,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5):9-11.
[2] 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8-1380.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