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研究

2018-03-29刘嘉毅陈玉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引言江苏

刘嘉毅 陈玉萍

摘要:以江苏城市为样本,在解析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资源基础上,剖析产业开发的实践,透析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产品创新战略、品牌战略、企业融合战略、资本战略、人才战略五大发展战略,以推动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江苏;城市旅游;旅游演艺

一、引言

旅游演艺是城市迈向著名旅游城市的必经之路,它通过产业融合、企业融合、技术融合等方式,可以完善城市旅游产品结构、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塑造城市旅游品牌、提高城市旅游经济效益。江苏作为旅游大省,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等与江苏旅游大省的要求不匹配。鉴于此,本研究以江苏为样本,系统研究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产业特征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以推动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

二、江苏城市旅游演艺资源条件分析

城市旅游演艺是通过整合地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形成的新业态,游客通过观看演艺,能获得地方历史、地理、文化的意象表达,为此首先分析江苏自然与人文资源特色。

(一)自然旅游资源特色

江苏现有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其自然景观具有“山水组合、以水见长”的鲜明水乡特色。水是江苏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关键要素,江苏跨江滨海,大运河、长江、秦淮河等水系流经江苏腹地,太湖、洪泽湖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网密布的“水乡江苏”美誉。江苏各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可以在演艺产品设计中融合水元素,水乡古镇、小桥流水、滨水生活、亲水活动、水上节事等都可以成为演艺节目的“地方感”表达载体。

(二)人文资源特色

江苏人文积淀深厚、地域文化多彩,现有600多处旅游景点中,约70%是文化遗产资源。当前,江苏拥有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中国大运河三项世界文化遗产,也拥有昆曲、古琴、云锦织造技艺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现有12个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26座,江苏占据近1/10比例)、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6个,拥有丰富的文化景观、文化风情,为发展旅游演艺产业提供了优越的创意源泉。

三、江苏城市旅游演艺开发实践分析

(一)江苏城市旅游演艺开发特征分析

1. 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表1可知,苏南旅游演艺发展程度优于苏中、苏北,苏州、南京、无锡、扬州的旅游演艺领先发展,盐城成为旅游演艺发展的后起之秀,南通、镇江、徐州正处在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探索期,而宿迁、连云港、淮安等地市还没有培育出专为旅游者设计的旅游演艺产品。

2. 类型多样,以剧场依托型为主

表1显示的17项城市旅游演艺产品,剧场依托型为11项,景区复合型(三英战吕布)仅有1项,其他为三水实景或者水乡实景型(四季周庄)。

3. 投资、产品设计主体多元

从旅游演艺产品的投资主体来看,既有中国目前最大的演艺连锁机构金海岸演艺集团,也有隶属于各地市的剧团,同时也出现多家企业通过出资合力组建公司的投资模式。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上,除传统的依靠单一企业力量的模式外,通过战略联盟邀请中外顶级的设计团队进行表演。

4. 地方自然与文化特色明显

从表1可知道,运河、水乡、四季景观等元素构建出江苏城市旅游演艺发展的自然意象,而戏曲、音乐、文学、古典园林、传说等地域文化是江苏旅游演艺的内容和深层次表述,成为旅游者建构异域“地方感”的审美对象。

(二)开发问题

1. 缺少品牌化的高质量产品

纵观目前江苏旅游演艺市场,演艺产品数量少,更缺乏品牌化的演艺产品。高品质的城市旅游演艺品牌是城市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可是在首批全国35个重点旅游演出项目中,江苏仅有两项,诸多仅停留在演艺产品层次,品牌知名度低。

2. 集聚度低,未形成集聚效应

旅游演艺产品在江苏城市分布比较零散,未形成集聚效应。旅游演艺场所集聚化布局,将不同目标市场吸引到同一个空间,有利于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商业等配套产业要素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共生网络与旅游演艺产业集聚品牌塑造。

3. 产业价值链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

旅游演艺产品是众多利益部门和主体在不同的产业价值链环节协同生产的产物,在演艺产业体系内,有专门的剧目创作机构与人员、专职演员、舞美灯光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纪念品开发与销售机构与人员等;在旅游体系中,有配套的服务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因此在旅游演艺场所集聚地,可以利用市场力量,不断延伸与完善旅游演艺产业价值。

四、江苏城市旅游演艺开发战略

(一)产品创新战略

随着游客审美情趣的提升与观光体验经验的丰富化,简单制作、异地复制的演艺产品将会被淘汰,因此江苏各城市需要在充分挖掘地域自然與文化特色基础上,创新出独特新颖、雅俗共赏的旅游演艺精品。对于已经展演的产品,需要不断增加新元素、挖掘新内涵,以延伸演艺产品的生命周期,打造旅游演艺产品的持久品牌,从而满足日趋成熟的旅游审美需求。同时,可以融入趣味性、提升审美感、增加体验性为方向,不断创新旅游演艺产品的表达形式。

(二)品牌战略

旅游演艺品牌是旅游目的地的灵魂,一个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演艺节目就是一个文化旅游品牌,它将形成城市旅游经济的增长极,并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效应,为目的地品牌增加声誉标签,成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关键载体。为此,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的培育,需要引入品牌管理理念,基于城市特质进行品牌个性塑造,注重品牌传播、品牌营销。

(三)企业融合战略

旅游演艺是旅游产业与演艺产业交织形成的产业融合体,企业是产业融合的主体,企业融合成为推动旅游产业与演艺产业融合的关键路径系统。企业融合有产业内融合、跨产业融合两种途径。在产业内融合领域,某个企业通过水平一体化或者产业链的前后延伸实现在某一个产业内的业务扩张。企业跨产业融合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多元化战略将一部分对方产业的业务纳入企业经营范畴;也可以通过不同产业的主体合并组建或者入股组建成一个新的大型文化旅游集团,从而提升跨产业、跨部门、跨空间的资源整合能力。

(四)人才战略

旅游演艺在产业链上,既有旅游产业链中食、住、行、游、娱、购的产业环节,也有传统演艺的创作、生产、表演、销售、消费及经纪代理等产业环节,故旅游演艺产品需要来自两个关联产业不同链节位置的人才,为此,江苏可以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引人与引智相结合的人才战略路径。在旅游演艺产品的创编环节,可以通过“引智”大力引进国内外顶级创编团队,以生产高质量的演艺节目。同时,可以校企合作订单化培养人才。诸多一线演员多数来自旅游演艺场所周边的本土人才,他们更容易将原生态的文化展示给旅游者,故需要强化对一线社区演艺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五)资本战略

资本是保障旅游演艺产品创作和运行的前提条件,为此需要推进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设,以破解金融抑制旅游发展的困局。旅游演艺应以各种所有制的企业资金为主,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以保证企业在旅游演艺产业的投融资主体地位,同时,政府政策性扶持资金也是旅游演艺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当然也可以吸纳各种形态的无形资产投资,如品牌、创意等。诚然,加强旅游演艺产品的产权质押和股权交易的平台与制度建设,也可以为旅游演艺的投融资提供金融支持。再者,江苏各级政府可通过减免税费、简化审批手续、调整市场准入政策等,引导资金投向具有品牌效应与市场前景的旅游演艺产品的生产运营,从而使旅游演艺向布局更合理、品牌更强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文跃.旅游地地方感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刘嘉毅,陈志军.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生态特性及生态效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9).

[3]桑彬彬.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劉嘉毅.金融发展与旅游业成长[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城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机制、路径与政策研究”(2016SJB630123)。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引言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图说江苏制造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