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witter新闻中中国形象的呈现与思考

2018-03-29杜玥

新媒体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公共外交国家形象国际传播

杜玥

摘 要 国家形象的塑造对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随着社交媒体成为影响大众传播的新力量,各国纷纷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国际传播工作。通过对2016年中国举办杭州G20峰会前后Twitter平台中的新闻报道进行数量、来源、报道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对中国媒体在Twitter平台进行国际传播的现状进行总结,从而对我国国际形象的传播现状进行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 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社交媒体;公共外交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3-0110-02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声誉又对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会影响中国在世界的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发展。杭州G20峰会作为大型的国际交流活动是展示国家形象的传播渠道之一,更是公共外交的手段之一。本文选取Twitter作为探究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媒介,对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建构有重大意义。不仅是因为它国际主流社交舆论平台,更广泛聚集着来自众多G20参与国和利益攸关国、个人和团体。除此之外,现下受众的媒介接触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使用通过手机移动媒体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反馈。

2 研究现状

笔者将当前国内研究情况分为两类:

第一种通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表现出的行为,来看中国是如何塑造自己的国家形象。

第二种是通过国际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情况来分析,并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有对某个特殊案例的研究,也有对某一媒体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相关事件的宏观研究;二是大部分研究都是以一个国家的媒体或几个媒体作比较研究;三是上述研究中国际媒体通常是包括主流印刷媒体(报纸、杂志)、主流广播电视、主流影视以及一些主流网络媒体,而从社交媒体出发研究的文献较少。笔者认为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介接触情况已经发生来巨大改变,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元,话语权和反馈能力也更强,人们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也不仅仅拘束于官方主流媒体的报道,这些特点对研究新环境下国家形象的塑造有重要意义。

外国学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中国国家形象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是如何呈现的;另一种是以重大“中国形象”事件来做国家形象研究,例如“孔子学院”“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外国学者对中国形象的认识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广的视角,对我国未来国家形象的塑造有可取之处。

3 研究设计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在Twitter中搜索与G20峰会相关的推文,这些推文中包含的新闻链接都是Twitter用户想要分享的内容,那么这些文章则是要进行研究分析的,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发表推文的用户的想法观点。对样本内容进行统计后,对内容分类(新闻媒体的类型、报道对象的形象主题、对形象主题的评价)并进行分析[1]。除此之外,根据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将每篇报道分别归入“积极”“消极”“中立”三类[2]。

4 分析与探讨

4.1 新闻中呈现的中国形象

根据G20期间Twitter上相关中国的报道样本,分析得出中国负面形象是:社会、经济、政治各个方面问题层出;与中美关系紧张,合作冲突并存。正面形象是:经济迅速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国际影响力令人瞩目;经济市场潜力巨大。中性形象是: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陈述。

4.2 中国形象呈现的探讨

通过对相关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政府改善民生力图实现的“杭州蓝”,在外媒眼中成为掩盖污染真相的做法,中国媒体试图发出的信号被曲解,想要被关注的部分没有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1)中国的媒体在Twitter平台上竞争力弱,主流声音由国外传统媒体发出。从此次样本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来:中国媒体在国际社交平台上的影响力有待提升,來自于中国媒体的报道只有香港报纸《南华早报》的5篇,很显然中国发出的声音很小,大部分关于中国的报道来自于国外主流的传统媒体。

首先,在国际社交平台中国际知名媒体数量远超中国,这导致了国际社交平台中相关中国的新闻数量少,且来源集中于国外媒体,成为中国形象塑造的一大阻碍。其次,中国媒体在社交平台中宣传传播效果较弱,影响力较小。按照媒体账号的社会网络分析,新华社仅仅获得来自8家媒体的关注,而排名第一的BBC则拥有来自全球76家媒体的关注[3]。这说明了中国媒体的影响力只处于媒体账号社会关系网的边缘。再次,对外宣传的工作主要由党媒承担,国内新媒体主要以国内用户为导向。在Twitter平台中可以看到中国媒体在Twitter上共开设5个英文认证账号,包括新华社、《中国日报》(美国)、CCTV新闻、CCTV美国以及《南华早报》。

2)中国想要塑造的正面形象并不是国外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重点。中国媒体关于杭州峰会的报道集中于报道峰会成功的盛况、提出的新理念等,称其为“完美的成功”,但是这些在外媒眼中并不是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了“缺乏实质内容的空壳”。在我国新闻媒体肩负着重要的政治引导和新闻宣传任务,因此主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负面新闻往往很少见到,一片叫好声下很容易让外国媒体和公众产生怀疑。国际传播作为一种公共外交的手段,目的是为了改变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刻板印象”,塑造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新时代下的公共外交并非简单的对外宣传,一味地“灌输”非但不能起到效果,有可能起到反效果。由于中西方在政治制度、文化特征、媒介环境、新闻价值观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在新闻选择上,要树立多元化的、多视野的理念[4]。

3)中国媒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公信力较低。我们可以看到在Twitter平台中新华社、CCTV、《中国日报》等媒体都开设了自己的账号,但国外媒体引用中国媒体内容时都要加一个“state-owned”,其公信力可见。而媒体公信力对舆论引导有重要帮助,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危。在研究样本中,外国媒体认为中国媒体关于“奥巴马机场事件”报道是被“官方”控制的,报道的内容不实。但实际情况是由于中国媒体发出的声音小,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想要提高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为构建中国形象发声,就必须提高我国媒体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听众多了,信众多了,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与沟通,获得外国受众的认可。

4.3 启示

在国际社会这个大舞台中,国家形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利用当下的媒体环境进行“新”的公共外交,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发展铺平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新环境下公共外交不仅仅是政府或外交官的事情,更是人人都参与进来的事情[5]。国家形象形成的根源是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本身的行为(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以及媒体的传播是构建形象的主要过程[6],那么国家形象就是一个国家内部社会的反映,构建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的基础就是立足于正确的“内部事务”。无论传播的途径或方式是如何的,始终都离不开国家的“内部事务”要正确,只有做好了基本的事实,媒体发出的声音才可能让人信服。

参考文献

[1]杨媛.2014年推特新闻中的中国形象[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2]相德宝.国际自媒体涉华舆情现状、传播特征及引导策略[J].新闻传播与研究,2012(1):74-83.

[3]政见.新华社和CCTV的Twitter账号影响力究竟如何?[EB/OL].[2016-01-23].http://mini.eastday.com/a/160123141620519.html?btype=channel&subtype;=newsTimely&idx;=34&ishot;=0.

[4]隋岩.国际传播的软实力及媒介外交功能[J].当代传播,2012(1):31-32.

[5]郑华.新公共外交内涵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4):143-153.

[6]刘继南,何辉,等.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公共外交国家形象国际传播
公共外交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启示
公共外交视野下琼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