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奠基之作

2018-03-29郑保卫

新闻爱好者 2018年3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

郑保卫

【摘要】1989年习近平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发表了《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的讲话,这篇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方针原则、策略方法,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等诸多问题都作了阐释,它是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奠基之作,对我们学习研究习近平新闻思想,做好当前新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闻思想;舆论监督;新闻素养

当前全国新闻战线都在结合贯彻十九大精神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方面的系列讲话。在学习过程中,许多人都会关注到习近平198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的讲话,其中的一些内容,如讲述新闻与政治、党性与人民性、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关系等观点还常常会被引用。

那么,习近平这篇近30年前的讲话当时发表的背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观点,怎样理解其内涵,如何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實践意义?本文将对此进行阐释和论述,以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运用好这篇重要讲话。

一、讲话发表的背景及意义

1989年5月中旬,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主持召开地区新闻工作会议,就当时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好工作基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许一鸣将讲话整理后发表在当年第6期《中国记者》上,题目为《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此文后来收入福建人民出版社和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于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

一个地委书记为什么要专门召开新闻工作会议?为什么新华社记者要将其整理发表在新闻业务刊物《中国记者》上?这需要我们对当时的形势和背景作些分析。

习近平这篇讲话第一个问题是谈形势的。1989年5月,是个特定的时间,有着特殊的背景。当时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正进入危急阶段。在国内外一些政治势力的参与、渗透和蛊惑下,一股反社会主义的思潮正四处传播蔓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学潮愈演愈烈,从北京波及到了全国许多地方,社会上出现了动荡局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情势下,如何发挥和运用好新闻媒体在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的积极作用,帮助群众正确看待和分析当前形势,维护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时党政部门和新闻媒体必须作出回答的严肃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专门的新闻工作会议。在会上,他同地县领导干部和新闻媒体的同志谈形势、讲任务、提要求。讲话一开头,他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①强调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形势下加强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同时阐述了新闻媒体如何针对当前形势,发挥好宣传改革、宣传党的政策的作用,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上来,引导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上来。

习近平的这篇讲话,对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方针原则、策略方法,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等诸多问题都作了阐释,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文献,也是后来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奠基之作。

这篇讲话很有针对性,在当时,对于指导宁德地区地县干部和新闻媒体的同志认清形势,找准方向,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今天,这一讲话中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对于我们做好当前新闻工作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因此,认真学习这篇讲话,深入理解其内涵,把握其要点,特别是联系习近平后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即2013年的“8·19”讲话)和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即2016年的“2·19”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闻思想的主要观点与核心内容,进而做好当前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将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讲话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价值

习近平的这篇讲话共分为三部分,即三个主题:认清当前形势、做好舆论引导、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围绕这三个主题,习近平对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方针原则、策略方法,以及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等一系列涉及新闻工作的重大原则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论述。

本文将对这篇讲话中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和解读,同时阐述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这篇讲话的内容同后来习近平新闻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些分析和论述。

(一)冷静分析思考,认清当前形势任务

正如习近平在此篇讲话收入《摆脱贫困》一书时作的题注中所说的那样,他在宁德召开新闻工作会议和发表这个讲话,“恰值发生于北京的政治风波愈演愈烈的时刻”。这说明,这篇讲话的背景是针对当时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的,因此讲话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谈形势的,题目是“冷静分析思考,认清当前形势任务”。

当时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由于国内外一些政治势力特别是某些敌对势力的插手和介入愈演愈烈,背景十分复杂。但究其原因,从内部因素看,与国内一部分群众对当时我国经济、政治形势的看法,尤其是对如何看待成绩和问题、民主和法制等一系列关系,以及党内腐败问题存在的一些偏差和误区不无关系。而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在干部队伍和新闻工作者中同样存在。因此,习近平针对这些问题作了阐述。

谈到成绩和问题,针对有人认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习近平指出:“十年改革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至于如何看待成绩和问题,他提出一方面不能“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对于各种呼声置若罔闻”;另一方面又不能“人云亦云,不加辨别地跟着各种思想跑,没有一个界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要“冷静地通过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不能受任意性的支配”,而且指出,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需要时间去冷静地分析,否则“会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談到民主和法制,针对当时一些人认为民主和法制的进程太慢,习近平指出,民主和法制进程的推进需要加快,但是如何加快和加快到什么程度,要“有一定的科学步骤”。他认为,不能把民主“绝对化”和“超前化”,使之脱离“一定的阶段性”,这样会把本来“非常合理”的东西变成“非常错误”的东西。

另外,他提出不要笼统地喊民主,要认识到,民主是“人民利益的一种法制化的体现”,而不是某一个阶层、某些人的“随意性”,也不是满足任何一些人、任何一个阶层提出的任何一个要求。他反对“绝对化”地去要求别人或要求国家“对自己民主”,而自己则可以“不受任何的约束”。

习近平举例说,如果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搞计划生育,取消国家税收,解散军队、警察,甚至打开监狱,放出囚犯,冲破任何“工作准则和生活约束”,你的民主、你的安全还有保障吗?他还联系“文化大革命”,批评当时的“大民主”是脱离科学和法制,是跟迷信和愚昧结合,其结果造成的是“大动乱”。

针对那场政治风波中人们对腐败现象所表达的义愤,习近平指出,对这个问题也要“冷静对待”,不能仅仅是表达“愤怒感”,而是要拿出解决腐败的“实际办法”,否则就“把问题看简单了”。

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对形势作冷静的分析,这是习近平此次讲话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他一向坚持和倡导的一种科学方法,这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的一系列讲话中都可以得到说明。从2013年的“8·19”讲话,到2016年的“2·19”讲话等,他都用很大的篇幅来讲形势。2016年5月17日,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一开始就说,这些年我们开了很多会,我都作了讲话,目的是为了“分析形势、沟通思想”。因为,只有认清了形势,沟通了思想,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凝聚共识、谋划未来”②,才能够对工作作出整体布局和战略思考,进行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

例如他的“2·19”讲话,就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所面临的复杂形势,进而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使命、基本方针、重要原则、创新理念、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党的领导等涉及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进行了战略性长远性规划,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政治方向,规划了实践路径,确定了工作原则,提出了行动要求。

(二)重视新闻工作,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近年来关于新闻工作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在“2·19”讲话中,他一开始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三个坚持”的要求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另外两条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③

而在1989年的这篇讲话中,开篇第一句就是“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在对当时的形势作了全面分析,提出要“冷静分析思考,认清当前形势”之后,在第一部分的结束,他再次强调:“要高度地重视新闻工作,切实加强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认为,善于“运用新闻推动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领导水平和现代工作方法的表现”,因此,他从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以及从新闻工作所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出发,要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新闻工作,切实加强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在这篇讲话中还总结了党政领导者与人民群众加强联系沟通最常见的两种形式,一种是“神秘化”,一种是“公开化”。他主张采用“公开化”的做法,因为“公开化”跟“高度文明进步相联系”,神秘化则往往同“封建、封闭、经济落后相联系”。而要实现“公开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借助新闻传播。

习近平把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看作是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他还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党性原则相联系,用以强调其重要性。他在“2·19”讲话中谈到党性原则时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并由此提出了“党媒姓党”的重要命题。他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他要求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正确认识新闻的功能和作用

习近平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对地区党政干部和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正确认识新闻的功能和作用”的要求。他指出,“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任务”,并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民,反映人民的呼声,弘扬正气,揭露消极腐败现象,动员组织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看作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传统”。

习近平谈到的“做党和人民的喉舌”“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民,反映人民呼声”“弘扬正气,揭露消极腐败现象”“动员组织群众”等,这些都是有关新闻工作功能和作用的一些表述。

在这篇讲话中,习近平还就新闻媒体如何从群众的思想心态出发宣传好改革,宣传好党的政策的作用作了论述。他指出,新闻媒体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传递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捕捉和反映方针、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促使各级党组织、政府及时纠正偏差,使改革少走弯路,更加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群众中的某些模糊认识,“要加以引导,缓解矛盾,沟通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增进人们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上来,引导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上来”。

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认识并发挥好新闻的功能和作用,承担起新闻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职业责任,是习近平新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他的一些有关讲话对此都有过阐述。例如在“2·19”讲话中,他所概括的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职责和使命,其实也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功能和作用的一种表述。因为他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这些职责和使命,也就是要求新闻要在这些方面发挥好相关功能和作用。

另外,在“2·19”講话中,他还概括了新闻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身份与责任的一种认定,其实也是新闻工作应该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四)新闻学是一门科学,新闻工作既要强调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规律

在这篇讲话中,习近平明确地把新闻看作是一门科学,并且科学地阐述了新闻与政治的关系,这是他在新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指出:“新闻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同时,他又强调:“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

如何看待新闻与宣传、新闻与政治的关系,如何看待新闻工作的规律性,是我国新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同志区分不清新闻与政治、新闻与宣传的关系,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把新闻与政治和新闻与宣传等同起来,或是把坚持党性和坚持真实性对立起来的情况。有时为了政治和宣传的需要,可以无视新闻价值,甚至可以公开造假,不讲新闻的真实性,违反新闻工作的规律,这方面留下了很多教训。

习近平把新闻工作看作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新闻工作的政治属性,强调了新闻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同时又科学地界定和阐释了新闻与政治的关系,特别是他把新闻学看作是“一门科学”,从讲求科学性、规律性的角度来认识新闻工作,来认识新闻学,体现了他对新闻工作规律性的高度重视和对新闻学的深刻认知。

把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强调新闻工作要遵循新闻规律,这是习近平28年前的一种认知,应该说这是一种具有学理性和远见性的认知。相比较那些“新闻无学论”者,这种认知显得尤为珍贵。

把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习近平在新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建树。2017年5月17日,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新闻学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10门学科一起,作为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需要“加快完善”④的重要学科,再次强调了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学科地位,这对我国进一步提升新闻学的学科地位,扩大新闻学的学科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闻学要实现科学性,就必须建立在遵循新闻工作规律的基础之上。1842年,当时担任《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就指出: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都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掉。⑤

习近平十分重视新闻工作规律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舆论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为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引。

(五)做好舆论引导,弘扬社会正气

“做好舆论引导,弘扬社会正气”是这篇讲话的第二个主题。在这一部分,习近平讲的就是“舆论引导”问题。他自己解释说,“弘扬正气”指的就是“通过舆论引导,坚定人们对改革的信心,认清改革的光明前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照此解释,舆论引导的目的就是要“弘扬正气”,而要“弘扬正气”,就须借助“舆论引导”的方式。

至于如何才能使舆论引导起到“弘扬正气”的作用,习近平提出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新闻宣传的基调”。他要求,新闻宣传要有“求实的精神”,要“理直气壮地宣传成绩,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政府的权威”。

习近平是把“弘扬正气”作为新闻宣传的基调。他认为,要弘扬正气,就要多做正面宣传,多宣传些成绩,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多反映问题的主流,让群众提振信心。对于改革中的问题,他提出,要向群众讲清楚这些问题的“性质”,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出现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以及通过深入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从而减少和消除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性。

搞好舆论引导,是习近平始终关注的问题。2016年2月19日,他亲自主持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其主题之一就是要解决正确舆论导向的问题。他在讲话中提到的四个“牢牢坚持”就包括“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特别是他提出的“八个讲导向”,包括都市类报刊、新媒体,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以及娱乐类、社会类新闻和国际新闻报道等,可以说涉及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包括各类媒体、各种报道形式、各种新闻类型、各种新闻体裁。

习近平站在全局的高度,从维护群众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净化社会环境、媒体环境和传播环境的立场出发,对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问题提出了涉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以往所不曾有过的全面的、严格的要求。这些明确要求,为媒体导向设置了不能触碰的“政治红线”和不能逾越的“道德底线”,是各级各类媒体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所需要遵守的基本纪律,说明了他对正确舆论导向问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

(六)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功能,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工作

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使命,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和加强舆论引导的同时做好舆论监督,是习近平反复强调的观点。在“2·19”讲话中他就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他要求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

其实,在1989年的这篇讲话中,习近平就已对加强舆论监督问题作过深入论述。他把舆论监督看作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看作是“有效地制止腐败现象”的一种重要手段,看作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的一件大事,明确强调“在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他认为,舆论监督是“最经常、公开、广泛的一种监督方式”,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各种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

他批评了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及一些党政干部中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提出要欢迎新闻工作者“报喜也报忧”,要“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使腐败现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至于如何做好舆论监督,他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和要求。他认为,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他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要树立开放、开明的态度”,对记者“不应求全责备”,要与记者“交朋友”,要把舆论监督看作是“对地方工作的支持”,要为舆论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总之,要持欢迎和积极的态度、开放和开明的态度、宽容和大度的态度。

联系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面对媒体的批评监督,或是“躲避”“推诿”,或是“否认”“压制”,显然这些态度和做法都不符合习近平提出的要求。

做好舆论监督,一方面要靠党委政府的开放开明和支持配合,为新闻媒体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要靠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掌握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的正确方法。对此,习近平也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

第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讲究社会效果”。为此,他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党开展工作”,这就为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确定了一个题材选择和效果检验的标准。

第二,要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出发点”。习近平认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他强调要把舆论监督的“重点”放在那些“严重违反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上,而不是任意地去炒作一些枝枝蔓蔓的事情。为此,他提出要“抓典型事件”,要善于把重点集中到那些在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过程中出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造成严重危害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上。

舆论监督的政策性很强,搞不好便会带来消极后果和不良影响,因此,习近平强调要注意揭发事实的准确度和报道分寸的把握。他提出,涉及党的一级组织和政府的批评,要“持慎重态度”,不能“先入为主”,而且要“深入調查,多方听取意见”,要“得出合乎事实的结论”。他特别提醒,不应把批评的矛头对准那些“群众有意见而我们工作中因限于目前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让人民知道,“党和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不但批评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因为不恰当的批评激化了群众同党委和政府矛盾的情况。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在这篇讲话中对舆论监督问题的阐释不但站得高、看得远,而且想得深、说得细,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七)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

学习习近平的“8·19”讲话和“2·19”讲话,许多人对他在这两个讲话中关于党性、人民性关系的论述都有深刻印象,特别是对他强调的“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观点更是感觉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学习习近平1989年的这篇讲话,我们会发现,早在20多年前,他便对党性、人民性问题有过明确阐释。他指出,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虽然他没有对此展开论述,但是他提出的这个观点的理论价值,在今天看来却越发显得重大。

习近平对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作集中论述,是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是他担任总书记后所作的第一个有关意识形态和新闻宣传工作的讲话。他在这个讲话中共讲了七个问题,第三个就是党性和人民性问题。在讲话中,他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就是一致的、统一的。⑥这一论断说明,党性和人民性是不能割裂和分离的。因为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坚持党性就应该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应该坚持党性。

习近平“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的观点,确立了人民性在党性与人民性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它是基础性、前提性、先决性的东西,这就抓住了理解和把握“人民性”这一概念的关键,揭示了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内涵与实质。

在1989年的这篇讲话中,他就强调说,“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她没有独立于人民利益的自身利益”,并且明确指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和主张,应该说就是人民愿望、要求的充分体现,就是人民的看法和主张”。这充分说明了党性与人民性难以分割的密切关系。

显然,对共产党人来说,如果不讲人民性,如果不能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那么你所讲的“党性”就不是真正的党性。因此,我们不能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更不要把它们对立起来。

我们要看到,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党性是从全党而言的,人民性是从全体人民而言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来理解党性,也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阶层、某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来理解人民性。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

习近平关于“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观点逻辑清晰,论证严密,思想深刻,阐明了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认识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实质和关键所在,澄清了对党性和人民性认识的理论误区,为我们全面认识党性和人民性问题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并以此来否定党性而受到批判之后,“人民性”,这个当年由马克思提出的概念被搁置了起来,再没有人从正面提及这一概念,更没有人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阐释。从这一意义上说,习近平关于党性人民性关系的论述,是他在新闻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理论贡献。

(八)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良好道德作风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这是习近平在“2·19”讲话中对新闻人才培养问题的定位。他还把“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作为新闻队伍建设的目标。“关键”与“核心”,说明了新闻人才问题的重要性,而“坚定”“精湛”“优良”“党和人民放心”,则提出了新闻队伍建设的高标准。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未来。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新闻队伍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习近平始终把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问题作为各项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关于宣传思想、新闻舆论以及文艺、网络安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一系列讲话,几乎都谈到了队伍建设的问题,并且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1989年习近平在宁德的这篇讲话,三个问题中的最后一个就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在讲话中,他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标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明确自己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因此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对人民负责”和“对改革开放的事业负责”。而这种负责的表现就是“要注意舆论的社会效果,克服片面性”。在他看来,新闻舆论工作如果不讲社会效果,不注意克服片面性,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些表述很有针对性。前面谈到,习近平在分析当时形势时批评一些人在看待改革开放形势时,夸大党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批评一些人脱离“一定的阶段性”,把民主“绝对化”“超前化”等,这些都是片面性的表现,是不注意舆論社会效果的表现。

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习近平认为,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是搞好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他在讲话中谈到,面对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没有一双“慧眼”,没有“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没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没有“较强的原则性和科学分析能力”,不具备“法律知识”,是“写不出好报道”的。

三是要“发扬奋斗精神,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强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并且把调查研究看作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看作是其“成才的根本途径”,因此,对每个新闻工作者来说,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在讲话中,他批评了一些人调查研究不深入,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靠简报、会议材料编稿子,以及下乡走马观花的做法,而且指出有很多好的题材报道不出去,就和深入实际不够有很大关系。这些都点到了问题的要害,很有针对性。

四是要“严于律己,遵守职业道德”。讲究并遵循职业道德,是对职业人的基本要求。习近平认为,新闻工作担负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神圣使命”,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其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和职业身份的独特性,决定了他必须有“更高尚、更严格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因此,应该“自重、自爱、自强”,做到“严格自律,正派、公正、廉洁”。在讲话中,他批评一些地方出现的“采购记者”“拜金记者”等现象,认为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威信和声誉”,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水火不相融”的。他希望新闻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形成一种良好的作风。

在这篇讲话中,他还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要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人的要求。这与他在2016年“2·19”讲话中提出的要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以及在2016年11月7日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发表的讲话中提出的要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都是一脉相承的。

综上所述,习近平1989年5月的这篇讲话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新闻工作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而且其阐释和论述都很到位,反映出他对新闻、对新闻工作、对新闻学均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他对加强党的领导和舆论引导,以及搞好队伍建设等问题的论述很有思想深度。而他对新闻学的科学性的认识,以及关于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论述,则显示出他在理论上的深刻思考。

更重要的是,他后来有关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中的许多观点,都与这篇讲话一脉相承,因此,可以说这篇讲话是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奠基之作。也就是说,正是从这篇讲话开始,习近平开始了对新闻、新闻工作和新闻学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为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注 释:

①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海峡出版发行集团1992年版,第80-89页。以下引用该书的内容不再作注。

②《人民日报》2016年5月18日。

③《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以下引自该讲话的内容不再作注。

④《人民日报》2016年5月18日。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0页。

⑥《人民日报》2013年8月20日。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新闻舆论监督的六条规律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大有可为
打造舆论监督“升级版”——从浙江日报《一线调查》说起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探讨新闻舆论监督机制的创新
浅谈舆论监督类报道如何“受欢迎”地“说问题”
舆论监督与被监督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