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函
2018-03-29
马东 慢火烹茶
马东身上的价值观,刚好糅合了早期奇葩说另两位导师的底色。他有蔡的柔和精准,旁观者清,又有高的文人情怀,自由主义。马东也许真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个“怂人”,但他擅于转弯,“知世故而不以世故待人”,深刻理解“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这种平淡直接的生活代价。
—林锦达
对记者谢梦遥而言,如果只是写一个有趣通达能说会道的娱乐人物,并没那么大意思。他想探究的,是马东这些年在说话的尺度和技巧上进行的自我调校。文中某些段落看起来有点攻防交锋的意味,但总体而言,谢梦遥觉得自己能感受到马东在采访过程中,已经做到了在他的安全区中,尽可能地坦诚开放。如果出于某些原因,马东无法讲出所有的观点,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失望,将他的闪转腾挪尽可能呈现,本身也是描绘这个时代和它在人身上留下的印迹。
海岩&侣皓吉吉 如父如子
非常喜欢海岩的作品,大多都看过。显然,父子俩是有代沟的……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代沟会慢慢消弭。严父也有柔软温情,叛逆又有回归成熟!祝福!
—惊鸿
事实上,在正式采访前,记者姚胤米曾经对这对父子的相处模式感到非常困惑。在她看来,父亲海岩对儿子的管束的严苛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姚胤米记得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在电视剧《舞者》拍摄期间,为了防止儿子乱花钱,海岩要求将侣皓吉吉的片酬直接打到自己的银行卡上,再由他每个月给儿子2000块钱生活费。彼时,侣皓吉吉已经是个28岁的成年人。是不是有点难以想象?
这些不免让人猜测这段父子关系中充满火星,记者也由此试图去寻找一个带有“反抗”与“和解”元素的故事。然而正式与两位见面时,才发现无论是聊起从前还是说到现在,海岩和侣皓吉吉都表现出了某种相似的平和,矛盾更多的是被放大了。
海巖,他像极了每个人身边都能找到的那种典型的中国式严父;侣皓吉吉,不是美式家庭里激烈反抗父权的年轻人,在少年的孤独中,他成长为周一围口中“难得的乖乖男”。具有普遍性的父子问题在两个公众人物身上放大:严厉与温柔;叛逆与成熟;在父子之间完成传递的孤独与对陪伴的需要。这注定是一个“平淡”的故事,可这种平淡却是此次采访最大的收获。
荡妇名声:既远离,又想要
这篇文章对平权问题的探讨终于涉及了性的部分。其实我一直觉得很多根深蒂固的关于性的原始观念,因为即便到了今天依然很少被提及,但又确实在影响着人们对性别的看法,而导致平权总是在某些时候显得不那么自然。
不过我特别喜欢作者说的,女权主义者首先也是一个人。作为一名男性,我也希望被评价拥有精壮的肌肉,修长的双腿。这是现代社会女性主导的男性审美对我提出的要求,我乐于接受这种要求。
这种情况下,何必过分苛责,为人之为人的一些最原始的情感加以条条框框。平权主义者不应该过苦行僧的生活,言行之谨慎仿佛笃信某种奇怪的宗教。
更重要的是,这教会我们对平权的追求路上,那根线究竟应该划在哪,绝非永无休止。
—She is
在纪录片《荡妇名声恐惧症》中,导演Sunny Bergman被色情片制造商夸赞并邀请参与拍摄时,她觉得自己的胸太小是不是不适合拍,随后又马上反省自己潜意识里认为被要求拍一部色情片是一种奉承。采访中聊到这个话题,Bergman的平静从容给记者杨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说女权主义者也是一个人,自然就会为这样的奉承而感到欣喜。虽然文中关于平权主义的探讨只有一小部分,但杨宙觉得Bergman的回答恰好是最朴素真实的回应,让人回归人本身,抛开立场的桎梏。
(本期回复:记者 巴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