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才聚川蜀,逐梦谱新篇

2018-03-29雷露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1期
关键词:落户四川技能

文/雷露

创新发展,人才先行。近年来,四川发出“招募令”,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广聚天下英才。无数优秀的学者、专家、技能大师、青年人才敏锐地观察到机遇的到来,纷纷来到四川这片热土兴业创业。新的一年,他们站在新的起点,继续逐梦前行。

▲莫瑞斯·托帕兹(中)获R字签证后与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官员合影(省人社厅供图)

【外国专家】莫瑞斯·托帕兹来以色列的“白求恩”

2018年1月9日,四川省外国专家局向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临床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莫瑞斯·托帕兹(Moris Topaz)签发了《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随后,托帕兹凭该确认函和签证申请表、本人护照及其他相应材料到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办理人才签证事宜,当天即取得人才签证,包含有效期10年,多次往返,每次停留180天等多项优惠。

据介绍,为给外国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和工作提供便利,按照国家外专局的统一部署,四川等9省(市)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首批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凡符合“高精尖缺”和市场需求导向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都可申请人才签证。托帕兹拿到的,是新政实施以来中国驻外使领馆颁发的第二张人才签证,也是四川颁发的首张。“人才签证大大方便了外国人才出入中国,办理流程和申请手续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创新,是一项优惠外国人才的好政策、好举措。”托帕兹对此举措连连点赞。

托帕兹目前受聘于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是“国家友谊奖”和“天府友谊奖”获得者、“改革开放30周年最有影响的15位外国专家”荣誉获得者、德阳市人民医院院士工作站客座教授。

医疗无国界。从2005年起,托帕兹先后多次应邀到四川、山西、新疆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及手术示范。2008年“5·12”地震期间,他亲赴地震灾区传授技术、培训医生,并在帐篷里救治了大量创伤患者,被誉为来自以色列的“白求恩”。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他还长期在四川推广创伤负压治疗技术,目前已有数百名医务人员掌握了该项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同时,他还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以色列西勒雅法医学中心与国内多家医院签订长期培训协议,将后续医疗人才的培养列入了中以两国长期医学合作和发展计划。

“中国在飞速发展,每次来都能看到不同的变化。中以有很多相似的文化,医疗是两国可以进一步发展与合作的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中以两国医疗合作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实惠,这是最让托帕兹欣慰的事情。而谈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的话语朴实而铿锵:“我没有什么睡觉的时间,所以我也没有时间做梦。我只有不断去做事,尽可能多做事。”

▲游洪建潜心专研技艺(省人社厅供图)

【技能大师】游洪建一生磨一剑的“四川工匠”

一只气球、一张A4纸、一把电钻。将纸放在鼓胀的气球上,蒙上双眼、手持高速旋转的电钻在纸上钻孔,随着电钻的钻动声,纸上出现了一个圆孔,而气球却完好无损——这便是技能大师游洪建的拿手绝活。

这一幕出现在2018年1月16日在成都举行的首届“四川工匠”命名仪式上。最终,游洪建与来自全川各行业的其他29位精英人才一道,被授予了“四川工匠”的光荣称号。

身为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钳工高级技师,游洪建先后主持了13项(次)重大技术革新,参与了39项(次)重要技改活动,设计自制100余项工装夹具,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多个项目获得省、部、国家级优秀成果。他所领办的“游洪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并获准为国家级与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公司军工生产战线的技能带头人,他还承担起机载二次雷达、北斗导航及空管产品关键零组件的生产加工,并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

“合格的钳工,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用自己的生命,一生磨一剑。”游洪建坦言,选择成为技工,是受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工人,时常告诫儿子“作为一名工人,要把每一件产品做好做精”。在父亲的耳提面命下,初中毕业后,游洪建毅然选择入读九洲技工学校,开启了自己的技能成长之路。

欲成匠,先做工。游洪建从普通钳工做起,从最简单的产品制作着手,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道工序,在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中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在反复实践和摸索中练就了一套独特的操作技艺和技术绝活,最终成长为公司的首席技师。近年来,他先后获评四川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高技能人才、四川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目前还受骋为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智库专家。

“作为一名技能人才,能得到那么多领导和同行的认可,收获那么多分量十足的荣誉,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游洪建表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中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他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技能人才的关心和重视,渴望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去推动实现中国的制造强国之梦。就像他在“四川工匠”命名仪式上宣读的《四川工匠宣言》说的那样:“我们将以赤子之心锐意进取,为共创中国梦,共铸大国魂而奋斗不息!”

▲曾栌贤对未来充满希望(曾栌贤本人供图)

【90后博士】曾栌贤在自己的城市实现人生价值

四川大学90后女博士曾栌贤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在一夜之间突然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2017年7月20日,她前去成都市公安局办证大厅办理落户手续,从递交材料、填写入户申请表到签字确认入户信息、确认常住人口入户登记表,前后不到5分钟,她便从办证中心工作人员手上接过了自己的新户口,成为了成都人才新政落户第一人。

在过去,“外地人”这个称谓,让不少像曾栌贤这样离乡背井在成都打拼的人感到失落。对他们而言,无论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只有拥有一纸户口,才是真正拥有了归宿,因为落户不仅与买房、孩子上学等有关,更重要的是会给人带来归属感。2017年7月,为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创业就业,成都出台了最强力度的人才落户新政,让曾栌贤们终于有机会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

27岁的曾栌贤来自内江,2008年考入四川大学并一直读到博士,并于2017年6月从科学工程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一个女生的青春时光都在这里度过,我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这个内江姑娘打心底爱上了成都,想要留下来,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早日落户。

回忆起办理落户时的情形,曾栌贤说:“当时前几位可能带的材料不齐,而我准备得比较齐全,同时又满足落户标准,手续很快就办妥了,没想到能成为新政落户第一人。”在她看来,成都人才政策的包容和城市环境的舒适便捷,以及产业发展的欣欣向荣,都能让外来人才坚定留下来的信心,“新政策让人看到了城市对待年轻人的态度,这座城市希望你留在这里”。

如今,落户四川大学集体户口的曾栌贤从事教务工作,住进了学校为无房的新进校教职工提供的公寓,并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她的人生迎来了新的起点,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上学期间,她将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每天面对的都是冷冰冰的仪器设备。而教务老师则更多需要与学生、同事打交道。这样的角色变化,让曾栌贤一开始有些无所适从,但她拿出了过去做实验的劲头,一有时间就在校园里“溜达”,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英语,不断提升自己;同时还积极参与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让自己尽快融入新的圈子,适应从学生到教职员工的身份转变。

作为一名真正的“成都人”,曾栌贤自觉归属感越来越强。站在新年的门口,她充满信心:“我要用我所学的知识,在这座自己喜欢的城市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落户四川技能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山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海口出台积分落户新政打通保障房商品房转换通道
画唇技能轻松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