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戏剧融入幼儿园课程初探
2018-03-29王旭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旭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儿童创造性戏剧是在自然开放的课堂气氛下,由一位领导者运用发问的技巧、讲故事或道具来引起动机并通过肢体律动、即兴创作、五官感受及情景对话等各种戏剧活动来鼓励参与者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去想象,且运用自己的身体与语言去表达。在团体的互动中,每位参与者必须去面对、探索且解决故事人物或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由此体验生活,了解人我之间关系,建立自信,进而成为一个自由的创造者、问题的解决者、经验的统合者与社会的参与者。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将游戏与戏剧有机结合,让儿童的想象力在戏剧游戏中展开,从而引发儿童的积极参与,鼓励儿童学会思考,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和表达,从而解决问题,在戏剧游戏活动中自由成长。
早在1947年,宋庆龄女士就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还在上海创办了儿童戏剧团,她把孩子视为祖国的前途之所在,她一贯认为利用戏剧的形式教育儿童更有效。北京的抓马宝贝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儿童戏剧教学机构,其共同创办人李婴宁女士被称为国内“儿童教育戏剧第一人”。1994年,李婴宁就开始将教育戏剧从国外带到大陆,她边学习摸索边开始了尝试在国内推广教育戏剧的活动,先后在企业和社区文化中组建过“静安戏剧工作坊”、“陶冶教育剧场”等。自2011年6月的第一届儿童中国戏剧节举办以来,至今每届都有中美法日韩等众多国家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新与传统相结合,艺术品种涵盖了大型儿童戏剧、魔幻写实儿童戏剧、绘本故事剧等,为孩子们提供了盛大的艺术表演,并且细化到各个年龄段,儿童戏剧表演已经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并提高认可度,戏剧教育的实践也深入到幼儿园教育中。
一、创造性戏剧课程在幼儿园的开展策略
创造性戏剧课程在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案编写要精细化,课堂内容的安排,应环环相扣,充满连接性和趣味性。具体流程是导入—发展—分享—回顾—再创。
(一)导入——引起动机、暖身活动、介绍故事
在创造性戏剧活动开始,利用音乐、讨论或一些道具来导入戏剧的主题。暖身活动可以用简单的音乐律动或简短的相关游戏等活动,来加强幼儿声音、肢体的表达,同时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例如萝卜蹲、节奏大变身等游戏律动,这些简短的暖身活动可以让幼儿进入戏剧的情境中,引导者也可以利用直接讲故事的方式把主题呈现出来。
(二)发展——讨论、练习
在介绍完故事之后,引导幼儿发展故事的情节或角色。引发开放性的自由讨论,例如:“小猪和靴子”中,小朋友尝试练习小猪的喊声、形态、走路的动作及跟其他动物说话的表情,可以利用故事中不同的情境变化来讨论。比如“小猪在哪里遇到其他的小动物?”“都遇到了谁?”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角色,小猪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以发问的形式激发参与者用自己的思维解决情节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小猪看见红靴子时会怎么做?”“红靴子应该送给谁?”等。在过程中,幼儿自由扮演角色进行练习,也可以讨论如何用简单的道具或音乐来增加戏剧的效果。
(三)分享——呈现
此部分是戏剧游戏发展的高潮。引导者与幼儿对戏剧内容有了充分的讨论与练习后,就可以准备将完整的故事呈现,呈现时教师可以旁白故事,或者担任其中某一角色与幼儿互动,也可以作为观众来欣赏孩子的演出。
(四)回顾——反思与改正
戏剧是“引导人们对其行为、道德及人类处境进行反省”。在戏剧内容呈现后,孩子会很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且老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协助幼儿对自身的行为、创作内容做回顾与检讨的工作。
(五)再创
对于喜欢的事情,儿童特别愿意反复去做,对喜欢的戏剧游戏也一样。老师可以引导小朋友对改进的戏剧再次进行呈现,再创时要把重点放在不同的角色或其他片段。只要幼儿表现出很强烈的兴趣,这些过程可以不断地反复计划与呈现。
二、创造性戏剧与其他领域课程的融合
(一)创造性戏剧与幼儿的音乐活动
音乐领域中应用创造性戏剧,可以理解为改编小型音乐剧,就是将整个活动过程处于一个戏剧情境中,以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推动音乐活动的开展。首先,可以将歌词改为剧本。创造性戏剧表演内容并不一定是特定的戏剧剧本,具有完整情节的歌词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有情节的幼儿歌曲,有些太过简单,不利于进行戏剧表演,所以在选定歌曲后,要进一步加工整理,使其更适合表演。其次通过口述默剧来进行创造性戏剧表演。幼儿的想象过程是十分自我且零碎片段的,口述默剧需要将这些零碎片段的东西组织联系起来,使幼儿能进行有主题的想象。在口述默剧中,孩子们没有说台词的负担,更多的只需要一些肢体动作和表情和着音乐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表达的需要。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对话、独白,同时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将创造性戏剧融入音乐课程中有助于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创造性戏剧与幼儿的游戏活动
首先创造性戏剧与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有很多相同之处。幼儿天生就爱模仿,他们希望自己的行为举止与大人相同,他们在角色游戏中,一定是有过类似的生活经验,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举止行为,在角色扮演中,强化故事性,使故事更具完整性和合理性,有时孩子还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加强改变这些动作,使其有了深刻的影响和内化,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影响和促进。
其次利用偶戏与面具培养幼儿的游戏能力。这个方法是指老师或者幼儿通过面具和操纵各式各样的偶人来进行简单的戏剧表演。老师通过配合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活动等,让孩子将日常所熟知的简单的趣事、自己的想法和故事通过用各种材质做出的人偶表演出来,因为偶人的造型深得孩子们喜爱,并且容易满足幼儿好奇及幻想。幼儿们在扮演、操作、制作和表演的同时,也会设计好故事情节,这样充分的引起了幼儿的参与兴趣。
(三)创造性戏剧与绘本活动
戏剧表演时剧本是进行表演的前提,幼儿在以绘本作为剧本时,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情节的转换等都需要幼儿根据经验进行揣摩。在绘本内容的剧本中根据幼儿的想象,相互讨论加入新的剧情,根据幼儿的人数增减剧中人物数量。幼儿对绘本故事熟练后,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幼儿可以创编感兴趣的绘本故事的续集。在幼儿的经验基础和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幼儿通过想象、讨论、创新共同完成的剧本,会给幼儿的表演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基于绘本开展儿童创造性戏剧,更加有效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体现出创造性戏剧的价值和意义。
三、优化幼儿园创造性戏剧课程的策略
(一)营造创造性戏剧教育氛围
在对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戏剧教育过程中,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提升儿童的兴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戏剧的感悟,继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儿童的戏剧素养。要营造戏剧的教育氛围,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在儿童的课余时间播放其感兴趣的儿童戏剧,通过播放儿童感兴趣的戏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戏剧的兴趣。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戏剧的游戏性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儿童通过游戏可以对戏剧活动产生一定的认知,并且对游戏的形式充满兴趣。只有教师为儿童营造戏剧的氛围,才可以更好的激发儿童的积极性,为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可能。
(二)增设戏剧方面课程,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
在对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戏剧教学过程中,幼儿园为儿童设立合理的课程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首先,在对学前儿童的戏剧教学中,幼儿园要增加戏剧课程的课时,使教师可以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对儿童进行教育。在常规的教学方式中,戏剧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致使教师为了完成教育需求,在大部分时间对儿童进行硬性灌输,未等儿童消化台词,就开始反复练习,长此以往,必将会导致儿童的兴趣降低。而增加戏剧的课程时间,可以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儿童的教育实践中,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儿童的戏剧素养。其次,在对儿童的戏剧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创造性戏剧的驾驭能力,以便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在对学前儿童的戏剧教学中,幼儿园只有合理的增设戏剧课程,提高教师水平,才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儿童对创造性戏剧的兴趣,进而更好的提升学前儿童的戏剧素养。
(三)创设亲子戏剧教育活动
所谓的亲子活动是指父母陪伴儿童参与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活动,以便可以提升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锻炼孩子的性格,使其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在目前的学前儿童发展中,由于父母的溺爱,使其拥有自私的性格,尤其是在戏剧活动中,如果儿童的性格难以适应集体活动,将会限制儿童的团结协作能力。因此,在对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戏剧教学中,教师组织合理的亲子活动,使幼儿在集体中感受力量。首先,在设计亲子戏剧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充足的时间和地点准备,争取儿童的家长均可以参与到戏剧活动中,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其次,教师在准备亲子活动过程中,要设计科学的主题,例如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家长唱儿歌,儿童进行表演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同时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由于儿童对父母存在依赖性,致使其在父母身边进行表演,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总而言之,在对学前儿童行戏剧教育时,教师通过合理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儿童的兴趣,并且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性格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学前儿童戏剧教学中,开设亲子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
创造性戏剧教育可以较好的提升儿童对生活的感知,继而可以较好的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儿童戏剧教育中,受到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儿童戏剧有些偏颇,发展成为舞台剧,其在根本上限制了儿童的发展,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学前儿童的戏剧教育中,只有明确创造性戏剧教育的价值,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戏剧教育,创造性戏剧活动是集音乐、舞蹈、语言、社会领域的教育于一体的多元教育模式,在幼儿园高效地开展,对学前儿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创造性戏剧很好的融入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活动中,定能极大的开发幼儿各方面综合能力,使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