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讨
2018-03-29陈明凉山彝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
陈明 凉山彝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国民的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世界的愉悦、享受有了更高追求。另一方面,我国传媒领域步入媒体融合时代后,影视作品的传播方式、内容得到改变,走向移动媒体、走向网络平台,促进了我国影视市场的发展,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唯有不断提高剪辑艺术,使剧情更加流畅,才能符合时代对影视作品的新的要求。
一、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的基本原则
影视后期制作是影视作品呈现给受众前经过的最后环节,包括声音剪辑、镜头剪辑、特效合成三个方面工作。其中,声音剪辑工作包括同期录音、后期配音与音响的效果合成,背景音乐制作、片头与片尾曲的制作也属于声音剪辑的范畴;镜头剪辑工作指将拍摄完成的镜头进一步剪辑与合成,依据剧本的发展脉络使视频连贯呈现;特效合成则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创作出无法实际拍摄出的视觉效果,CG技术的应用就是特效合成的典型代表。
(一)影视作品的结构编辑
影视后期制作可以使观看者在欣赏作品使更深刻地体会到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为了最大程度满足观看者的心理逻辑状态,需要经过结构编辑整合前期拍摄的较多素材,通过后期剪辑师对所有素材进行结构调整、剪辑与压缩,解决可能出现的逻辑不严谨的问题。结构编辑工作实质上是剪辑师对现有素材的“艺术再创造”,剪辑必须以符合大众审美和艺术表现规律的视听语言为依据,对语言、结构、节奏进行调整。
(二)影视作品的转场编辑
转场编辑旨在丰富过场戏与段落之间的间隔,起到承上启下的着色作用。无论是淡入、淡出、叠化效果还是空画面转场,其作用都在于通过有效的剪辑,达到不依靠文字语言交代说明,就能够帮助观众理解和欣赏镜头内情节变化的作用。例如在前一镜头慢慢消失后,后一镜头逐渐清晰的叠化效果可以体现时间的流逝,倒叙、插叙等情节表现常用这种转场技巧。又如空画面转场,其内容为空境转接,常用于为观众提供极致情绪后的喘息,提升影视作品的品位意境。
二、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
(一)剪辑风格的统一
在观众对影视作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今天,统一的剪辑风格是一个影视作品后期剪辑制作的基本要求,虽然不同的剪辑师有不同的思路和风格,但对单一影视作品而言,前后剪辑的特点必须一致。剪辑师在进行剪辑工作前,首先应当通过熟悉剧本、沟通导演等方式了解拍摄意图和故事的发展基调,再对所有的视频素材进行整体把握和艺术创造,站在观众的心理角度进行思考,使剪辑的风格与影视作品相互呼应。
(二)镜头组合
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镜头组合是通过剪辑将镜头巧妙组接,有效推动情节的发展,清晰利落地表现剧情。对于画面信息量较大的叙事类镜头,可以适当使用停留,使场景更加丰富;而空镜头则应当找准时机穿插使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例如纪录片《小鸭子》中小鸭子跳过石阶的片段,通过剪辑组合小鸭子起跳、失败的细节镜头,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与感情洗礼。
(三)多角度剪辑
多角度剪辑是新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充分体现,它利用专业软件对拍摄完成的视频素材进行非线编处理、动画处理、合成特效处理等处理方式,还可以在实拍镜头中添加利用CG技术制作的特殊镜头,解决实拍镜头的局限性,也让影视作品更具有吸引力。此外,利用数字电脑技术进行的色彩校正与修饰技术可以辅助现有素材体现剧中的情感,例如用冷色调体现情节中人物情绪的失落、用暖色调表达插叙的过去回忆等等。纪律片《伴》,就是利用饱满色调,展示刘老太一家的各种矛盾,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命运冲突。
(四)音效的剪辑与编辑
音效的剪辑与编辑是指在已经剪辑完成的画面中添加契合的音效,包括插曲、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以及特殊音效,使影视作品更加完整,也更具有表现力、感染力。音效的剪辑与编辑应当注重音频与视频画面的匹配性,既要注意风格上的匹配,也要注意节奏上的匹配。例如纪录片《龙脊》,连续的同期声通过鸟鸣声、风声、雨声、流水声等环境声的气氛烘托强烈地增加了观众的现场感,在镜头内容不断变化的同时,同期声和现场声的利用配合画面的切换,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镜头转换给观众带来的生硬感和断裂感。此外,该片音效剪辑中对民歌的运用平添了影片的意境,抒发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影视作品水平的不断提高,剪辑艺术在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断成熟。通过对视频素材的艺术创作和剪辑处理,影视作品的整体质量不断完善,不断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