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特点与发展

2018-03-29樊亚超南京艺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平民化受众创作

樊亚超 南京艺术学院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介不断更新换代,从书籍报纸到电脑手机,网络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微电影的产生依托于网络终端,我们先来看微电影的定义:时长为5—20分钟,具有明确的故事情节和清晰的主题表达的影像短片。利用广大受众碎片化的时间迅速占领市场,形成覆盖面广、传播度高的电影类型之一。从传统的电视传播到现在的手机网络传播,传播载体的跨越,使得微电影的制作和特点也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我们介绍在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产生具有哪些特点。

一、科技进步推动微电影的产生

传统的电影创作需要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专业的拍摄器材和设备是拍摄电影的前提条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DV、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迅速发展,可以代替专业器材进行拍摄,这也使得大量非专业的受众参与创作。科技产品对于微电影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网络技术的普及与传播,使后期制作技术推广,更多人乐于参与,为微电影的发展打下基础。

快节奏的社会发展,让大众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自由支配时间减少,在进行网络信息的筛选过程中,时间相对零散。微电影由于时间短的优势特征迅速有效利用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创作出符合受众需求的微成本、微叙事的影像短片,不仅娱乐大众生活、丰富业余时间,而且带来海量信息,这是微电影迅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特征

(一)短小精悍的叙事表达

微电影作为电影产业优化浓缩的产物,广泛传播的同时被受众所喜爱。微电影以其成本低廉、制作精良等的优势在电视、网络、手机等多个平台同时传播。首先,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从文本创作、画面拍摄、叙事表达上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由于时间的限制,在短片中的叙事时空也被有效压缩,而正因为时空的压缩,在故事悬念的设置上、人物冲突表达上更加具备看点,节奏的加快和密集的信息堆积也吸引受众的观看。其次,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简单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人们在业余时间的选择更多是为了放松和娱乐。微电影在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表达主题,观众在这种情境下也更容易产生心理共鸣,达到释放压力、提升精神需要的作用。最后,微电影的单线结构叙事。传统电影中因其时间长,大多采用多线索叙事或者网状叙事结构,而在微电影中,大多采用单线结构。通过后期剪辑和字幕的方式进行转场,一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叙事;二是为了迎合受众对于故事高潮情节的期待。简洁的结构方式是微电影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平民化的创作方式

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是网络的衍生品。而制作方式和成本的低廉使得拍电影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它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进行创作。新媒介为微电影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门槛的降低,推动微电影的发展。

平民化的特点表现在创作者的平民化和受众的平民化两个方面,首先,草根导演、草根演员的参与制作,使得电影艺术与大众文化生活紧密相连,迎合了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探索与追求。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微电影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和娱乐大众的作用。其次,平民化的艺术创作者展示社会底层生活,抛去影像画面的专业性,故事内容更加贴近大众,促进微电影的发展,扩大了微电影的影响力。

(三)丰富多样的类型

微电影的创作类型多样复杂,如按故事类型可分为爱情微电影、悬疑微电影、恐怖微电影、动作微电影等;按创作目的可分为艺术微电影、广告微电影、宣教微电影等。按拍摄器材和时长的不同又可分为别的类型,在此不一一赘述。因其创作目的和传播方式的差异,划分标准的不同,使得微电影类型复杂多样。在此,我们列举商业微电影进行分析。商业微电影和广告植入具有密切联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注重广告产品的融合,相比传统的硬性广告植入方式,商业性微电影在创作时更多的激发受众的观看体验,引起受众兴趣。如彭于晏和桂纶镁主演的“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围绕产品进行简短的故事线索铺垫,继而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和巨大的经济利益。

(四)明星参与表演

微电影在创作初期大部分出身于草根阶级,而随着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更多的大牌导演和影视明星参与其中,进行创作表演。例如2014年导演何文超创作的微电影《盲钻》,由影帝张译和影后梁静主演,影片讲述的是关于道德和欺骗的故事,20分钟的影片营造了悬疑、惊悚的效果,展示了人的欲望和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导演试图在揭示关于现代生活中对于人性的本质,刻画出人性的弱点,剧情紧凑、人物性格特征明显,是一部值得探索的短片。明星的形象化表演和大牌导演的专业化创作提升了微电影的传播力度,高规格的幕后团队也为高质量短片的产生打下基础。

三、微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

微电影的产生和传播搭乘了新媒体发展的列车,如何能将自身优势更好发挥,避免被劣势吞噬尤为关键。大量草根创作者的出现繁荣了微电影行业,但是良莠不 齐的文化素养也造就了影像短片质量参差不齐,混乱市场为受众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质量低下的创作。低俗、媚俗、庸俗也是当前微电影行业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如何提高微电影的内容和专业化是重中之重。在多元化的文化形态下,高品质的大众文化是丰富受众精神世界的关键,微电影的创作需要厚重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积淀来支撑完成。

个性化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艺术展示是微电影产业的发展策略。短时间内的叙事表达,让更多的情感铺垫、人物形象塑造大大删减,在情节的设置上过多利用后期制作来传达,这也是影像画面语言的弱化。如何有效的利用新媒介的传播特征来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微电影,是众多的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结束语

微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视听语言,较短的时长、微观的叙事、简洁的结构特征都是微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怎样利用网络媒介的便车来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是微电影行业值得深思的问题。传播载体和方式的多样,让微电影在不同领域中实现跨界传播。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如何避免弊端,赢得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我们共同期待的,希望此篇论文能为微电影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平民化受众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创作随笔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