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2018-03-29隋耀伟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隋耀伟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抵御西方文化的渗透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当今大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的确为我国国民带来先进的思想,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把西方的思想观念渗透进中华文化。互联网已成为西方国家爱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手段,当代大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思维判断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都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尤其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西方文化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大学生有义务在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有益思想。所以,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好文化自信,严防文化的渗透。

(二)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一词,是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历史为底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其最终目标,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意义。在强起来的“新时代”语境中,中国奇迹、中国制造、中国元素、中国智慧等等,这些显然是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显扬与实践。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之下,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战略方位中,将大有作为。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写过这样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因此,当代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是十分重要的。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一)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情感的载体,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结晶。然而,仍然有许多同学没有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不抱有信心。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至少半数的同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了解,对于中华礼仪,传统道德、古诗典籍等知之甚少,只有少数同学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同时,各大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更倾向于实用性,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较少,授课形式和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部分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对自身和社会发展作用不大,也有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环境,对其在未来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存在质疑。

(二)当代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盲目追求

当今哈日哈韩的中国城市少年,套着夸张的肥大衣裤,踩着滑轮在大街上呼啸而过,路边的店面是节奏感很强的歌曲。韩国文化、日本文化已经渗透到不同的省份。韩国的餐饮店、服饰店开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注重匠人文化的日本动漫和数码产品精良得让人无法拒绝。《大长今》在中国热播后,我们推出中国版的大长今《女人不哭》。而“白色情人节”,“中国式圣诞夜”的疯狂,更是让我们丧失了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对于西方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坚持吸收西方有益的文化成果,并且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外来文化,而冷落本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的盲目追求,很容易引发价值观的冲突。

三、当代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的对策

(一)增设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让我国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各大高校都设有选修课程,此类选修课程涉猎各个文化领域。我们可以在其中增设几门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帮助同学们感受中华民族精神、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线上网络课程和线下课堂教学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线上线下系统化的教学,让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举办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让大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

各大高校可经常举办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戏剧表演、歌唱比赛、观看文化遗址、博物馆等。通过运用现代科技与大众媒体,用多种方式让当代大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感受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敬畏之心,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

(三)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

全球化浪潮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的各种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就比如说,当代大学生热忠于庆祝西方节日,推崇西方生活方式,盲目追求西方价值观。然而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薄弱并没有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西方节日的渗透更是西方文化的渗透。盲目跟风对于当代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是十分不利的。作为中华儿女,当代大学生有义务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下,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西方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消除西方文化渗透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