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现状及成功要素
2018-03-29王京刘颖洁苑依彤河北师范大学
王京 刘颖洁 苑依彤 河北师范大学
一、慢综艺的内涵以及与时代的关系
(一)内涵
1.提倡以回归生活唤醒大众对自我生活状态的认同与积极感,从一餐一饭中收获最原始的感动,满足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
2.不设置复杂的游戏环节,也不设定人物的角色性格(但后期会放大、挖掘、突出嘉宾的主要特色),将明星放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让其呈现出最自然的状态;弱化竞争,放大感受与观察,最大程度放任角色关系自由发展,以记录的手法还原人与人,人与空间的互动。
3.体现对大自然、对人的热爱,所以,越来越多的慢综艺偏向“旅、居”,把个人放在一个更宏观的关系中去。
4.更加关注受众的内心感受,不是盲目迎合受众选择性接受心理,从而肩负着一种思想引导工作;引领绿色养生,品质生活新时代。
(二)时代关系
1.都市环境下目标受众群体的选择,《2016职场人生活状态调查报告》近40.3%的都市人希望远离喧嚣,向往着从城市搬到郊外,呼吸自然的空气,寻找内心的声音;而正是正则报告直接启发了节目制作方构建一个都市人所向往的“田园乌托邦”场景。——刘杰《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
2.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现实文化景观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生活中;从而触发的“情怀”所致,现时代生活的极速变化,人们开始怀念“从前慢”的美好。
3.电视荧屏审美周期更迭的结果;大众对之前的节目形式产生审美疲劳。
二、目前“慢综艺”市场现状
(一)背景
首先“慢综艺”风靡东南亚地区,这与长期以来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理念有关,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对现实文化景观有一种天然的情怀在其中。
韩国推出的《两天一夜》、《三时三餐》、《尹食堂》、《孝利家民宿》;以及国内推出的《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三个院子》等,都体现了这种心理模式对受众的影响。
(二)国内“慢综艺”收视现状及原因
1.国内的“慢综艺”一直以来饱受诟病,即便话题火热,但收视率始终不是非常乐观。
2.究其原因:一是抄袭舆论、二是节目内核的欠缺。
(1)实际上引进别国的原创节目,在国际上时有发生,比如著名美国真人秀节目《幸存者》的原版是欧洲的《鲁滨逊探险》,包括欧洲也购买了韩综《三时三餐》的版权;但频繁的引进国外节目,使观众对我国的电视节目创新能力产生担忧,以致收视低迷。
(2)引进邻国的节目,从播放效果上看,缺乏国土化及再创作的痕迹,节目内核不明晰,基本对原版没有任何超越,也是收视率低迷的重要原因。
三、详细分析国内“慢综艺”制作得失
(一)内核之虚
1.节目的个性风格,应该成为制作团队最注重的突破口,否则就会在理念内核上缺乏支撑,然而风格的形成基于我们所生长的地方,国内的现实社会环境和诸多优秀文艺作品应该是其最丰富的创作来源。但在《中餐厅》、《亲爱的客栈》中,常出现的尬聊局面、经营理念等,都没有对中国元素进行很好的渗透。
“通过节目本身的情怀与人文内涵打动人心,“慢”是在找一个平衡点,了解观众的心态后再引领观众在节目中找到舒适感,这个时候,一个节目就形成了它的风格。”——电视人夏青
2.《花儿与少年》的前两季,更是偏离了主题内核。过渡渲染嘉宾之间的矛盾,放大相互之间互撕的过程,以此吸引观众,造成话题热,口碑差。
(二)慢综艺不等于纪录片
《花儿与少年3》,一改前风,走了治愈系道路,以优美的文案,提升整体格调,但收视率数据却立马下降,它在探索慢综艺的过程中,因为过于相信自然发生,导致叙事散漫,收视惨跌;这是探索过程的必经之路,但慢综艺不等于拍纪录片,平铺直叙不代表没有情感递进与生活节奏。反之,《向往的生活》运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得到了更好的效应。
(三)节目类型同质化
近来,各大卫视被旅、居类慢综艺霸屏,节目同质化严重,内容上的更新和创意空间较小,节目形式简单,策划难度高,所以当同质化节目越来越多的时候,制作团队更要注重为节目添加鲜料。
“任何一次潮流中,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往往只能容下前两位,而且往往是第一位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收视和制高点的口碑”——《中餐厅》总导演 王恬
(四)策划过渡
许多真人秀节目,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收视率,不惜抛弃制作的基本原则,大量的人为策划,强行干预故事发展趋向,刻意包装嘉宾言行……使受众产生反感心理,致使节目被诟病,收视下滑,口碑崩塌。
(五)代入“人情味”
《漂亮的房子》自播出收视率持续低迷,除掉自身内容等因素,节目在播出之初,还是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吴彦祖和冯德伦这对老友,这种对友情,人情的渗透抓住了受众心理,为节目成功助力。
另外《向往的生活》中,黄磊和何炅;《中餐厅》中,赵薇和黄晓明都是“人情味”运用成功的典范。
四、做好“慢综艺”的关键要素
(一)明晰节目主题内核,确立节目风格
首先要把握住受众心理,因为慢综艺不是以激烈、刺激的游戏取胜,也没有更多的竞争、冲突抓人眼球;这就要求明确观众在慢综艺中想寻求的东西,舒适简单的生活模式才是这批观众的审美需求。这里容易遇到的问题是,把“慢综艺”和记录生活搞混,从而造成出来的效果平淡如水,毫无看点,这个看点指的是某种抓人的理念。失去了这些,慢综艺也就失去了最主要的魅力。这种理念、主题内核是“慢综艺”的灵魂,它的支撑让整个节目充溢着生活的智慧,这也是观众希望看后能收获的启发。
所以,经过合理的前期策划,确立节目内核,录制时既给嘉宾足够发挥的空间,又要对整体有一定把控,不能偏离主题内核,造成散乱的局面。
(二)更新播出体制,采取试播的方式,来培养创新能力
这一规则是鼓励创新的好方法,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通过试播,反响好就继续做,反响不好就就停播。节约成本,同时能及时了解受众的喜好,并可以通过受众的反应,及时对节目做出调整,有利于不断的激发创作者的创新能力,更可以减少节目同质化的现象,在节目的场景设置,嘉宾结构选择等方面,经过不断的创新测试,更加符合受众的心理选择。
(三)结合时代背景
“慢综艺”本身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决定的,当人们疲于在都市中的奔波模式,开始对自然产生向往。所以时代决定了节目的方向,掌握每个时代的潮流,热议话题,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增强互动
这个互动分为两类:一是嘉宾之间的互动,二是嘉宾与观众的互动。
综艺节目的嘉宾之间多为陌生的,节目记录了嘉宾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且观众有对人际关系的好奇与探索,所以嘉宾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
另外,嘉宾要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意思是嘉宾在某个行为发出的时候,能与广大观众产生较强的火花,也就是能激发观众内心的波荡,而不是展现出冷漠的、无所谓的,或者让人难以理解的形式;所以在嘉宾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热爱生活,认真、用心生活的人更为适合此类节目。
(六)画面
“慢综艺”与“快综艺”相比,前者对画面应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这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之一。温馨、漂亮的画面更能激发观众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画面也应该提高对细节的要求。这是节目质量的直观表现。
例如在《向往的生活》中,有一场黄磊为嘉宾制作蛋糕的一幕,当蛋糕被端上桌,何炅在上面放蜂蜜的细节,画面非常美丽,瞬间点燃观众内心对手动制作美食的欲望,也对“向往的生活”产生真实的好感。这就是画面的魅力,它与观众的心直接联系在一起。
(七)重中之重——后期
由于“慢综艺”的设定和节目制作原则,前期录制基本是真实、自然的生活片段,这样的片段对观众来说,主题和看点的吸引力并不强。
例如《花儿与少年3》就是没有把握好叙事手法,导致播出效果过于平淡,即便有优秀的文案点缀,也缺少观众捧场。
由此,要求后期对其所有片段进行整理、归纳、提升。将播出画面以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呈现出来,则能达到对主题内核的把握,把自然的生活运用蒙太奇制作出惊喜的效果,从而达到启发观众、引领观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