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当代大学生 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现实意义

2018-03-29何绍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想马克思职业

何绍芬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P70)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已无庸赘述,而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职业理想是他们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因为他们只有谋求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实现生活理想,进而追求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那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呢?马克思在17岁时写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给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感召着当代大学生做勇于担当的时代弄潮儿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市,为便于记住马克思出生的日期,人们结合马克思的政治立场,编了这样的故事:马克思一经出世就一巴掌一巴掌地打得资本家呜呜地哭。马克思的父亲是有名的律师,他们家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富裕的家庭。1835年8月,马克思17岁,面临着中学毕业,很多同学都不得不去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其中选择职业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那个资本主义飞速上升的时代,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充斥着同学们的头脑。在职业选择上,有的同学要当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出人头地,享受生活;有的同学要做律师、商人,发财致富,获取钱财;有的同学则要当官、从军,统治别人,获取权力。面对纷纷扰扰的现实世界,马克思以全新的视角、超前的思维、高远的站位审视职业问题,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撰写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为毕业论文,文章仅2900多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崇高的人生志向。文章首先指出了人比其他动物优越——有选择职业的能动性,但这种选择既可能使人高尚、也可能毁灭人生,这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谨慎对待;接着列举了影响职业选择的内外因素,认为要冷静研究,通盘考虑后再作选择;最后表达了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高尚情怀。

今天研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我们深深地佩服青年马克思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胆识,生活在那个“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剥削阶级统治、压迫人民大众的黑暗年代,一个有着富足生活的青年学子,能够胸怀全局,超越自我,放弃个人的荣华富贵而为人类谋幸福,正是这一宏大志向,使他成为了千年伟人,他的理论永放光芒。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为我们规划了宏伟蓝图: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20多岁的当代大学生,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时接近退休年龄,他们是真正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没有当代大学生的奋力拼搏,祖国的美好蓝图将变成一纸空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年马克思的志向、勇气和激情以及他不屑权谋的境界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马克思的毕业论文“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洋溢着要通过一种方式把人的个性完全发展出来的热情,即规避权力和虚荣,用自我牺牲的精神为人类整体服务”[2](P8),这种发展个性的热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将激励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胸怀高远志向,脚踏实地创新发展,做勇于担当的时代弄潮儿,不负青春年华,在奉献社会中创造辉煌的人生。

二、指明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准则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活动和在职业活动中获得成就的一种超前反映,是对职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否正确决定着将来事业的成败。没有正确职业理想的人,往往只会使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虽然他可能每天都很忙,但是他可能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到头来一事无成;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后再去做事,人生更有动力、方向不会偏离,既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力量去达成目标,又能够避免走弯路,将会有更大的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民族未来的希望,更应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美国哈佛大学对学生的跟踪调查为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提供了最好的例证。哈佛大学曾经组织相关人员对500名学生的人生目标进行跟踪调查了20年,结果发现:有远大人生目标的学生,20年后他们都基本成为了美国上层社会的人;有阶段性人生目标的学生,20年后基本上过上了比较体面的生活,成为了白领阶层;那些没有人生目标的学生,20年后成为了美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日子过得很艰难。同样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有相同的起点,为什么20年后命运如此悬殊呢?根源于有无正确的职业理想。

既然职业理想如此重要,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呢?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给当代大学生指明了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的准则——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马克思在文章中写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3](P459)在这里,马克思深刻地阐述了判断职业理想是否正确的标准。在马克思看来,一种正确的职业理想,它的出发点必须是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并不是为自己、为家庭谋私利,不是为了谋求那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同时,在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过程中,使自身也变得完美,因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3](P459)。根据马克思提出的以上准则,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的正确职业理想就应该定位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工作,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4](P36)。可以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感到完美、幸福的事业,是新时代人的共同目标,当代大学生只有兢兢业业地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忘我工作,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和经验的赞美,从而使自己获得尊严、过得完美。

三、警示着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要排除物欲和虚荣的干扰

当代大学生都是出生于20世纪末,都是90后、95后,独生子女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都是在父母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中生活的,条件优越、衣食无忧,缺乏对艰苦生活的体验,享乐主义倾向明显;又由于受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他们看重物质利益,讲实惠、求功利,很容易被物欲所蒙蔽,拜金主义侵蚀着他们的思想;还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用薯片、芯片、大片传播西方文化,致使当代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了自我;再加之党内不正之风和官员腐败现象的影响,削弱了当代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他们的理想信念。以上种种因素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带来严重干扰。对此,马克思早在180多年前就已敏锐地觉察到,并提醒青年不要成为物欲、虚荣等非理性因素的傀儡。马克思指出:“被名利迷住了心窍的人,理性是无法加以约束的,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他的职业已经不再是由他自己选择,而是由偶然机会和假象去决定了。”[3](P456)这一点,特别值得当代大学生深思,当代大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时,如果一味地追求工资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工作环境好等功利性因素,那就有可能成为了物欲和虚荣的傀儡,已经不能自主了,已经不是内心深处的追求了,也谈不上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也无法使自身变得完美。

马克思认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去谋求一个令人羡慕的、足以炫耀自己的职业,而是要通过职业活动去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的意义、创造人生的价值。在马克思看来,相对于人生价值和人类幸福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所以,在树立职业理想时,我们一定要考虑清楚:“我们对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的怀有热情?发自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不是同意选择这种职业?我们的热情是不是一种迷雾?”[3](P456)只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不至于被物欲、幻想、名利和虚荣所迷惑而成为毫无意义的人。其实,人生的真正成功并不是名利地位,也不是权力和荣誉,应该是把自己做成一个想做的人,做成一个让人想念、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大学生不应该把追求金钱、权力和名誉作为职业理想。目前流行着一则微信:新款手机70%以上的功能无用、高档轿车70%以上的速度多余、豪华别墅70%以上的面积空闲……挣再多的钱,70%以上是留给别人花的。所以,人真正需要的很少,不要为那些身外之物所累,而是要着力把自己的思想品格、学问情操修炼好,把自己活成内心想要的样子。大学生应该从青年马克思身上得到启迪,坚决排除物欲、虚荣等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和羁绊,在安静中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始终保持十足的劲头和持久的热情,使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四、指出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要考虑现实条件

马克思指出:“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决定它们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3](P457)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就已经发现了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职业选择这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这可以说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初步探讨。十年之后的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谈到:“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P18)。由此可见,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所以,我们树立职业理想一定要考虑我们所处的时代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社会生活条件?我们自身又具备了怎样的素质?社会以及父母对我们有什么样的要求?而不是想当然地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去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岗位与人才错位的情况,社会上有些地区、有些岗位无人问津,出现了岗位缺人、人才紧缺的问题;而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他们看好的岗位人满为患、就业无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职业理想存在问题,确立职业理想的时候没有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考虑现实状况的约束,甚至对自身素质也缺乏客观全面的估量,导致了眼高手低、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重温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从中得到启示。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不仅论述了社会关系制约职业选择问题,而且还阐述了选择职业要考虑个人的条件。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3](P457)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首先要把自己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要考虑国家、社会、家庭的需要;其次要正确评估自身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身体条件等;另外还要打消对职业的偏见,以便能够在大学毕业后,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适合自己的最可取的职业。

马克思创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至今一百八十多年过去了,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削弱这篇文献的光辉。相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代大学生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充溢着的远大志向和人类情怀将激励着当代大学生去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人间奇迹、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蕴含着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理性思维将引导当代大学生去匡正对职业理想的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所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引导当代大学生重读、研究这篇文献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理想马克思职业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