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泥巴
2018-03-29
对于孩子而言,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他们用泥巴记录着对生活的感受,享受着自由创作的快感,在体验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压力得到缓解,个性得到释放。
拉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陶艺制作技法之一,也是陶艺制作中较难掌握的技法。2014年9月,在陶艺社团活动中,我开设了拉坯这一课程。刚开始,几乎所有参加陶艺社团的孩子们都想体验一下这种制作技法,每天轮换着在拉坯机上尝试,希望能够快速掌握拉坯的技法。但是很多孩子尝试几次就败下阵来,他们只是单纯对技法感到好奇,并不熟悉泥巴的性能,作品非但没有成功,还把周围弄得脏兮兮的。
这批孩子当中,陈辉最吸引我的眼球,他每次总是第一个到陶艺馆,认真揉泥巴,反复看我示范的手势,仔细揣摩,细心领会。为了找准泥巴在拉坯机上的中心点,他反复练习一个多月,当别的孩子急于做下一个步骤的时候,他仍然在练习第一步,好多次我看到他的指尖都磨破了皮,但他依旧默默地揉着泥巴,加紧练习。一次次把泥巴拉高、扩大、缩小,连续一年,都没有看到他有一件像样的作品。我担心他会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就此放弃,总在他失败的时候有意识地鼓励他,“做坏了,它就是一团泥巴,做好了,它就是一件艺术品,不要害怕失败。”看到他坚定的目光,我对他越来越有信心。他经常说:“老师,泥巴会跳舞,泥巴会说话。”每当此时,我都会鼓励他“孩子你真了不起!”当你静下心来,默默地感受,反复体验泥巴的泥性,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寒冬酷暑,他依旧不断地在拉坯机上把泥巴扩大、拉高、缩小,他的技法越来越娴熟,泥巴在他手里越来越听话,从刚开始做一个小杯子,到后来能够做一个大花瓶。因为这份执着,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学校各种陶艺社团展示活动中,他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2015年,已进入初三的他,依然是每天第一个来到陶艺馆。这年,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手工捏塑和拉坯制作结合在一起,做出了独特风格的作品。在当年10月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他的作品被韩国人高价收购,刷新了学校陶艺作品拍卖价格的记录。当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时,他说:“贵在持之以恒”。他给我的职业生涯好好上了一课。
我经常会觉得想做的事情很多,都想去尝试,最后却没有一件事情做得长久。2016年,我潜心开始研究釉料的研发,不断尝试新的配方,和烧成温度曲线的研究,每到瓶颈时期,我就会想到陈辉坚定的目光,于是,又继续碾磨,配料,仔细揣摩。
“人不能常立志,要立长志,”看到陈辉,我常想起特级教师朱公瑾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