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8-03-29武善超盛春泉
武善超,盛春泉
(海军军医大学 药学系,上海 200433)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从事药学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判断分析药物配伍及应用的合理性;学会运用药物化学基础原理和技术解释药物的作用、毒副作用和配伍禁忌;逐步树立药物化学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专业信念;从而实现药物化学指导临床用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最终目标[2]。然而,在实际的药物化学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化学结构比较复杂,药效作用容易混淆,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导致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难学,学习兴趣不高[3]。因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我校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观点以求提升学生的兴趣,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学目的。
1 制定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可以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教学环节,对教学过程各要素加以统筹,使之有序运行,提高教学效能。我校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制定了“两课三会”的教学管理制度。“两课三会”是指“集体备课”、“集体查课”、“教学准备会”、“教学联系会”和“教学联系会”。根据学校安排,药物化学教研室在教学任务开始前,组织集体备课,由教研室主任、教学组长和任课教师参加,对教学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协调各章节内容,达到前后衔接并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等特点。通过集体查课,对教师(尤其是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准备会是教研室组织教师、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等落实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联系会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等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沟通,协调教学过程;总结会则是在课程结束后召开,总结该课程教学工作实施情况、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通过以上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有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高效有序开展。
2 明确课程教学核心
药物化学共计十四章,其中涵盖了几百种药物,内容极其丰富,同时各药物的性质、结构差别很大,识记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初,就要明确教学核心,围绕教学核心讲内容,就不会偏离该课程的授课目的和授课要求,不然就会很容易步入“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分不清主次的尴尬境地,学习效果欠佳[4]。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合成、理化性质、体内代谢、构效关系、作用机制及其中所蕴含的药物设计理念是药物化学这门药学专业课的教学核心,同时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大致的授课逻辑为:药物的发现与发展药物化学结构分析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理化性质)性质决定了代谢途径(体内代谢)结构优化总结构效关系,沿着这一授课主线,既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线索,富有层次感,又能增强授课的故事性、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拎出课程的骨干,还有利于教师的备课授课,达到提纲挈领“将书读薄”的目的,此外,教师的授课逻辑性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加强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5]。合理的教学设计环节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前述教学核心中提到课程授课的整体逻辑,但实际落实到每个具体章节时需要结合学生层次和授课内容具体细化。如在讲授第六章循环系统药物时,由于导致循环系统发病因素非常多,因而循环系统药物及其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及化学问题也特别复杂,按照药效分类可以分为六大类,按照作用靶点分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中每一大类中又含有很多小类,学习和识记起来非常混乱,因此针对本章节的特点将其总结归纳为:一种供体-NO供体,两种受体-β受体、血管紧张素II受体,两种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HMG-CoA还原酶,三种离子通道-钙、钠、钾离子通道。按照这样分类讲授既明确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有助于明确学习方法、教学不住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例如在具体讲授“两种受体”中β受体拮抗剂的教学设计如下:首先,知识回顾,复习上次课知识要点,并适时提问调动课堂气氛,巩固所学知识(5min)。其次,新课的导课,开始授课授课,逻辑为:(1)由现实生活中心脏病举例,导入新课,导出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药物,由此引发“如何治疗心脏病”的思考(发现问题)(5min);(2)随之,讲授重点理论内容,延伸到所授内容-β受体拮抗剂(分析问题)(25min);(3)β受体拮抗剂的发展和分类(难点)(解决问题);(4)重点讲授代表性药物(解决问题),其中发展和分类是本次授课的难点,代表性药物是本次授课的重点。最后,课程结束时,再次梳理本次课知识要点和重难点(总结归纳)(5min)。
4 夯实课程教学效果
一切的课堂授课的目的都只有一条,那就是学生能学懂、能学会,最终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为了保证“学懂、学会”,课堂授课中根据授课内容结合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选取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整个过程学生主导,教师辅导,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目的,从而使其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保证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6]。对于小的知识点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选择题、填空题进行随堂测验,现场公布答案,并告知可能是考试重点,极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效果。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前后衔接、不遗忘,在每一章节结束时,要求学生将本章的代表性药物的结构、化学名、通用名、中文命名、临床用途等相关信息以手写纸质版作业形式上交,计为平时成绩部分,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落实到笔头上,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辅助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如鼓励学生尝试翻转课堂、听取网上课程等),并倡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大赛、药苑论坛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科研中,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7]。
5 创新教学手段
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可谓事半功倍,教学手段的形式多种多样,值得一提的,笔者所在教研室应用教学录像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监督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录像是指每学期在教学组长的安排下,将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全程录像,其中录像内容包括授课内容、幻灯片、板书、课堂全貌。其目的有二:一是,作为重要的教学档案保存,它是教研室宝贵的教学资料,便于教学专家委员在未当场听课的情况下,随机抽取教师授课录像回看,对每位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点评并予以指导;二是,方便授课教师回看自己的教学过程,如多数教师授课存在过于口语化,存在口误、口头禅,仪表仪态不规范、板书不合理、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等现象而不自知,通过对教学录像的回看,教师可以发现这些不足或错误予以改进,进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规范、有意识改正,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手段在笔者所在药物化学教研室已经应用多年,通过该手段,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该教学手段可供各课程教学借鉴参考。
6 总结
良好的课程教学不仅包括笔者所述以上几个方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还有待深入研究探索,值得提出的是,教学相长,教学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都应当唯教学效果论,因而,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求学生能学有所获,同时还要求教师教有所长,师生皆需进步。在此,笔者针对本校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但每一次教学改革的实践都有其利弊,因而,两者间的关系是,实践教学反馈改革,改革指导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的探索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