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叙事观照下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
2018-03-29雷兰川
雷兰川, 周 慧, 孙 卫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重庆 400067)
师幼关系是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语言交流、情感沟通而形成的人际交往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它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1]。然而,从上海携程亲子园到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一桩桩极端的“虐童事件”触目惊心,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同时也暴露出当前师幼关系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师幼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单向性的师幼交流比较普遍,缺乏平等和尊重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重视教师的权威,当幼儿因为心智不成熟难以配合时,教师往往以威胁和命令的方式令其听话。比如中班的幼儿不听话时,一些幼儿教师就可能用“把他放到小班去”等威胁言辞使其听话。又比如当幼儿不好好吃饭时,一些幼儿教师就可能采用把幼儿关到厕所的手段作为惩罚,虽然这样的做法能够一时达到让幼儿听话的目的,但却是师幼平等对话的最大障碍。不良的师幼关系中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双方互相抵触,教育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1]。久而久之,幼儿可能会产生畏惧教师的心理,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阻碍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二)形式性的师幼对话比较普遍,缺少理解和认同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整体待遇不高,教师流动性较大,部分幼儿教师常抱有一种只是为了完成工作的心态,教育热情不高,对待幼儿也不上心,只要幼儿不超过他们规定的限度,无论幼儿做出什么行为,都不管不顾。其实,幼儿内心很敏感,当教师不喜欢、不愿意与自己交流时,他们都能感觉到。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教师产生距离感。3~6岁是幼儿发展的敏感期,若教师经常与幼儿保持距离感,很容易错过幼儿的某一敏感期,这一敏感期的错过很可能就丧失了一位音乐天才、数学天才或者其他类型天才。可想而知,不良的师幼关系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而且,当师幼关系不和谐时,教师也会心情烦躁,很容易将脾气发泄到幼儿身上,若教师常抱怨工作,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三)功利性的师幼关系比较普遍,缺乏对幼儿的人文关怀
在幼儿园中,那些表现良好的幼儿往往受到教师的重视,而那些淘气的幼儿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当教师对某一幼儿有了“坏”的评价时,教师总会对其带有“情绪色彩”。有的幼儿教师为了自己能在公开课上获得好评,将幼儿进行等级划分,那些“捣蛋鬼”被堂而皇之地“抛弃”在公开课之外;有的教师为了向家长展示自己的工作成绩,采取了作假的
手段。笔者一位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记录中写到:“某幼儿园在母亲节前的星期五下午,孩子快要放学的时候,带班老师让我们见习生用笔在纸上画好康乃馨的模样,再用剪刀剪下来,最后用卡纸搓成小棒棒,我们几乎已经完成了康乃馨的制作,这时,带班老师让我们把这些样品给孩子,让他们完成最后一步,即把小棒棒当成康乃馨的树枝用胶布和花粘好,同时,带班老师在孩子们做花的时候开始拍照,中间有几张没拍好时,还故意让孩子换个最佳角度拿着重新拍,然后发到家长群,声称孩子们在为妈妈做康乃馨。”这样功利的师幼关系不仅有损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幼儿的长久发展带来阻碍,而且严重偏离了学前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生命叙事与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
(一)生命叙事及其价值
生命叙事是叙事主体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生命中通过感受、体验、经历所形成的生命故事,从而让我们发现生命、关注生命,获得生命成长的一个过程。一方面,对幼儿来说,教师和幼儿的每次互动都是发展积极关系的机会。教师可以使用诸如倾听、眼神交流、单独和幼儿进行面对面交流、使用温柔的声音和简单的语言、当幼儿入园时热情欢迎等策略和行为,建立良好的有安全感的师幼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体验到了自身工作和被需要的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家长和园所应该尊重幼儿教师的价值,关心幼儿教师自身所面临的生活、家庭和工作困难,要意识到幼儿教师是构建良好师幼关系最重要的环节,但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绝不仅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需要来自相关各方的支持。正如朱小蔓所说:“要关注教师的内在生命状态,把教师看作具体真实的个体生命去呵护,改变教师管理中的简单化和控制性倾向,改变单向度要求的做法。”[2]
生命叙事对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生命叙事关注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标识所在,因此,要重视个体生命,尤其是个体生命在其整体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精神性生命成长、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和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4]。朱小蔓指出,除了关注物质、制度、舆论等这些外部因素,更要关注教师的内在生命状态,把教师看作具体真实的个体生命去呵护。关怀教师生命成长采用更加人文化的理解方式和评价方式[3]。另一方面,生命叙事强调发现生命的意义比问题本身更重要,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相同生命故事的不同解读会释放出不同方向的能量。在生命叙事中引入叙事疗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方法。[4]爱丽丝·摩根(Alice Morgan)认为:叙事疗法寻求尊重和非责备的咨询和社区工作,将人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专家。它将问题视为与人分离的问题,并假设人们有许多技能、能力、信念、价值观、承诺等,这将有助于他们改变与生活中的问题的关系。这项工作的重要原则是好奇心和愿意问我们真正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任何对话都可以有很多可能的方向(没有唯一的正确方向),叙事的人在确定所采取的方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总之,生命叙事对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对职前幼儿教师而言,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学前教育价值观和儿童观;对从事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有助于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建立积极心态,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
(二)生命叙事观照下良好师幼关系的内涵
1. 良好师幼关系的生命价值
教师和幼儿不仅是幼儿园中两种不同的角色,更是一种生命存在。3~6岁是幼儿发展的敏感期,若能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对幼儿的生命成长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力量。首先,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师幼关系越亲密,教师就越愿意多观察、了解幼儿。同时,师幼关系越亲密,幼儿就越愿意把教师看成自己的好朋友、好伙伴,会主动跟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师幼关系亲密,自然能够营造出一种安全、自由而又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幼儿的身心会得到完全放松,能够在教师面前展现最真实的一面,教师由此也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积极人格的形成。最后,有利于幼儿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亲密的师幼关系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幼儿的好奇心与模仿力都很强,和谐的师幼关系能够为幼儿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
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也有利于幼儿教师的生命成长。若幼儿与教师关系亲密,教师也会感到心情愉悦,从而更加热爱工作,不断提升自己。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幼儿也能获得受教育的幸福感。我国传统教育一直强调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因此,教师一般处于主动地位,幼儿则处于被动地位。在幼儿园教育中,适度的规则是必要的,儿童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但规则不应该抑制儿童的积极主动性和自发的创造性。那种以高度控制、高度服从为主导行为特征的互动,不仅不利于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幼儿的社会心理需要,并诱导幼儿习得偏态的社会行为[6]。
当然,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也有利于家园合作。和谐的师幼关系,可以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尊重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孩子在家时的状态,最终有利于家长与教师共同探讨育儿方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 良好师幼关系的四个维度
生命叙事强调叙事主体发现生命,关注生命,获得生命成长。儿童是人,是完整和独立的个体,也是发展中的个体。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四个维度去理解良好的师幼关系。
第一,师幼关系是一种相互平等尊重的关系。儿童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天地和处事交友方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应以平等的身份相互合作,师幼互动共同发展。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7]。教师和幼儿的交往关系应该体现出双方在人格、地位和权利上的相互尊重。每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教师理解和尊重幼儿的个性,是对幼儿人格的尊重。儿童的世界丰富多彩,充满纯真,教师作为成人和教育者,对儿童的生命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认识到幼儿的不成熟,犯错误是正常的,因此,在批评幼儿时不应滥用威权,而应该从理解幼儿的角度,不要轻易把一些所谓的行为问题归结为“问题”。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有的会随着儿童的成长自然消失,有的是确实需要帮忙的问题,只有依靠帮助,才能得到改善。
第二,师幼关系是一种相互理解悦纳的关系。相互理解和悦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幼儿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正如约瑟夫·托宾在《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中提到的当年那个幼儿园里顽皮、常欺负别人的日本幼儿弘树,在小学和中学却成为一名优秀的棒球选手,后来从京都的一所职高毕业。幼儿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的文化存在,抱着一种向幼儿学习的态度,对幼儿充分理解,客观正确对待幼儿的每一种行为,欣赏每个幼儿,让其充满兴趣地投入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
第三,师幼关系是一种相互亲近关爱的关系。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幼儿教师每天都与幼儿在一起,是幼儿除了家长之外最亲近的成人。儿童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也会对教师的爱做出积极回应。正如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学者虞永平所说:“幼儿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蹲下身来,更多的是要蹲下心去。”比如在一个案例中,一位幼儿朗朗向教师哭诉另一位幼儿杰杰打了他。教师就去找杰杰,但是杰杰跑开了,教师试着跑了两步去追他,但是杰杰一直跑,为了防止杰杰摔倒,教师没有再追。直到中午,等杰杰情绪稳定了教师才来了解情况,这时杰杰也很愿意配合,讲出了事件经过:他只是想抱朗朗。后来教师叫杰杰来抱自己,发现杰杰的力气太大了,引导杰杰明白自己的力气太大,把小伙伴弄疼了,并让杰杰自己探究出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友爱。孩子需要被无条件接纳,满足其安全感、归属感的需要,满足其被关注、被尊重的需要等观念,整个社会现在已经有了共识。但是,相互平等尊重不等于“孩子还小不懂事”的放纵,这种放纵是应该被反对的,因为幼儿除了需要父母教师的关爱,还有对规则、秩序,以及他们带来的安全感的需要。教育之难在于,教师要权衡,满足幼儿哪些需要,怎样满足这些需要,才能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
第四,师幼关系是一种相互学习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最为重视的依次为身体健康、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可以看出现代教师日益认识到儿童期更为重要的是养成内在品质与学习精神,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8]。儿童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教师在教幼儿的同时,也会从幼儿身上发现无限的生命创意。比如幼儿能够表达出诸如“灯把黑夜烫出了一个洞”这样充满诗意的话语。此时,教师就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其继续保持这种想象力。良好的师幼关系表现为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当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让幼儿生活在受尊重、受重视的环境中,树立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三、基于生命叙事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的途径
(一)生命叙事纳入教职员工帮助计划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EAP)是由组织(如企业、政府部门、军队等)为其成员和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精神福利与心理援助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进行诊断和建议,对员工及其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企业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9]。它包括企业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宣传教育、针对性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内容。生命叙事可以作为幼儿园对教师的一种支持和关怀纳入EAP。一方面,多起幼儿园负面新闻事件使所有幼儿教师频频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导致其严重缺乏归属感与社会关怀,致使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选择离开;另一方面,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儿童群体,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缺乏经验和专业素养的幼师甚至会采用体罚、谩骂的方式解决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梁慧娟、冯晓霞,曾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5%的被试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86.7%的被试总担心出事故;65%的被试反映自己常常感到烦躁[10]。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建设,利用卡片、海报、网站、讲座等形式促进幼儿教师的生命成长,让幼儿教师分享生命故事,发现生命价值;并经常开展一些针对性培训使幼儿园管理者掌握必要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举办压力应对、情绪调控、工作与生活协调、自我成长等专题咨询会,这对提高幼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把生命叙事融入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培养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生命叙事与系统排列工作坊”成立于2016年3月,主要依托学前教育心理测评与远程观察实训室,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研究生命叙事研究的写作手法,以及系统排列技术的心理分析策略,针对校内外需求进行相应的咨询。工作坊共分为三个活动模块:(1)生命叙事研究的理论与指导;(2)系统排列的理论与技巧;(3)箱庭疗法(沙盘游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016年,该工作坊招募了27名大学生作为第一期学员。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与体验,学员们了解了沙盘游戏的基本理念及操作流程,掌握了系统排列的原理及方法,开启了探究内在、发掘心理自愈力的神奇之旅。有学员在进行了团队沙盘游戏体验后感叹:“神奇的沙盘游戏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生命叙事与系统排列工作坊’让我们在实践和思索中感受着工作坊的魔力和魅力,参与工作坊是我命运的转折点。”
(二)用“平视”幼儿的视角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幼儿教师要多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平视”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和表现,多想想“我想他是在干什么”,而不是“我看到他在干什么”,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如某幼儿教师发现一名幼儿明显和同班的其他幼儿有点不一样,他不敢注视教师的眼睛,说话声音很小,头发乱蓬蓬的,衣服也不整洁,注意力发展得不好,脸上时常有一种失落感。经过教师的深入观察和了解,发现这名幼儿的爸爸经常打妈妈。对于此类家庭环境特殊的幼儿,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主动给他温暖,但又不让他感到特殊,这样的师幼互动,不仅有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而且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建立积极的师幼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他”的关系。每个人都具有自己内在的意义世界,双方不把对方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而是真诚地彼此欣赏和肯定,互相理解。也可以说,对幼儿的爱是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用纯真、无私的爱,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完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同时,爱也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如小班幼儿刚入园普遍有分离焦虑,幼儿教师的宽容和理解对于幼儿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就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用亲切和蔼的态度,热情地和幼儿沟通交流,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耐心地对待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用丰富的幼儿园活动使他们很自然地融入新的集体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杜宇.建立新时期良好师幼关系的意义及对策[J]. 潍坊学院学报,2013(1):109-111.
[2]朱小蔓.把教师当作生命主体看待[J]. 江苏教育,2016(38):1.
[3]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9):8-12.
[4]肖来付.家庭叙事疗法及其启示[J]. 医学与社会, 2009, 22(2):57-59.
[5]Morgan A. What Is Narrative Therapy[M].Adelaide: 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2000.
[6]左瑞勇,柳卫东.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与对策分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7-122.
[7]常畅.论幼儿教育中平等的师幼关系[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60-62.
[8]梁玉华.师幼关系中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6(3):41-43.
[9]张西超.员工帮助计划(EAP ):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J].经济界,2003(3):57-59.
[10]吴晓婷. 出走的幼师和彷徨的学前教育[EB/OL].(2017-12-02)[2017-12-10]. http://m.eeo.com.cn/2017/1201/318003.shtml?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