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增强记者在传播力当中的影响

2018-03-29

传播力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出版社

每个时代都有着一个时代的稀缺,曾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在21世纪的今天,什么是最贵的?”答案因人而异,而原因自然也千变万化。但是,其实这个看似宽泛的问题,却有着一个不容置疑的答案。那就是资源,而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哪一种,当然是人才资源。你永远不能在一个人被判定脑死亡之前断言他有生之年的成就,甚至有的人在归于尘埃之后,也能够影响着世人。这就是所谓的“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所以,就像事业发展进步离不开坚实的人才基础,媒体做大做强也要有着能力经得起考验的记者队伍。

或许,现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已经让我们麻木在碎片式的文化当中,迷恋上那些莫须有的“新闻”,而那些到底是新闻还是故事,已经很少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去验证。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而有那么一群人,仍然坚守着新闻的底线,捍卫着新闻的生命力。他们就是记者,那些为了真实,奔忙在各种危险前线,只为还原真相的一群人。

一、必要性

或许作为一个普通的民众,我们可以去传播口耳相传的一些“新闻”,但是,当在成为一名记者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已经不再具有随意评断的资格。因为我始终铭记着自己肩头的责任。作为记者,应该是站在社会大船桅杆上的瞭望者,我们需要在面对社会变革、国家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以及随之而来的新事物,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随波逐流,永远将目光聚焦在浪尖之上。坚持做到不以老眼光看新问题,更不用老眼光看老问题,任何出自自己手中的新闻作品应要“为时而著”,这也就是保证了新闻的实时性。

虚假总是千奇百怪,但是真相却是始终如一。由此可见,获得真相,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要有抽丝剥茧的耐心,有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很多时候,甚至要身临其境,站在危险的前线,只因为通过采访获取真相是记者的天职。我们都知道,越是自然,就越是真实,也就更加触动人心。所以,这就要求很多采访必须是在自然状态下捕捉。而在采访实践当中,记者就要将自己暂时从记者这个身份中脱离,思考以何种身份、怎样出现在受访者面前,从而保持新闻本来面貌,这也就是所谓的暗访。作为一种采访方式,暗访其实与公开采访只是相对而言的。尽管因为社会主流的影响,目前在新闻理论方面仍然对记者暗访莫衷一是,但是这却并不会减弱记者为追求事实真相选择暗访这种方式。而且,由于现在潜在问题的存在,在轰然爆发之后引起的社会巨大反响,让社会各界对舆论监督越来越重视。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让记者们更加抓紧这把利剑,达到一招治敌的目的。

二、增强记者在传播力当中的影响存在的问题

(一)本身不具备足够扎实的文字功底

“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众所周知,装饰永远只能起到修饰的作用,华丽的辞藻的堆砌,也不能掩盖言之无物的尴尬位置。所以,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要始终牢记,无论传播形态如何变化,文字始终应该作为我们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文章内容才是搞好新闻宣传的王道。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始终坚持“靠业务立身”的鲜明导向,通过多措并举来夯实记者队伍以采访写稿为核心的基础业务能力。

(二)群体素质参差不齐

因为记者这个行业很多时候不但考验的是脑力,还要考验体力,以及精神承受能力。所以,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记者团体更新换代很快,这就导致,很有可能出现记者队伍中新人较多、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毕竟很多事情,不去实践,书本是教不了的,但是,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不能将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培养过程中。所以,在某个阶段,就会出现整个群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这对于我们整个团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为,读者不会去深究一条对的新闻,但是却不能容忍一条错误的讯息。

三、如何增强记者在传播力当中的影响

(一)恰当采取暗访手段

较正面采访来说,其实暗访的艰辛程度要更大,但是与此同时,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具有的突破性意义也不是正面采访所能达到的。所以在进行暗访前,记者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在暗访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保护,这对于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完自己的采访任务以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如果因为条件限制,进行采访工作的记者,选择了暗访的方式,记者就要暂时摒弃掉自己记者的身份,而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当时演绎的角色当中去。或许会面临很多不堪忍受的场景,但是,要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新闻人,身上肩负着公开真相的责任,并且在整个过程当中尽一切可能收集证据。毕竟,任何一名记者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证据就是“真实”的展现,只有证据才能验证事实。也只有这样才能成稿发布,将事件的真相诉诸读者。

(二)提升自我

提升自我是一个人穷其一生去完成的一项事业。首先,作为一名记者需要具有良好的表述能力以及书写能力。语言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去表达,可能获得的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而速记并且成稿当然也是为了新闻的实时性,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将新闻以严谨的表达方式传播出去,是一名记者的必修课。知识结构对于一名记者来说也是必要的,因为,作为记者,在不同的时候要和需要涉及行业不同的人来进行谈话,而如果你想要让被采访者愿意与你侃侃而谈,就要做到拥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对方叙述的时候能够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回应和肯定,甚至提出自己的引申问题。而如对于需要进行暗访工作的记者,要想在暗访当中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并且全身而退,那么随机应变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身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身份又会不会暴露,这时随机应变的能力就不仅关乎到采访的任务,还关系到进行采访工作的记者的人身安全。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深入我们的生活,传统媒体已经饱受冲击,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相互促进的模式,使得新闻传播创新深入推进,网上网下不同平台优势叠加互补,拥有较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新闻媒体矩阵渐次形成,致力形成同心圆、全力传播正能量,而作为一名普通的为新闻事业贡献自己微不足道力量的一名记者,我也会努力为我们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米粒之光。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赫斯著,陈沛芹,吴国秀译.国际新闻与驻外记者[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60.

[2][美]哈雷特·阿班著.民国采访战:《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阿班回忆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9.

[3][美]斯蒂芬·赫斯著,陈沛芹,吴国秀译.国际新闻与驻外记者[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64.

[4]“泰德·科佩尔在格尔斯密奖仪式上的发言摘要(“Excerpts of Remarks by Ted Koppel at the Goldsmith Awards Ceremony”),《媒体/.政治》(Press/Politics) (1994年春):10.王海著.西方传媒对外报道策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42.

[5][美]斯蒂芬·赫斯著,陈沛芹,吴国秀译.国际新闻与驻外记者[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15,37.

[6]玛格丽特·卡特(Margaret G.Carter):“为海外任务热身”,(“Boning Up for Overseas Duty”),《媒介时间》,1988(2):31.

[7]徐小兰.在坚守与创新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0).

[8][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著,郭镇;t、徐培喜译,议程设置一大众媒介与舆论[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出版社
Investigation of Co-doped Mn oxide catalyst for NH3-SCR activity and SO2/H2O resistance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Thoreau and Walden
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教育培训中心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