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阈中的高校公文写作教育教学改革

2018-03-2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行文课程思政实训

王 祥

(江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实际上“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这就要求高校宏观把握、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以“课程思政”的视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

众所周知,公文写作能力“是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2]。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作为人才供给侧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推动相关课程实质性落地。但是,当前高校公文写作教育教学重理论讲授、轻课程思政的倾向较为突出,为公文写作而写作公文的情况较为普遍,通过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还不够深入扎实。推进高校公文写作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学会做人做事,重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及养成品性的过程”[3],进一步挖掘和彰显课程引领人、培育人的功能,让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

一、在强化理论研学中,引导大学生提升政策把握能力

大学生并未完全成熟,尤其是理论上政治上尚不成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政策水平还较为浅薄。推进高校公文写作教育教学改革,应当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强化理论研学的重要性,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当前理论创新和形势政策热点,学习现行的重大政策、重要政策法规和具有行业共性的基本政策性依据的过程中,积极研判形势,把握政策。

一是深入研学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互联网+’、大数据、全媒体时代思潮多元化、新闻翻转化、信息海量化、知识碎片化的今天,自觉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主动顺应正确的、正面的主流舆论导向”[4],深刻理解和领会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并坚持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广阔的视野中提升认识和把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二是深入研学当前理论创新和形势政策热点。特别要结合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四个伟大”、新“两步走”战略等理论创新热点,深刻把握中央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治国理政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三是深入研学现行的重大政策、重要政策法规和具有行业共性的重要的基本政策性依据。指导大学生学习好我们国家现行的人口、教育、经济等重大政策,推进“一带一路”、扶持“三农”、精准扶贫等战略施行的重要政策法规,以及劳资薪酬、管理考核等具有行业共性的基本政策性依据,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国家既要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全体社会成员直接提供基本的公共品,也要通过社会政策激励和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社会福利的提供过程,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需要,保证社会福利的可持续性”[5]的高度,深刻理解和领会政策的精神实质,明晰各类政策的适用情况和表述口径,使公文写作实训既有浓郁的理论气息和时代气息,又有拿捏发现问题角度、分析问题深度和解决问题尺度的政策自觉。

二、在强化实训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提升角色融入能力

大学生自我认知和定位尚未融通,又缺少实践经验,认识上存在主客体脱节的现象,角色融入的素质能力还较低。推进高校公文写作教育教学改革,应当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外部的教育影响和书本知识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吸收、消化,从而转化为人们内在的思想观念”[6]。借助情境模拟,不断强化自身作为执笔者、负责人的角色认知,通过融入实训实践,形成更多富于直观性、体悟性和深刻性的经验。

一是模拟实训环境。结合工作关系、行文方向、文种辨体、格式要素标注等,指导大学生组建若干“写作组”,模拟“通知·通告·通报”“公告·通告”“请示·报告”等形似文种、“请示·批复”“印发·批转·转发”等行文关系、“单独行文·联合行文”等具体情况的辨析和写作;实行成员轮值制度,针对不同的模拟实训环境,牵头本组资料采集、讨论研析等工作,并带领本组参与班级层面的实训交流会,分享交流调查研究成果和组织工作经验,让每个成员都能获取环境联想情况鉴别、领会意图调查研究、材料采集知识调用、行文研析语体把握、自觉积累总结提高等实践体验。

二是模拟团学活动。结合大学生熟悉的团学活动,指导大学生模拟团校培训、专题讲座、读书报告、社会实践等“项目组”的工作,将实际的策划组织工作转化为项目通知、请示、批复、纪要等法定文种和计划、总结、方案、竞赛规则、调研报告等公务应用文书写作实训,同时不定期邀请团学工作骨干就各“项目组”写作实训成果开展模拟评审,通过“业内评价”帮助大学生从校园“实战”中起步。

三是模拟实习见习。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指导大学生更多投身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争取以助管、助理形式到校内党政机关、教学科研院所、直属单位、团学组织、系科教研室等见习实践,以秘书、文员形式到校外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实习见习,体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参与或协助公文起草、会议组织等具体工作,了解公务活动的基本程式、规则和要求,主动获取办文、办会、办事的第一手宝贵经验。

三、在强化头脑风暴中,引导大学生提升全局谋划能力

大学生缺少社会和工作历练,在认识和理解事物、观察和分析问题上往往缺少高度、广度和深度。推进高校公文写作教育教学改革,应当针对大学生在公文写作实训中炼意构思主旨主题不鲜明、谋篇布局观点体系不鲜明、分解细化层次逻辑不鲜明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头脑风暴”法,推动“联想”和“集成”,通过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并集成为富有全局意义的新创意新设想。

一是联想集成鲜明的主题主旨。指导大学生结合大背景大形势进行炼意构思,高站位提炼主旨主题。比如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鼓励大家通过“头脑风暴”发散思维,就会联想到“三进”、永远跟党走等传统热词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创新热词;再融合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特征炼意构思,就能集成出“永远跟党走,青春在路上”“树立核心价值观,共圆中国复兴梦”等鲜明主题。

二是联想集成鲜明的观点体系。指导大学生把握关键环节来谋篇布局,形成鲜明的观点体系。比如针对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鼓励大家通过“头脑风暴”发散思维,就会联想到“既要组织入党,更要思想入党、行动入党”等相关论述,进而联想到做好这项工作有什么目的、内容、步骤等关键环节;再结合大学生党建工作实际谋篇布局,就能集成包含重要意义、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内容形式、考评办法、工作要求等在内的鲜明的一揽子观点体系。

三是联想集成鲜明的层次逻辑。指导大学生厘清条块关系及具体项目,并形成完整鲜明的层次逻辑。比如制定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方案,鼓励大家通过“头脑风暴”发散思维,就会联想到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场地布置、宣传报道等具体事项,通过对这些具体事项的归纳,就会进一步明晰主持人、讲话人、参加人等属于“人”的条块,时间地点、主要程序、会场环境等属于“事”的条块,音响设备、桌椅席卡、文字材料等属于“物”的条块;再结合“人”、“事”、“物”的分解细化和逻辑整合,就能集成为一份层次逻辑鲜明、条块项目完整的动员大会方案。

四、在强化多径结合中,引导大学生提升文字驾驭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用词准确语意明白、合乎规范没有语病、逻辑严密表达连贯、语句简洁语言得体等基本要求上,大学生的文字功底总体比较薄弱。推进高校公文写作教育教学改革,应当引导大学生正视公文写作中事由不清楚主题不突出、逻辑不严密层次不清晰、表达不精炼观点不明确、举措不实在要求不贴切等突出问题,主动加强多方面结合,不断锤炼缜密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是加强“博和约”结合。恰如“听说没有训练,阅读没有习惯,写作如浩瀚沙漠艰难前行,听说读写失衡,现代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也大打折扣”[7]所言,积极指导大学生多听重要新闻报道、多听热点时事评论,多读主流报纸新闻评论和高层级纸质文件、多读网上各级党务政务公开平上载的文件,以广博的视野搜集公开的文件资料、工作报告、经验介绍、政策分析、调研报告、署名文章、评论员文章等,广泛积累来源权威、论述精彩的理论、政策、论断、观点等,认真体会和揣摩重要公务活动报道、评论、分析的语体表达、语言风格、文字表现力,并根据自身研究方向或实际需要,潜心加工处理,去芜存精,精选精学,不断消化和积淀为内在的学识修养,形成公文思维的“语流”、“语感”。

二是加强“研和法”结合。要积极指导大学生通过书本报刊、网络媒体、文秘培训、专家讲座等渠道,主动吸收借鉴前人和当代名家的研究成果,悉心开展公文写作理论和实践研究,采取科学方法,精准抓住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深入学习和掌握当前法定文种和常用公务文书的写作要求、实训方法和文字驾驭技巧。

三是加强“练和析”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练”的主体、教师“析”的主导作用,推动大学生常写常练,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借助当面评改、课堂评议、范例评析等方法,剖析常见的文字表达不当问题,加强对重点部位或关键环节的修改督导,或校正或调整,或删减或充实,并跟踪实际修改情况和效果,让大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在“常写常练”中“常析常新”,逐步达到准确、简明、庄重、得体的要求。

五、在强化规则意识中,引导大学生提升细节掌控能力

大学生往往在行事中表现出“做大事不拘小节”的浮躁,关注细节、研究细节、掌控细节还比较粗放。推进高校公文写作教育教学改革,应当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如果规矩规则意识不强,关注和掌控微小情节和细小处不够,就容易导致公文文本出现规则错误、格式讹误、细节纰漏等,因此要增强原则规则约束意识、格式要素甄别意识和行文细节规范意识。

一是注重强化原则规则的约束,引导大学生在公文写作中讲原则、守规矩、明细节。比如贯彻“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的原则,就要指导大学生在公文首页实际不能显示正文的情况下,注意在调整发文机关标志字号、增加签发人每行编排个数、调整标题位置或减少标题占用行数、简化主送机关等细节方面作适当调整。

二是注重强化格式要素的甄别,引导大学生在公文写作中讲标准、严要求、细标注。现行法定依据规定的通用格式的18个格式要素,在标注情况、位置、字体、字号、标点、符号、变通等方面均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比如密级文件必出现“份号”和“密级和保密期限”,且用三号黑体在首页版心第一、第二行分别定格标注,而“密级和保密期限”又根据实际并不强求完整标注,有时仅标注“密级”且具体密级两字中间空一个全角字符即可。

三是注重强化行文细节的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公文写作中讲细致、抓细处、用细心。比如引用权威观点,应提示大学生注意核实时间、场合、真实无误的语句表达以及体现了什么背景和主要观点等细节。同理,提及某文件、专著、文章等或某机关、组织、单位等的名称,应提示大学生认真核实、标注正确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且注意全文一致性,提及他人姓名、译名或专用名词、术语也应提示大学生认真核实、正确标注且注意全文一致性等细节。又如一些常规工作行文往往会习惯性套用往年行文,或借鉴外单位类似行文,应提示大学生注意校对发文字号、标题、正文、成文时间、印发时间等体现公文制发的年份、日期等时间细节,而借鉴外单位相关行文,更要从严鉴别其意义目的、具体对象、事项安排等是否符合本行业、本单位、本条线的工作实际,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猜你喜欢

行文课程思政实训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