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
2018-03-29
一、出版物编校质量不高的原因
(一)编校人员业务能力不高及意识形态的缺乏
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编辑——入行的时候因为专业限制,对出版行业相关技能、法规等一无所知,再加上工作能力以及行业意识的缺乏,致使许多出版物编校质量无法达标。编校人员业务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出现知识性错误。如历史、天文、地理类知识性差错,人名称谓知识性差错,误解词语用法,自然科学类知识性差错,地图上的差错,音乐类知识性差错,等等。
第二,是出现句子之间不严谨、不通顺的情况。如句子出现逻辑性错误,句子成分的位置顺序错误等。
第三,是出现常见标点符号及量和单位的错误。如“一逗到底”及各种标点的误用,量名称和符号的使用不规范,单位名称书写错误等。
第四,是为了追求装帧设计的“吸引力”而忽视汉语语法问题、简体字和繁体字之间的转换、英文大小写切换及其拼写等方面的问题。
(二)出版单位管理不当及高效的编校制度流于形式
出版单位管理不当及编校制度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出版单位管理阶层对“编校”这一流程存在不重视的思想,许多管理者对编校的认识比较集中在“找错别字”的理解层面上,认为校对工作大概是“认识字的人都可以干的”,并且还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其结果无疑会使整个出版单位编辑人员素质能力得不到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得不到提高。
第二,是出版单位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许多时候对生产高质量的、对社会有影响力刊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反而会将更多的时间、资金等投入到对出版物的征稿、广告、营销等方面。这就使得许多编辑一方面要完成出版刊物的编校任务,还需要完成上级部门传达下来策划、营销等任务,直接导致出版物编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第三,是在编校流程中的“三审三校一读制”流于形式。许多出版单位在收到文章后,为了尽快出书、出刊,很少落实“三审三校一读制”。在审查和编校的过程中,或碍于情面,或图个轻松,审核人员也是基本按照“惯例”来“略挑错误”,这样就直接导致了许多编校质量不高的出版物出版,损坏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编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意识
如何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有效提高出版物质量,各编辑同仁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
第一,是要尽快适应和胜任编校工作,熟悉好高质量出版刊物的编校流程。一本高质量的出版物的出版从选题到刊印发行有诸多流程,在详细环节的编校上,需要编校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熟练度才能够胜任编校工作。
第二,是要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吸收好文章编校的基本常识。一方面从自己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地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编校手段。尽可能地消灭文章中的各种常识性错误、标点符号、汉语语法问题、句子逻辑问题、简体字和繁体字之间转换问题、英文大小写切换及其拼写错误问题等。
第三,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增强职业道德感与出版高质量出版物的意识。明白“做书如做人”的道理,清楚高质量的出版物的出版最先取决于编校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份稿件,咬文嚼字,把好编校质量关。
(二)规范出版单位的管理及生产活动
对于出版单位本身,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好其管理与生产活动,从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第一,加强出版物的自我检验和审核工作,建立好对出版物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所要出版的刊物进行规范、严谨的校验工作。重视高质量出版物对社会的影响力,加大对出版物编校质量方面的投入,定期对编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活动,提高编辑们对稿件的编校技能。
第二,将编校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其经济效益挂钩,加大对不合格出版物责任编辑的处罚力度,尽最大可能打破出版单位内部的“人情枷锁”,营造公正、公平的出版氛围。
第三,坚持每本刊物配备三名以上责任编校人员,以加强出版物的技术整理和编校工作。落实好“三审三校一读制”,将出版刊物的每一个流程都记录在案,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编辑身上,并逐步实现终身负责制。同时,适当地减少编校人员编校以外的工作任务,让编校人员能够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上。
不知不觉在编辑这个岗位上已经待了近二十年了,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我始终认为:出版物编校工作是一份为人类传承和创造文化财富的高尚职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物质化浪潮的影响下,出版物质量的提高很多时候确实不是编校人员这一个群体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就能够改变的,还需要出版单位各部门积极配合,给编校人员营造出一个公正、公平的工作环境,才能够从根源上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
参考文献:
[1]郝乐.加强出版物质量管理[J].内蒙古教育 (职教版 ),2016(12):13-14.
[2]柳妮.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编校质量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6(21):62-63.
[3]马霄行.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编校模式 [J].采写编,2016(0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