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负迁移对中国二语习得者语法学习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8-03-29谢芳
谢 芳
语法规则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受到各种教学流派的影响,英语语法教学在实践中大起大落。一些语言学家和教师认为,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淡化语法教学;另外一些语言学家和教师则认为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具备了比较好的英语语法知识,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问题却层出不穷,很多人虽然语法规则背的头头是道,但在说、写中错误百出。有些错误是暂时的,有些则是永久的。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学习者缺少正确的、大量的、有效的目的语的输入;学习者缺乏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动力;学习者缺乏练习和使用目的语的机会;母语迁移对语言学习的负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石化假设来探究一下母语的负迁移对语法学习的影响。
一、中介语石化假设(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hypothesis)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认为,95%的学习者只能停在中介语阶段,只有5%的学习者可以达到与母语使用者相同的心理语法[1]。绝大多数的二语习得者都出现了中介语石化现象。
(一)中介语石化的定义
中介语是指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的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动态的,并且随着学习的进展逐渐接近目的语,但却永远达不到目的语,由于母语的影响,有些表达方式的长期使用会形成语言僵化,这种语言僵化实际上就是中介语的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是指在二语习得中,对一种语言形式的使用未能达到目的语的标准,而又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停滞不前。于是,这种形式成为了二语习得者的固定用法错误(如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错误),即成为二语习得者中介语的组成部分。
(二)中介语石化的分类
中介语石化可以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 )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对于大多数语言学习者而言,他们的中介语只是暂时性石化,也就是说他们的外语知识和水平只是暂时处于不再上升的状态。
(三)中介语石化的原因
Selinker等语言学家从生理、认知、社会心理、教育过程等角度研究了中介语石化的原因可能是:1. 母语的迁移,也就是说母语的影响始终无法消除;2. 二语习得者认为该错误并不妨碍交际,甚至还得到过积极的反馈,所以就满足于目前的状态而停滞不前;3. 对目的语的某些方面形成了偏见无法接受;4. 二语习得者缺乏大量的、有效的、正确的语言输入;5. 二语习得者缺乏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动力等[1]。
(四)母语的迁移(L1 transfer)
母语的迁移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在不同程度上对第二语言的接受和学习产生的正面促进和负面干扰的影响。母语的正迁移是指二语习得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对于母语的认识和理解应用到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并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二语的习得和应用。母语的负迁移是指二语习得者在习得的过程中,受母语习惯和文化内涵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二语习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五)中介语石化的研究方法
中介语石化的研究方法不仅包括理论研究方法,还包括实证研究方法。近些年来,Schumann[2]等语言学家提出了以下几种实证研究方法:1. 纵向研究法(longitudinal);2. 典型性错误分析法(typical-error);3. 研究对象为高级学习者的研究法(advanced-learner);4. 纠正性反馈研究法(corrective-feedback)[2]。本文主要以Kellerman提出的典型性错误分析法为切入点来讨论一下母语负迁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法学习的影响[3]。
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典型性语法错误
Kellerman[2]认为有着相同母语背景的人,他们受到母语的影响,他们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有很多都是相同或者是相似的。另外,Schachter指出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母语的语法规则会影响二语的语法规则(Whatever principles constrain the L1 will also constrain L2, since the learner will rely on prior knowled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L2 grammar.)[4]。中国英语学习者所犯的语法错误很多都是因为受到中文的影响。
(一)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性错误一:名词单复数使用混乱
英语的复数形式通常是在词尾加s或者es,但是中文里面恰恰没有复数这个概念,这就造成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词尾要加s或者es的时候,他们通常忘了加。以“你喜欢芒果吗?”这句话为例,英文的正确说法应该是:“Do you like mangoes?”。但是,中国学习者要么说成“Do you like the mango?”,要么说成“Do you like mango?”,要么说成“Do you like a mango?”。
(二)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性错误二: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主谓不一致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都知道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的主谓一致的规则,即时态是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的时候,谓语动词后面必须要加s、es或去y加ies。他们对规则了如指掌,但是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却差强人意,口语应用中犯错的频率要远远高于书面运用。如“她有一个苹果。”这样的句子,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应该是“She has an apple.”,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通常都会错误表达成“She have an apple.”。
(三)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性错误三:There be句型
中国英语学习者受到中文的影响,他们在表述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或人的句型中,他们的表述方式通常和正确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大礼堂里有很多人。”这样的句子,有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表述成“The hall has many people.”;有的表述为“There has many people in the hall.”或者“There have many people in the hall.”。“The hall has many people.”这样的句子完全就是按照中文的顺序和习惯表述的。“There has many people in the hall.”这样的句子更加接近于目的语“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hall.”。
(四)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性错误四:不规则动词的变形
英语动词分为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就是在词尾加ed、d或者去y加ied,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却无规则可循。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处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时往往会遵循规则动词的规则。如“catch、see、dig、build、cut”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应该是“caught、saw、dug、built、cut”,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常常会处理为“catched、seed、diged、builded、cuted”。
(五)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性错误五:动词不定式
动词的不定式可以分为带to的不定式和不带to的不定式。中国英语学习者受到中文的影响在学习初期所犯的错误通常是带to的动词不定式。如“我想要去游泳这样的句子。”,目的语应该是“I want to go swimming.”,但是初期学习者受到中文的影响通常会表达为“I want go swimming.”。随着学习的深入,这钟类型的错误会逐渐改善,出现了另外一种错误,就是不加to的动词不定式被表述成了带to的动词不定式。如“我听见她弹钢琴的。”,目的语是“I heard her play the piano.”,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表述成“I heard her to play the piano.”。
(六)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性错误六:主动意义、被动形式的句子和被动意义、主动形式的句子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处理这两种句子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按照中文的习惯去处理。如“你寄给我的东西我还没有收到。”,这是一个主动意义、被动形式的句子,目的语应为“What you sent to me has not been received yet.”,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却常常表述为“What you sent to me has not received yet.”。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被动意义、主动形式的句子被表述成了被动式,如“经证实,我是对的。”,目的语应为“It proved that I was right.”,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表述成“It was proved that I was right.”。
(七)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性错误七:英语反义疑问句的回答方式
介于中文和英文的差异性,英语反义疑问句的回答方式一直是中国语言学习者遇到的难点之一。以“You didn’t go to the movies last night, did you?(你昨天晚上没去看电影吧,是不是?)”为例,如果是肯定回答“是的,我没去!”,目的语应该是“No, I didn’t.”,但是中国学习者受中文的影响常常回答成“Yes, I didn’t.”;如果是否定回答“不,我去了!”,目的语应该是“Yes, I did.”,中国学习者常常会答成“No, I did.”。
(八)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性错误八:词缀的误用
英语中一个或一组字母或语音(=一个词素)、附加于一个单词上并改变其意义或功能,称为词缀(《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5]。词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前缀和后缀。加在词根前的为前缀,加在词根后的为后缀。前缀一般会改变词的意义,不会改变词的词性。后缀不仅会改变词义,而且会转换词性。词缀知识是词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汇量的扩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汉语中没有词缀这个概念,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和掌握词缀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否定前缀有un-,dis-,in-,anti-,im-等,但是学生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就错误百出,如normal的否定前缀应该是ab-,regular的否定前缀是ir,legal的否定前缀是il,但是很多学生都会用dis-或者un-,这是因为中文里面没有词缀的概念,他们首先接触的否定前缀就是dis-和un-,所以按照一种惯性,他们会使用dis-或者un-。
三、中国英语教育者帮助二语习得者摆脱母语负迁移影响的对策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犯的这些典型性语法错误都同母语的影响息息相关,这就是说母语的负迁移导致了中介语的石化。如何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法的学习过程中摆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即如何“去石化(defossilization)”就成了中国英语教育者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中国英语教育者应当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增加语言的输入量
Krashen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很多学生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母语负迁移主要是因为目的语的输入量不足[6]。因此,教师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大量的目的语输入,具体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听、多写、多练,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英语原版材料,鼓励学生课上、课后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注意语言输入的难易度
Krashen[5]的“输入”假设指出语言的有效输入必须要遵循“i+1”的原则,“i”是指二语习得者目前的二语水平,“+1”代表略高于二语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那么,教师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师在安排教学次序时,应尽量在巩固和熟练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这样做不仅可以复习旧知识,还有利于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如教师在讲授There be的句型之前就可以先复习一下含有have (has)的句型。
(三)注意语言输入的关联性
在语言的输入过程中,如果教师尝试输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相关联的知识,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英语的语法规则和中文的语法规则虽然有很多不同点,但是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教师在讲授语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英文和中文语法规则的异同之处,加深他们对英语语法的理解。另外,英语语法规则繁多,规则和规则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教师在语法的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则与规则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语法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是避免不了的。消除石化现象能够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一定要有学好英语的动机、动力、能力和耐力;对于中国英语教育者而言,他们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言“输入”是大量的、有效的和有关联的;其次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创造练习的机会,从中发现他们的错误并通过及时的反馈要求他们改正错误并反复练习;最后在选择英语教材的时候,中国教育者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表达地道、材料真实的教材。
AnEmpiricalResearchofL1Transfer’sInfluenceonL2Learners’GrammaticalStudy
Xie Fang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L2 grammar,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rely on their prior knowledge of L1 and make some similar mistakes. Based on 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hypothesis,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how L1 transfer influence L2 learner’s grammatical stud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typical-errors and also tries to find the solutions.
Keywords:L2 learners; typical-error; L1 transfer; 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