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环境类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3-29董蓓蓓葛莉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教材

董蓓蓓,葛莉

我国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等几类。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应用型大学建设是高等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升级对于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各省纷纷启动转型学校试点工作,长三角地区还成立了区域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试点学校的核心任务,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开发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材既是教学资源的核心,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媒介和重要载体,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起着重要作用。应用型大学教材既要与学科型教材相区别,又不能照搬高职现有教材,需要根据应用型大学自身特点,建设适合于应用型大学使用的、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本科教材。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知识与人类关系越来越密切,其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应用型大学环境类课程结合当前国内外环境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现状,介绍环境污染及治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与人类关系紧密相连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环境类课程逐渐受到重视,环境类教材是环境类课程内容的重要承载形式,是高校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目前应用型大学的环境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无法达到与当前应用型大学环境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预期目标,以致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将理论知识切实地运用到实践中,不能灵活和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对高校环境类教材进行相应的探索和革新。

一、应用型大学环境类教材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部件之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受教材的影响和制约,环境类课程种类多,教材版本也很多,许多出版社推出了环境类课程教材。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其省内几所应用型大学环境专业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江苏省是全国应用型大学建设比较好的省份,而且其环保市场也是全国最活跃的,调研结果具有代表性。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市面上比较缺乏适用于应用型大学环境类专业的专门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有些使用研究型大学教材,比如“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所谓权威教材;有些从几本教材当中挑选出适合自己教学的内容进行讲解;有些使用高职高专教材;有些干脆不使用教材,自己制作课件。缺乏有针对性的、得心应手的教材是这些大学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当前应用型大学环境类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 部分教材存在陈旧、老化的现象,滞后于时代发展。高校环境类课程教材存在较严重的滞后性,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还停留在较早的版本,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与环境类课程相融合的绿色教育内容没有及时出现在教材之中,既不利于学生培养,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教材求大求全,实际利用率低;教材高深难懂,不利于自学。因研究型大学的热度高,导致市面上的教材大多偏“权威”,使得很多应用型大学被动使用“学术型”教材,对应用型大学学生来说过于艰涩,缺乏地方性、针对性的应用型教材。

3. 教材适用性不强,专业课教材与学习实际不相契合。虽然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同,但绝大部分教材内容设置偏重于环境类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而且大多缺乏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加之往往枯燥乏味、缺乏应用、脱离于生产实际,既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实现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 忽视教材编写队伍建设。教材编写缺少激励机制,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认为自编教材有必要但编写的热情不高。

5. 与国际化教育接轨不够。虽然很多应用型大学都在尝试直接引用国外原版教材,但受制于语言、文化、师资等方面的因素,这些高校在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等方面想要融入国际教育大市场还需要漫长的发展。

二、应用型大学环境类教材建设的建议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改革之一就是要加强课程教材资源的开发。如果教材问题得不到解决,应用型大学就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应用型”的特色就难免要流于形式,最终必将陷入发展困境踯躅不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应用型大学环境类教材建设工作。

1. 构建“应用型”教材的评价标准。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可以拿来做应用型大学的教材,应用型大学环境类教材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环保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契合高校的办学定位,体现应用型大学环境专业的专业特色;教材内容要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应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开发出适合教学工作、便于教学的教材;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 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建立教材出版资金支持体系,大力开发优秀教材。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更贴近学生,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用型大学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加强教材编写队伍的有力驱动。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立项资助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增加新开发教材的投入,调动教师和企业骨干编写教材的积极性。(2)产学研融合激励机制。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既有利于鼓励教学名师和行业专家将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建设中,也有利于企业将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转化。(3)职称晋升激励制度。在职称评定中,出版教材可作为教师企业骨干晋级的一项重要的参考因素,在评定中起到加分作用,在晋升时给予优先考虑。(4)奖励激励制度。一是经济奖励,让参加教材建设的教师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入;二是荣誉奖励,如开展教材评优活动对获奖者授予荣誉证书。

3. 要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的“度”。教材应当反映当代课程建设与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确保编写顺利进行,高校应该根据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发和建设适应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教材。教材内容中的理论应以够用为度,主要突出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技能型,注重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的运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并有所发展。

4. 编写适用于实践教学的教材,并加大实践类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比重。当前国内高等教育都将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素质能力培养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衡量指标,与理论知识学习相辅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和提升其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环境类课程与实践教学紧密相连,在环境类课程中突出实践类课程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和巩固,将会促进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环境类实践教材要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在教材编写中突出对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增长知识并发现问题,继而研究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搭桥铺路。

当前应用型大学环境类实践教材不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务展示等教学环境的需要,并挫伤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材编写要解放思想,大胆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争取最大限度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完善课程结构。引进具有较高职称、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工作战线的优秀专家充实教材编写队伍。

5. 注重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教师虽然能够为教材编写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不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因此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

6. 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要体现环境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材中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要有绿色发展的内容,比如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环境会计等新领域、新内容。

7. 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教材并不仅仅指固定的文字材料,还应包括电子音像教材、活页教材、课程资源库等。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运用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新兴媒介,能够更好地传播新知识、传授新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方法虽然在计算机类教材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在其他专业教材中的应用还相对薄弱。

8. 引进国外应用型大学的优质教材。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或者借鉴其写作思路、写作方法,摒弃传统教材知识点设置按部就班、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枯燥无味的弊端,以学生为本,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总之,应用型大学环境类教材要根据应用型大学环境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编写,顺应时代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对接社会和企业要求,为企业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学生好就业、企业有人用、学校有发展、创新有活力”的多方共赢。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教材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学》
教材精读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教材精读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