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报纸新闻语言发展研究
2018-03-29杜将
杜将
当前,新媒体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人们越来越热衷于通过新媒体来接收各界信息,传统媒体日益被人们所冷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新闻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便捷和高效,这对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助推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新媒体以其新颖独特的语言和即时丰富的内容,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信赖。报纸新闻想要谋求自身发展,也需要借鉴新媒体的优势,既要坚持报纸新闻的原则和要求,不断寻求自身的创新发展,融入新媒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更符合大众品位,真正实现报纸新闻的大众传播作用。
一、新媒体背景下报纸新闻语言的发展趋势
(一)新闻语言词汇大众化
新媒体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贴近受众、接地气,不同于报纸新闻过去严肃、正式的表达方式,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社会大众的关注。面对这一变化,报纸新闻也逐渐开始转变语言风格,使用一些更大众化和口语化的词汇,这种语言风格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更加生活化和口语化。报纸新闻过去主要使用较为正式的书面语言,新闻受众往往会产生距离感,无法吸引大众的关注,所以报纸新闻的语言不得不进行转变。第二,语言更加直接易懂。当前报纸新闻更多采用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易于大众阅读和理解,也更适应当前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节奏,用最少的时间了解更为丰富的内容。第三,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够吸引大众注意,提高其阅读兴趣。例如,2018年6月22日《人民日报》第5版就使用“为足彩拧紧安全阀门”这样的标题,表达形象可感,同时紧扣新闻主题。
(二)新闻语言来源多元化
新媒体较传统媒体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在语言来源方面也是如此。新媒体不断吸收国内外的语言和文化,经过融合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媒体语言。为了提升大众对报纸新闻语言的接受度,报纸新闻在语言运用时也不断吸纳和借鉴新媒体语言的特点,如借用方言、加入外来单词等,其语言来源更加多元化,语言表达也更加丰富,顺应了当前媒体国际化、综合化发展的大趋势。
(三)新闻语言风格个性化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一发展趋势推动传统报纸新闻不断改革,深入了解并分析大众需求,根据大众的不同个性和需求定做新闻。在报纸新闻的语言风格方面也是如此,转变过去报纸新闻以传统词汇为主的语言风格,更注重新闻语言风格的个性化,加入时下流行的网络词汇。除此之外,报纸新闻的语体也更加丰富,在传统语体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语体的风格,如元芳体、甄嬛体等,通过特殊语体的运用,既能提高大众的关注度,增强新闻的幽默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能使新闻更加立体、生动。
二、新媒体背景下报纸新闻语言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低俗,缺乏分寸
当前,很多传统媒体一味追求语言的通俗化和大众化,从而导致其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低俗现象,严重偏离了报纸语言的使用规范。很多报纸新闻在用词方面欠缺考量,出现语言低俗化问题,如使用“我靠”“逗比”等粗俗的网络语言。虽然目前这类词语已被新华社列为新闻报道禁用词语,但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学习借鉴的同时缺乏分寸,没有仔细甄辨大众文化中的低俗成分,一味地“拿来主义”,缺乏作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文字应用底线和对文字的敏锐性;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报纸新闻用语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语言规范,致使新闻语言在尺度把握上标准不一,也使报纸新闻在文化导向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表意不明,不易理解
报纸新闻的受众主要为中老年群体。中老年群体由于年龄、社会交际等方面的限制,对新词汇、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较慢,如果在报纸新闻中大量运用网络词汇或外来词汇,就会出现有难以理解、读不懂的情况。因此,报纸新闻在语言表达上不能太过于随意,要坚持新闻语言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另外,报纸新闻语言有时还存在表意不明的现象。有时为了追求标题的简化,导致读者阅读和理解的障碍;或是过分追求标题的吸睛效果,却忽视了新闻本身的内容,文不符题。这样不仅会降低报纸新闻的传播效果,还会有损新闻媒体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三)语法误用,缺乏规范
当下新兴语言备受人们追捧,大家纷纷在交际圈中广泛使用。报纸新闻为了追求新闻的亲切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广泛使用标新立异的词汇。但有些词语从语法角度分析,是违背语法规则的,如玉米、粉丝等,是从“追星”活动中引申出的不符合汉语规则的特殊词汇。新华社已规定在本社报道中只能使用其本义,不能在报道中使用其引申义。另外,在报纸新闻语言中还存在随意性的问题,如“很女人”“很man”等,在词汇顺序、修辞应用方面都不符合语法规范。因此,报纸新闻不能过分追求新词语和新词汇,而应符合语法规范的要求,贴合普通大众的逻辑和事理。
三、新媒体视角下报纸新闻语言发展路径
(一)把握新闻特点,规范新闻语言
虽然当前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传统媒体也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报纸新闻应坚持新闻的特点,规范新闻语言,保证新闻质量。通过对比分析报纸新闻与新媒体新闻间的差异,在保证新闻语言严谨、客观、简洁和生动特点的基础上,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潮流,对报纸新闻语言进行创新。首先,报纸新闻语言要保持新闻事件的客观性。语言的表达要以对事件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为前提。其次,报纸作为主流媒体之一,肩负着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使命,因而在语言使用上必须符合语法规范。最后,报纸新闻应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能将个人感情融入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中,避免使用感情色彩较为浓厚或倾向性较为明显的词语。报纸新闻应着力将新闻特点与受众需求融合在一起,既要关注新闻语言的规范性,又要了解大众的阅读兴趣,从而使报纸语言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注意语言选择,避免滥用新词
传统报纸往往给人以正统、呆板的感觉,如果在报纸新闻中加入新词语,能够打破其给人们留下的刻板印象,从而提升人们对报纸新闻的关注度和阅读兴趣。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新词汇不断涌现,但其中有很多词汇的普及度并不高,只在社会的特定部分群体中使用和传播。报纸新闻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其新闻传播的对象是社会大众,包括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群体,因此,一些普及度较低的词语不宜出现在报纸新闻中。报纸新闻应注意语言的选择,增强报纸语言的规范性,合理加入新词语,避免新词滥用。
(三)明确词语分类,把握语言规律
汉语博大精深,灵活度较高,同一语意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进行表达。为了让受众能够更快速地理解新闻内容,报纸新闻应减少一词多义和复杂语句的运用,尽量使语言简洁明了。同时,明确词语的分类,规范特殊词汇的使用,限定好哪些词语可以被替代,哪些词语为固定搭配,不能被替代。只有在新媒体环境下把握好语言规律,才能推动报纸新闻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语言监督,完善立法监管
当前,媒体新闻语言缺乏规范性,低俗化、随意化现象严重,完善立法监管,加强语言监督,是规范新闻语言的重要途径。第一,严格执行当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新闻媒体进行严肃处理。第二,针对当前我国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我国当前报纸新闻语言存在的问题,通过立法手段,净化新闻舆论环境。第三,加大对网络语言失范等相关问题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在为人们构建相对自由、宽松的网络语言环境的同时,也要规范网络语言的运用,使网络语言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读者的反馈作用,通过多方平台搜集读者意见,建立舆论监督系统,鼓励读者对报纸新闻中语言失范行为进行举报,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处理举报信息,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公布,增强民众监督的透明度,在推动报纸语言不断变革创新的同时,促进我国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