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校大学生考证热的冷思考
——以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取消事件为例
2018-03-29籍卓佳马慧丽
籍卓佳,马慧丽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2017年9月,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考试,瞬间引发激烈讨论.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取消正是当下职业资格准入考试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1 大学生“考证热”兴起的原因
1.1 应对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教育专家意识到,就业难并非完全由“人多岗位少”的社会形势造成,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职业素质低、能力低、所学专业有局限性等.于是大量职业资格证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层出不穷,大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参与培训,报考各种各样的证书.毕业生认为,拥有了更多证书,以后找工作投简历就有了更大资本、更多优势,“被选中”的概率会更高.
同时,也有相关资料表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备执业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1].随着近十年的发展,各培训机构更是只增不减,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通过“钱证交易”,在其他条件保持相等时,考证者拥有相较于“双证”毕业生更多的就业择业“砝码”.于是可以认为巨大的就业压力是多数大学生卷入“考证热”的最主要原因和外在因素.
1.2 盲从攀比心理
大学生考证受多种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有两类:盲从心理和攀比心理.
从众心理指个体受相关群体的影响,放弃原有想法和做法的行为.“个人的卷入水平”是从众心理的特殊现象,即一种意见一旦被表达出来,人们就会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已经选择了某种态度[2].该选择受群体影响力以及自身的恐被孤立心态的影响.例如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管味道如何,总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随之就有了一群要去吃的人……一旦某种东西成为潮流,谁又会拒绝融入潮流呢?一个人去考证书,两个人去考证书,渐渐地,其他人害怕自己被“潮流”抛弃,跟不上大家的步伐,就也去考证书.越来越多的人跟风、“随大流”,也就助长了“考证热”的风气.
攀比是自身乐于积极地与特定对象进行比较,多数情况下会产生不如人的消极情绪,稍做改善继续比较,从而恶性循环.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鲜有人去思考自己喜不喜欢,自己需不需要,先比了再说,“考证专业户”一词便形象描绘了这种现象……这两者是“考证热”现象蔓延的内在因素.
1.3 对专业不满意
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有了许多对于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实验调查,其中调查手段、对象、时间等虽有差异,但调查结果却都大同小异.例如1997年对两所综合高校的研究分析.赵叶珠和钱兰英对厦门大学和郑州大学94、96级共计1395名本科生的调查表明,一半的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喜爱程度只有一般水平;对自己就读专业“没什么感情,凑合读下去”的人约占21.6%,对自己就读专业“十分喜欢”的人数只占15.3%[3].数据表明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并不十分理想.不满意自己本专业,可是又没有换专业的途径,大学生们便未雨绸缪,用休息时间报考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证书,希望能够摆脱本专业,获得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能力,进而顺利踏过职场准入门槛,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业.
2 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取消的意义
2.1 有效打击仅以牟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
1922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教育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确保其具有独立的地位.说明教育不能完全染上商业机构的气味.
大学附近的培训机构五花八门,泛滥成灾,在适当的时机对其进行遏制,有利于使商业机构更加注重学术的交流与传播,能够正其宗旨,正其理念,正其行为.只有如此,它的存在才是合情又合法的.
2.2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重要性
大学四年专业是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的结果和选择,一系列证书的取消及时给了大学生启示:切记因为盲从而“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也让大学生明白,大学四年的时光极为重要,教学又是其中心环节,所以要把课堂上的时间放在主要位置.无论对专业的兴趣度有多少,也不应该完全忽略.因此说部分职业资格证书取消会迫使考证者清楚所学专业的重要性.
2.3 促使当下大学生教育环境科学有序发展
环境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外在因素,环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显性的物质环境也有精神风貌等隐性因素,环境也分好坏,处于温暖和谐,干净的环境中,大多数人的发展都会是积极向上的.功利性是大学学习风气的特点之一,处于混沌不堪,乌烟瘴气,功利的环境中,很少有健康成长的.所以部分证书的取消将改变功利性气息过浓的学习环境.
3 考证热的整改措施和应对策略
3.1 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和就业观
科学的学习观和就业观是很隐性的存在,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发展.例如有专家学者提出的“保证必须,选择对口,瞄准强制,力争权威”[4],保证必须是指顺利获取“双证”以及英语等级证书和计算机证书等;选择对口指根据本专业考取相应的基本证书;瞄准强制就是基于目标岗位要求的最基本入职职业资格证书等;力争权威指选择含金量或权威性较高的证书,具体可大致参照官网排名.这16字方针值得用心体会学习.
立足当下来看,大学生必须认清一个现实“学历是基础,证书是保障,实际能力才是关键”,基于此在兴趣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多了解目标岗位要求,把本专业知识学扎实,积极锻炼实践能力,即做好本职,补充其他,其中最基本的考虑是认清自身发展与就业要求间的矛盾与差异,于此才能有针对性地把握学习方向,避免事倍功半.
3.2 多途径引导大学生考证工作
高校应狠抓思想动员、引导工作,然而现状却是高校缺乏引导或引导力度和方向不到位.学校不局限于学术,教学也应包含思想.有了学校在考证认识上的思想动员工作,学生才不会更加盲目.除思想引导外,将职业资格证考试课程与学校教学相结合是很有成效的方法.例如可以开展与职业资格有关的公共课或选修课,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浪费教学资源.条件较好的院校可以参照职业准入目录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水平相较于培训机构或许会更好,但要注意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与正常课程的紧密结合和配套.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尊严与权威在指导过程中意义重大,所以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扩大培训的教师队伍且保证教学质量.
3.3 规范与引导考证市场有序化
“市场”本身就作为营利机构而存在,在提供学术资源的同时不免存在相当程度的学术不规行为.因此国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整改培训机构,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以符合市场人才的需求标准.这应成为其意义所在,也要必须成为.正所谓“坐以论道,不如经世致用”,大学生考证应避免“重证书,轻能力”的误区,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吻合度,从而提高学生群体的就业竞争力与凸显力.例如2009年推行的“三年百万见习计划”,他们接纳了一百万在就业上碰壁的毕业生,通过见习培训来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以至于未来更好适应就业岗位.这个案例非常成功并且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教育法律和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的未来在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中迎来新的光明和希望.不光面对“考证”这一现象,对于其他,我们也要认清现实,擦亮眼睛,除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也要注意树立理想的学习观和就业观.在强大的社会政策保护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积极配合,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考证大环境.
〔1〕 刘畅.对高职学生“考证热”的理性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05):166~167.
〔2〕 乐国安,管健.社会心理学(第 2 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99-305.
〔3〕 赵叶珠,钱兰英.九十年代大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J].青年研究,1999(4):12-15.
〔4〕 高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风学风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