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区服务视角的大学生择业取向探析

2018-03-29许凯璐洪磊黎科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3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团毕业生

许凯璐,洪磊,黎科

(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175)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大学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社团活动的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适应各行各业发展的能力,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寻找就业和创业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因此,社团活动逐渐成为大学生开阔视野的一个重要阶段。社区服务与大学生就业的对接是当代大学生的最佳选择,也是我们青年人在社区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

1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找工作已经成为社会上的难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之路一波三折,难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生由高校输往社会,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 万人,浙江省2018 届高校毕业生生源数达31.2 万人,同比去年增加1.2 万人,而宁波市目前有高校16 所,2018年在校学生19.6万人,应届毕业生突破5 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宁波与全国一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那么,这么多本科生能否顺利就业,这成为我国现在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根据大学生就业这些数据显示,不少大学毕业生希望到大型机关或者大型单位就业,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目前,事业单位的招聘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打比喻也不为过,竞争相当激烈。而在这中间,对大学生需要最大的莫过于中小型企业。每年各大高校都会组织单位进校园开展招聘会,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招聘岗位,但是,从实际签约情况来看,并不是很乐观。愿意积极与中小企业联系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但是,无论是“你愿意与否”还是形势所迫,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工作都是来自各个中小企业,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众多优秀企业提供了梦想起飞的舞台。

(2)虽然每年有将近700 万的大学毕业生,但一些用人单位仍然抱怨他们招不到合适的人,认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团队合作意识差等。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是相对独立的,相互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2]。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需求与用人单位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学生在去社会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困难。

(3)在面对就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发生转变,大部分学生其实是位于同一起跑线上,但造成就业难的另一大原因,其实是大学生认为其自身能力不足,在面对企业招生的同时,企业看中的不仅是个人能力,还会希望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格证书,以此来证明个人能力,方便企业从中挑选人才。就业能力当然跟大学的教育有关,但同时跟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也有密切关系。有些学生在大学期间,时间配置不合理,几乎没有职业规划,缺乏自信,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这些大学生很难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家庭都还属于小康家庭,在这些小康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更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家庭经济来支撑自己未来的生活。因此,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可能过于挑剔自己的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抱着较高的期望值。所以,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

2 大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分析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3]。就目前来看,大学生社团活动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大学生个人素质,促进社团社区的发展,使大学社团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组织。大学生社团确实在社区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社区服务社区活动形式相对简单,服务内容模板严重,缺乏对社区实际需求的关注。许多大学缺乏对社区需求的研究和关注,并没有真正关注服务人群需求多样化的现实,以便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从社会学互动理论来看,如果高校和社区双方长期处于没有沟通和各自问政的状态,那么大学提供的服务将不可避免地与社区的需求不同,这可能会给社区带来负担。

(1)学生面对学生社团的消极性。从调查中得知,经常关注社团活动的人占了被调查人数的24.6% ,偶尔关注社团活动的则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38.6%,而从不关注的占了12.5% 。在参加过学生社团的人中,有热情与没有热情的人数之比接近1:1,而且有热情的学生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来自大一新生。

(2)社团自身的局限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加入学生社团以后,没有获得预期的收获,对社团感到失望;约有一半的学生表示没有感受到社团文化。在被问到目前学生社团在哪方面有缺陷时,提到社团管理、社团活动质量的相对较多,部分人提到社团文化建设的不足。

(3)学校教师方面的支持不够高。在对老师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95%以上)认为学生社团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学生社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其中有60.87%的教师认为作用一般,26.08%的老师认为作用很大,13.05%的教师认为作用很小或是没有作用。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的参与和指导程度也有待提高。

3 社区工作及人才需求趋势

目前,宁波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观念素质、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与现代城市社区管理存在较大差距。社区经理大多是退役军人或其他专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年轻,在相关职业方面受过较少的培训。

虽然目前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培训,面对社区建设的新情况,新的问题有时感到无能为力,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就群体成员而言,成员复杂,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的文化教育水平低,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缺乏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内涵的拓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4]。社区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和狭隘的思维视野,服务不够全面,虽然现在加强了教育、治安、医疗等方面的管理,但毕竟还是少,而且质量也不是太好,不利于县域新社区的建设。

4 大学生就业与社区人才需求对接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社大学生社团活动的针对性研究,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的难处。目前,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势在必行,社区建设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大学生社团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平台,帮助大学生提前实现角色的转换,也为今后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1)从数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学校课堂以及书本的片面知识之中,以为从书本中学到的就是一切,而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将书本知识完整地运用到社会中,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学习内容只停留在书本内容,缺乏实践经验,但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从而在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2)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社区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大部分的社区工作者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自己的本领进行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发展,但那都是日积月累的经验,要想真正推动社区建设,必须引进相关专业化的成员,而这正需要高等教育产业培养出专业化的成员,以此来解决未来在社区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使社区发展走上稳定的道路。

(3)在这种情况下,而大学生社团活动正是在其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岗位意识,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让自己在整个社团活动中获得精神和物质的提升,也为社区建设工作出一份力。这不仅可以减轻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的压力,也为社区的发展注入新兴的发展力量。

大学生社团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社区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就业与社区人才需求就可以完美的对接。社区服务与大学生就业的对接是当代大学生的最佳选择,也是我们青年人在社区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社团毕业生
缤纷社团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