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和创新
2018-03-29黄颖
黄 颖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互联网的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喷涌而出,打破了传媒市场的平衡与宁静,要素重组,媒介融合的洪流滚滚而来,汹涌澎湃。在瞬息万变的融合大潮中,广播电视媒体要抢占发展的先机,必须拥有一支业务技能精湛、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应用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是广播电视媒体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媒体精英的成长摇篮,面对新形式、新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为此,应用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必须快速反应,着力调整完善培养目标,推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适应传媒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供求变化的需要。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担负着实务操作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任务。应用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理应不负使命,合力克难攻坚,把《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提上重要议程。本文以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为例,对项目教学法在《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与创新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中引进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为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积累了成功经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1 项目教学法的概念与内涵
“项目教学法的概念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任务完成之后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弄清重点与难点”[1]。“项目教学法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认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投入饱满的热情,并积极参与其中”[2]。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承担组织、咨询、指导和疑难解答的职责,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确定的项目任务,模拟社会实际生活中的特定工作环境,将课堂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运用结合起来,两者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项目教学法是当今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学科最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理论根基是情境学习、建构主义等实用性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它来源于西方国家的教学活动,16世纪开始在西方国家的职业院校中广泛应用,在建筑、数理统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学科教学活动中使用后卓见成效。项目化教学是以现实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为教学载体,教学过程的实现就是项目任务的完成。在具体教学中应用时,将教学内容蕴含在项目任务之中,并以此为教学目标,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教学进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20世纪中期,我国的应用型高校也逐渐重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将其引入高校教学实践中,一经使用便成效凸显,如今各类高校竞相推广。
2 《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势在必行
《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广播电视学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在学习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原理的基础上,精通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技能,从技能到上岗的华丽转身。综观应用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的进程,不难发现一些高等院校对课程特色的把握不是很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此开设这门课程的应用型高校要引起高度重视,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引进工作刻不容缓,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传统的教学理念滞后僵化
应用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在进行《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时,长期以来都是沿用传统的“讲授+上机”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视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操作,结果是导致了理论与实践无法紧密结合,忽视了学生的广播电视职业技能和媒体运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无法独立完成电视节目最为基本的制作任务,毕业后无法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媒体人,与传媒行业人才需求的市场接轨困难。教学理念的滞后僵化,使《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应用型、实践型和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2 传统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点放在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没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接触实践,不仅理论知识停留在学习欣赏式,实践技能学习更是走过场,而且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也不够扎实,课后遗忘率高,实践操作只能在计算机机房教学,学生也大多局限在模仿老师的范例操作,学习方法机械,脱离社会和实际,不利于学习自主性、能动性的调动,难以在实际的电视节目编辑制作中做到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让教与学的矛盾表现得尤为强烈,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引进最先进最现代的教学方式方法。
2.3 教学成果与未来工作严重脱节
媒体的融合发展促使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的表现形式和实践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多高等院校在教学中也对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的技能培养进行了一些部署和安排,但是技能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已经不能与现实世界的发展同频共振,造成了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人才的专业技能与媒体行业需求难以吻合,教学成果与未来工作严重脱节。过去已有的这些实践环节偏重于具体编辑软件的操作,教学目标也仅满足于画面镜头的简单剪辑,技能操作上生搬硬套,内涵和形式无法做到完美呈现,与学生的学习实践和未来的工作内容不相符合,让学生们被动应付,浅尝辄止,毕业走出学校,奔向工作岗位,学生对《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知识还是一知半解,实务操作技能还要继续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
2.4 项目教学法的亮点频现优势明显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以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到了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有着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鲜明特点和优势。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将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全员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到全过程的所有环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实施的主人。教学活动力求做到实践技能提升为目标,根据教学需要,教学任务被分解成一些主项目和子项目,学生被教师分成若干团队和项目小组,赋予不同的项目任务,学生之间自由组合,进行项目实施,进行项目讨论,自主发表意见和想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最终得出较好的设计方案或者问题解决方案,团队和项目小组、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快乐学习,也能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针对《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项目教学法在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上有许多的比较优势,因此项目教学法在《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势在必行,其作用是应用型实践课程的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望其项背的。
3 《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有序推进
在《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中引进项目教学法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可行性、操作性也令人振奋。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的成功实施,我们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关键环节,切实做到有序推进。
3.1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项目筛选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项目任务筛选工作在项目教学法应用中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能否顺利进行,也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一是要切实结合教学目标,筛选针对性强的项目。《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熟悉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的原理和流程,将其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掌握编辑软件和各种编辑技巧,具备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工作应有的能力。因此,项目任务的选择就应该紧扣这些教学目标,尽量覆盖课程的各个重要知识点,只有把知识点渗透到项目的方方面面,才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学生自身技能的提升。二是项目任务的确定还必须符合传媒行业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人才取向要求。随着媒体融合的加速,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与媒体人才需求融合的步伐日益加快,对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围绕这一现实,在项目任务设置时,应该优先选择诸如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制作、电视专题编辑制作、电视纪录片编辑制作、微视频、DV片编辑制作等传媒行业真实存在的工作任务。三是项目任务的设置选择应尽力做到难易结合,项目化教学进程应由易到难、梯次推进。如在教学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编辑制作一期完整的电视节目,这个项目任务,学生是难以完成的,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是从制定电视节目策划方案、撰写电视节目文稿、编辑一条消息、剪辑一则节目预告片、制作一条校园宣传片等基本任务,按照计划由易到难、顺序推进,过渡到制作一期电视节目的编辑与制作,则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实现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实践技能逐步提高。
3.2 分解项目任务,制定实施方案
项目任务一旦确定,就要及时制定计划,进行项目任务分解。一是要确定项目小组人数与成员分工。在项目教学法教学中,“学生们是要通过小组来完成设定的项目,因此,组建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小组至关重要”[3]。人员分配时每组可以5至6人,成员分工可以设置编导、文案、摄像师、录音师、剪辑师、制作合成等模拟工作职务,让学生自由选择团队小组并选择自己的职务,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仿照如电视台工作实际岗位的职务设置,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更牢固地掌握电视编辑制作技巧。二是要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充分酝酿、集中统一的基础上进行项目操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是成功的先导,在项目实施方案中项目计划描述得越详细越到位,师生将会更加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要求,项目就越容易顺利实施完成。项目操作计划内容应该包括项目基本操作步骤与时间。编辑制作一期电视节目至少要包括前期策划、采访拍摄、后期编辑制作等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任务、要求占总项目完成的时间都应明确与合理。三是教师要充分履行组织、引导、监督职责,放手发动学生,表达自身诉求,积极参与工作,让学生们积蓄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如项目任务是制作巢湖学院秋季运动会的专题片时,学生的切入点既可以是运动员,也可以是教练员、裁判和观众,选择自由度大,表现形式灵活,文字、画面、声音和特技等要素比重安排也可以各有偏倚,让学生成为任务实施的真正主体责任人。
3.3 互补师生优势,实施项目计划
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没有具体工作任务,项目顺利进行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监督、指导和把关。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师生互动,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同时,要求教师参与学生小组的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给予不同小组个性化的指导和点拨,将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贯穿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教师要主动了解项目实施进度,学生需要定期向教师汇报自己的项目阶段成果。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项目阶段成果进行反馈指导,点明他们的不足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而言,在《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时,常常会遇到策划、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等包罗万象的技术难题,随之而来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必要,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茅塞顿开的有效解决途径,主推项目计划实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敢闯敢试,乐于求教,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吝指教,形成良好的实践学习和工作氛围,保证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得圆满成功。
3.4 多元评价成果,扩大项目影响
项目工作任务完成后,对项目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更清楚明白教学目的与学习中的注意事项。项目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相结合,还可以尝试“好,中,差”的模糊评分方式,让学生和团队更多地参与评分,促使传统的学分评价向现代评价体系转变。学生把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可以在互相学习中了解其他团队小组的成果优点,找到彼此的不足之处,在未来实践中做到扬长避短,有效提高应用能力。遇到比较复杂的项目任务,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的授课老师还可以邀请本专业其他老师共同作为评委进行点评,达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能够促进项目任务的圆满完成,也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取成功任务案例,供学生学习参考,启迪思路,模拟执行,完善实施方案,优化评价体系,并搭建推广平台,将优秀学生作品推荐参加各类视频制作大赛以及在校微信公众号和有关媒体进行展播,多管齐下,扩展项目成果,最大化地提升项目实施的影响力。
4 《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拓展创新
4.1 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倾情展放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强记式的机械性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学生在教学中是被动接受的客体,不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可能让学生自由发挥,既不适应现代《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的教学需求,又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高校建设需要。而项目教学模式却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对学生主体欲望、探究欲望和展现欲望的尽情发挥,教学形式灵活,富于参与性,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储备的基础上,它为学生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务环境,借助项目教学法的成功应用,变教师通过学分强制学生学为学生自觉自愿学,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释放,《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的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之上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动手,教学氛围得到优化,教与学的热情空前高涨。
4.2 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应用型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教学引进实践项目教学法以后,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实践技能培训,乐于动手、勤于思考、敏于建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既检验了理论知识,又完成了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以实践带动课程,将其运用到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使理论和实践目标实现双赢。项目选题往往要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和时代性,可以是源于行业现阶段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未来工作岗位的现实需求,即将面对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项目教学法的贯彻实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4.3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拓展提高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五彩斑斓的信息渠道,各类媒体的竞争愈演愈烈,迫使电视节目的内容、传播平台、编辑与制作手段都必须应时而动、求新求变。媒体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才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媒体融合快速发展需要。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使学生举一反三、主动应变、主动出手,展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施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变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全程开放、全程参与,学生可以在项目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所长,全方位、全过程、全视角对项目具体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做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拓展提高。
4.4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夯实激增
媒体融合给传媒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一枝独秀,就必须在思辨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融合能力等诸方面出类拔萃。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一项人人积极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需要各方面的紧密合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各尽其责,才有可能编辑与制作出优秀的电视节目作品”[4]。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可以让学生更多接触实际工作,更多融入社会生活。例如巢湖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为了加快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和社会融合能力的培养,主动与合肥电视台、安徽广电传媒集团、巢湖新闻网、安徽皖维公司等知名传媒和企业合作,建立项目共建基地,竭力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训中提高,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专业技能快速起跳,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巢湖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毕业生受到了普遍欢迎,就业应聘成功率和学生专业对口上岗率不断攀升。因此,通过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媒体操作和综合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和协作融合能力,让大学生快速成长为“全能型人才”,顺应当今媒体行业和社会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与时俱增。
综上所述,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在 《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为应用型高等院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型范例。项目教学法,倾力推动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全过程自愿参与的现代教学模式转变;倾力推动注重理论知识讲授、轻视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堂教学向理论实践并重、动手优于说教的先进教学法转变;倾力推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学习与媒体工作流程熟悉、岗位职业素质培养无缝衔接,全力打造传媒行业“全能型”“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不仅是《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应用型高等院校实践性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今后,《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还要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式和新方法,把握项目教学法的新技巧和新进展,力争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鑫.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6、7.
[2]徐秀维.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25):12.
[3]余红剑,王沁,陈芳.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
[4]曹陆军.项目教学法在影视短片创作课程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4,(2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