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视阈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

2018-03-29胡克春远翠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政民族精神

胡克春,远翠平

(1.黄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行政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石。在当前文化多元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中不断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对推进文化强国的战略实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是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的统一,坚持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和自豪的情感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石与力量源泉。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开放与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要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不仅要塑造国人的精气神,而且要有充分的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其思想厚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担当意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我国软实力的提升。

历史的发展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不断的创新创造,一个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会有不竭的创新创造活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集中表达,是民族的身份标识,是民族精神延续的载体。高校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与责任。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始终,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推进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精神动力。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文化消解正面教育效果

文化自信教育是无法脱离社会现实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资本逐利的特性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极大,没有思想内涵的娱乐文化充斥着社会日常生活空间,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其文化自信自然会受到影响。

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偏爱娱乐文化、崇尚西方文化、注重快餐式文化享受、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浅薄、对民族文化坚守缺失的现象。一项针对全国100余所高校,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3个层面的在校10 000余名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现状问卷调查显示:对“中华文化”十分喜爱和了解的占21.25%,一般了解的占64.7%,认识模糊、不是很了解的占21.09%,完全不了解的占1.44%。由此看来,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少,了解的深度不够。部分大学生文化价值取向上存在问题,注重物质享受,个人主义盛行,缺乏对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丰富价值的追求,在此社会背景下,学校民族文化自信教育效果被极大地消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被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贯穿了学生的一生,小学到中学是重要的教育阶段,然而现实中这个阶段学生主要面对的却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常被忽视。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对问题的思考正趋于理性,大学阶段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进行文化辨别与文化自信形成的绝佳时期,然而大部分高校在市场决定就业的背景下,过度强调培养竞争力强的专业性人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化自信教育缺乏应有的积极举措与正确引导。自己的文化阵地自己不占领,其他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因此造成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被再次弱化。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责任意识淡化

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本领是当代大学生展现出来的积极一面。但也不可否认,在文化多元、文化信息碎片的冲击下,大学生文化自信责任意识越来越淡漠,对于外来文化缺乏理性思考而一味接受,对消极颓废的文化不知抵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自信、不坚守,生活中注重个人利益、讲求“实用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大学生如果没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精神与理想就会迷茫、失落,生活就会迷失方向,个人理想的实现就没有了精神支撑,个人价值的实现就失去了动力源泉。

(四)高校部分教师文化自信“引领力”弱化

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多元化和自由化思潮涌动。一方面,部分教师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失去了批判的眼光,沉醉于西方文化之中,甚至有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予以虚无或否定,其实质是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丧失信心,教师这种思想反映在教育教学无形中影响了青年学子;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经济为主导因素的多重现实困扰着教师,对部分教师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部分教师片面地追逐物质利益。在高校突出地表现为片面重视科研、课题,忽视教学,导致在教学中民族文化精神传承被搁置一边,教师自身“传道授业解惑”基本职责弱化。教师的文化自信感不强,学生文化自信自然也无法确立。

三、高校思政课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育人功效,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思政教师首先要修炼内功,增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切实提高自己对民族文化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省、文化自信”,先引领自己,再去引领学生。其次,思政课教师教学要紧扣当前我国文化传承创新的实际,积极主动把握学生思想的实际,坚持把“中国精神”讲好,把“中华文化”讲透,在积极引导大学生热爱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促使大学生在对中国文化了解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自信。最后,思政教师要密切关注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积极传播文化正能量。当代大学生认识比较感性,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又涉世未深,对有些社会问题及社会文化看法往往过于偏激。这种情况下,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杜绝负能量,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社会问题,走出将个别现象普遍化和扩大化的认识误区。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积淀深厚,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自信资源,贯穿于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是我们的思想宝库,为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始终是我们价值观最稳定的根源。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各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如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们的传统节日纪念活动”“礼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建设活动,组建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融合,以文育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

革命文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红岩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种文化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体现在为民请命的牺牲精神上,承载着党带领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时代诉求,这种精神和诉求是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的精髓。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用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引领、启迪学生。一方面以理论讲授突出“学史”教育,学习历史,不忘历史,以红色教育为抓手,通过看红色电影、读红色金典等活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要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如“五四”“七一”“十二·九”“革命烈士公祭日”等契机开展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的革命文化教育。

(四)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是培育文化自信之魂,也是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四个伟大”的精神支撑。思政课教师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领悟透彻,并积极融合到所授课程中,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需求层次,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进行讲授,让学生真懂、真信、入脑。同时高校也要开展好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校园氛围。

习近平同志曾用“扣扣子”来比喻大学生的人生道路选择,勉励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未来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有着决定性影响,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给予正确的文化自信教育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青年一代自觉涵养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传播文化自信的担当意识、坚守文化自信的大局意识,让大学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坚守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①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面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习近平《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习近平《青年一代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网址为:http//:news.eastday.com;刘如意《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成因》,《北方文学》(下旬刊),2017年5期,第195-197页;范永胜《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探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49-51页。。

猜你喜欢

思政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