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六方面 全面提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成效
2018-03-29梁莉
●梁 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全面透明规范、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财政部驻四川专员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实施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工作中,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以促进财政制度健全完善、预算管理规范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监管原则,通过抓实六个方面,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全面提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一、强化政治保障,明确监管方向
四川专员办抓住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个关键,在开展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再次深入研读,以培训促学习,以内控促规范,统一思想,明确监管方向。
(一)强化政治意识
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政治保障,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和工作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格局。教育和引导处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党建引领
将党建工作贯穿于绩效评价工作全过程,切实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通过专题组织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以案释纪、以案促教,提醒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通过梳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工作关键节点,提醒外勤工作期间心存党纪党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三)加强政治历练
提升绩效评价工作政治站位,深入领会和学习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管的重要意义,深化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政治性的认识,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政治站位。工作中不仅强化绩效意识,明确绩效要求,提高绩效评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更要锤炼党性,敢于担当,用心做事,履职尽责,增强政治自觉和定力。
(四)促进财政改革
切实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督促地方部门将中央“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专员办开展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推动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进程,优化中央转移支付结构,更能督促地方政府和部门发挥基层优势,在合理配置本区域公共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统筹整合,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提升政府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二、组织保障有力,合力推进工作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充分做好组织保障,建立“内+外”合力监管模式,共同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开展。
(一)办内成立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工作领导小组
办内成立由专员办领导和监管处室组成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权负责四川专员办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工作。办领导统筹研究部署绩效评价工作,加强业务工作指导,综合协调各方关系,掌握全面情况;各处室按照分工梳理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工作程序。开展工作时坚持时间、人员、分工、选点全落实,有机配置和整合全办人员力量,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中青年主力军和模范带头作用。各处室间交流工作经验和工作亮点,协同作战,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对外加强协作,形成绩效评价工作合力
专员办对外加强与四川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在工作准备初期,采取与省级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借助相关部门系统平台发布工作信息等方式,及时向基层部门和单位准确传达绩效评价工作需求,提前掌握基层单位执行政策的第一手情况;工作开展中,与省级单位组成联合评价组,充分关注省级与省以下部门的上下联动,以财政管理的转移支付资金支出路径为基础,梳理各相关部门转移支付资金政策落实情况、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重大经济决策部署情况、财政资金管理情况、评价结论整改落实情况、廉洁自律等情况,有力促进绩效评价工作上下更协调,程序更顺畅,成效更显著。
三、制度保障充分,夯实基础工作
四川专员办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基础工作规范,着力建立完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运行和内控制度体系,强化基础工作管理,建立条理清晰的工作秩序,科学保障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一)制定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工作规范
按照财政部关于做好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制定了四川专员办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工作规范。该工作规范将四川专员办监管范围内的中央下达社保、教科文、卫生、经建、农业等各类转移支付资金涵盖在内,全面概括了绩效管理业务概念和内容,有利于准确把握政策核心内容,理顺业务操作流程,而且通过制定规范逐步构建和完善了专员办多层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即在明确专员办领导和业务处室责任分工的基础上,规范了议事和决策程序、汇报与请示程序、对外签发程序等日常监管程序,强化各处室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主体责任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全办参与的“大绩效”预算管理格局。
(二)做实做细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针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种类多、数额大、范围广、分配环节长、使用渠道复杂的特点,精心准备、合理制定好每一次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方案包含了评价目标、政策依据、评价重点、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对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分工安排、时间步骤、结果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强化方案对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管理,不仅督促与监督业务工作顺利开展,提示工作中遗忘和忽略的细节和环节,培养专员办业务干部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是分步骤按节点考核绩效评价工作完成效果和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准。另外,根据每一次工作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工作方案缺漏,实时补充和完善方案细节,提高方案实际效用。
(三)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在 《财政部预算执行风险内部控制办法》的基础上,按照分岗设权、流程控制、合规运行的原则,制定了《四川专员办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内部控制操作规程》,通过详细描述预算执行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步骤,梳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的主要风险点,突出绩效目标,把握绩效重点,确定风险类别,划分风险等级;通过绘制清晰的绩效管理业务流程图和时间表,明确岗位职责,细化责任清单,形成主体清晰、权责统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保证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四)做好转移支付资金台账管理
制定四川专员办台账管理办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做好台账登记。制定统一的台账记录格式,根据岗位设置和资金文件要素划分为项目名称、来文部门、文号、文件名称、国库科目、资金金额、发文时间等栏次,所有台账记录均在专员办内网电脑上建立了电子文档,方便查阅和统计。按照月度、季度和年度工作要求,在记录动态指标过程数据的同时,提供专员办工作月报、季报和年报的数据来源;专员办开展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预算决算公开和提前下达督导工作时,利用台账数据与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提供数据进行比对,查漏补缺;在开展重大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时,规范的台账记录不仅直观清晰地反映此项资金年度到位、拨付、使用和结存情况,还可以及时展开大数据运用,促进工作便捷高效完成。
四、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评价效能
掌握合理高效的评价方法,是顺利完成绩效评价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四川专员办认真梳理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难度和短板,转变以往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的思维定势和方法,按照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围绕“绩效”做文章,创新评价方法,提升工作成效。
(一)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升评价质量
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通过大数据手段分析整理资金信息,挖掘提炼数据背后的隐藏问题,找出问题症结并分析原因。对涉及政策享受人群人数确认事项,主要运用计算机“查重”技术辅助纸质材料评价,严格比对筛查重复现象,确定重复人数,确认人员身份,极大提升了评价效率,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度。对项目涉及部门的分类评价,先按照“预算、财务、资产、账户”等内容对电子数据进行分条分块梳理,根据每一区块的特点开展“清单式”管理,抓重点,抓细节,强化责任分工。另外,摒弃传统的就表看表工作方式,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不同类型比对,将注重评价具体问题的“微观评价”与重视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的“宏观评价”相互衔接,关注问题发生原因,深究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将单一评价转化为评价调研结合,提高评价效率的同时提升评价质量。
(二)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力求评价结果客观完整
从单一的“看材料”评价方式改为看材料与看实地相结合、听单位介绍与听群众反映相结合、用单位内部材料与用审计人大等外部单位材料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按照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推进工作开展,以各抽评地区自评报告为基础,采取听取自评情况汇报、核对文件资料、抽查资金账册、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和走访等工作方式,客观公正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以现场踏勘时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印证各部门提供的纸质资料是否属实,以实际调查群众评价印证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是否准确,以审计人大开展评价工作情况反馈相关部门工作是否只报喜不报忧,从而形成客观完整的评价结果。
(三)按照简便易行的原则,根据不同评价对象采取不同评价方法
就四川专员办开展的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来说,对财政部门资金管理评价采用资料核对法,通过对资金账册、会计凭证等纸质材料的核查,查看资金分配和管理是否规范;对教育部门项目管理评价采用事实记录法,观察和记录农村学校实施营养餐的实际情况,查看食堂卫生条件,抽样调查学生和家长对营业餐的满意度等;对卫生防疫部门主管事项评价采用量表比较法,根据学生年度体检报告相关指标,将营养餐绩效目标与当期实施效果、历史数据与当期数据、本地区数据与全国数据等进行比对和测评,综合分析政策实施效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行业项目管理开展多样性和系统性评价,也能有效避免采用单一评价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缺乏指导性和公正性的弊端。
(四)关注多部门评价结果,提高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充分关注相关部门监管成果,有指向性地进行结果利用,扩展单一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局限性,整体提升评价成效。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除专员办根据授权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外,各级人大政府部门也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作。特别是部分地方人大和审计部门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为目标,将本区域转移支付资金事项纳入年度重点监管工作计划,开展了有重点、有深度和有成效的工作。专员办可以充分利用部门评价结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予以再次确认,整合资源,提高专员办绩效评价结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五、深入挖掘内涵,强化成果运用
开展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果是否达成设定目标,因此要加强绩效评价成果利用,深刻挖掘蕴含的微观和宏观内涵,发挥财政引导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
(一)通过绩效评价,微观反映资金使用情况
从微观层面来看,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可以反映预算项目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如预算资金使用是否合规,绩效指标是否达标,绩效目标是否完成。针对绩效评价与预算具有同等约束力的特点,合规性评价着重于财政支出资金是否及时拨付、支出是否合规等内容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同时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以是否达到“完整、相关、适当、可行”等绩效目标为标准,对转移支付资金在一定期限内的产出和效果进行比对、分析,为下一阶段编制和分配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提供重要基础和依据。对产出效益完全偏离绩效目标的,坚决予以取消;对绩效不高的,督促及时改进;对绩效管理水平高、支出效果好的项目和地区,建议下一年度资金安排或政策支持上予以倾斜。
(二)以绩效促管理,宏观推进政策完善
从宏观层面来看,提炼加工绩效评价发现问题的原因,可以反映政策执行是否“落地”,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一是从绩效工作目标确立、关键指标制定、绩效工作开展步骤、自评工作客观性和他评工作权威性等方面,反馈现有绩效评价体系是否客观、合理、有效,以此改进工作和提高水平,为建立更加科学、统一、完整的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言献策。二是通过绩效评价调查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关注财政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揭示政策制度漏洞,分析违规问题背后的体制障碍和管理漏洞,为改进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参考。
六、健全完善机制,推进长效监管
(一)建立处室联动监管机制
建立专员办各监管处室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协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实现主要领导亲自抓,业务处室具体干的“一盘棋”工作态势:办领导做好统筹协调和组织保障;牵头处室把握政策导向,明确工作目标,规范工作程序;业务处室做好具体事项绩效评价工作,反馈共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全办共同研究解决绩效评价工作问题,协调绩效评价工作各方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合作机制
搭建四川专员办与四川省财政、人社、卫生等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平台,强化四川专员办与各部门的有效联系,发挥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和财政部门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各部门资源和优势,在明确各部门绩效管理工作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督促财政绩效管理自评体系正常运转,鼓励吸引各部门参与、配合四川专员办开展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真正实现预算绩效全方位和全覆盖管理。
(三)建立绩效评价结果整改督查机制,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敏锐度和约束力
一方面,通过建立问题清单、反馈整改意见等方式,对自评和他评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点,要求被评地区立查立改;对带有普遍性和苗头性的突出问题,要求做好跟踪整改,并通过抓典型促整改的方式要求各部门进行系统自查自纠,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所有整改情况报送专员办备查。另一方面,通过宣讲政策提高部门责任意识,帮助和督促相关部门及人员建立健全工作配套机制,促进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合法合规使用,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价工作水平,增强预算监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