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象似性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析
2018-03-29朱传红
朱传红
在语言研究领域,关于象似性与任意性的争议一直较为激烈,自从弗迪南·德·索绪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语言具有符号的任意性之后,任意性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80年代之后,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对任意性的过度强调在本质上弱化了象似性的本质,同时也割裂了任意性与象似性之间的联系。最近几年,象似性再次成为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许多专家与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语言符号的这种象似性是内在完全一致的,同时,在语言教学中应该利用象似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象似性的内涵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象似性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创始人、著名哲学家皮尔斯提出,指符号或者物体所表述的意义与其本身之间存在一种象似性,其本质在于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随着人们对象似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已经不再局限在语言形式以及内在意义的范畴,而是扩展到体验哲学及隐喻哲学的范畴,成为一种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反映客观事物,同时还可以反映人们对世界主观感知的认知方式。具体来说,象似性就是指语言符号在发音、形状以及结构上所存在的与其内在意义之间相似的属性。
词汇是英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因此,语言的象似性更多体现在词汇层面,例如,可以通过词语的发音联系到词汇的内涵。象似性对于我国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跨语言交际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与二语习得有关的理论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其中以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最为经典。根据克拉申的监控习得理论,必须经过语言输入、语言监控以及语言输出三个不同的阶段才能实现第二语言的习得,其中语言输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语言符号输入后,大脑首先会根据语言符号的外在形象对其内在意义进行初步判别,并根据语言符号的内涵对其进行再加工,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再表达,即实现语言输出。从英语学习的过程来看,词汇在语言输出的环节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学生首先会根据单词的发音、意义以及语法三个方面对词汇进行初步解构,并将这种初步的认知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深层次认知,最终实现对词汇的记忆与输出。由此可见,象似性必然会对学生的英语词汇输出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基于象似性的英语教学策略
(一)语音象似性
英语的一些拟声词与汉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体现了语音的象似性。例如,“giggle”表示“开心的笑”、“m oo”则表示牛“哞哞”的叫声、“cough”表示“咳嗽”,此外,一些词缀在读音方面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象似性。教师在进行这类英语词汇教学时,如果能够从语音象似性入手则能够引导学生快速地实现语言输入,在短时间内提升他们对词汇的理解,实现词汇的长期记忆,从而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在英语中,读音具有象似性的词汇相对较多,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对相关词汇进行详细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词义的象似性
运用词义象似性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单词的不同词义以及不同单词的相同词义进行联想与分析,找出词义之间的联系。例如,“B an k”表示堤岸的意思,因此,必然与流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银行每天存在着大量的现金流动,因此“B an k”有银行的义项。再如,“gli m p se ”“gli mm er”以及“glea m ”等单词都同时具有“gl-”这一前缀,表示发光,因此,这几个词汇的含义都与发光有关系。虽然词汇并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却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词义的象似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语序的象似性
一直以来,英语在语序方面的象似性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从库伯·罗斯与莱昂斯分别提出“我第一”以及“以自我为中心原则”之后,语序方面的象似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语序的象似性其实是指语言表达需要遵循特定的顺序,但是这种顺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不同的,既可以采用前后相同顺序,也可以采用上下一致顺序,例如“fro m birth to death”“fore and aft”。在英语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也会遵循特定的顺序,例如“father and m other”“bo y s and girls”等都遵循了男在前女在后的顺序。由此发现,英语语言结构本身与概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象似性联系,同时这也是英语认知规律的真实反映。这种语序之间的象似性并不仅仅局限在一个语句当中,还可能存在于整个段落以及整个篇章中。教师在进行这些短语与句子的教学时必须遵循英语语言的真实本意,引导学生从语序的角度认识其真实内涵,并采用类似的语序进行语言输出,利用象似性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语法隐喻的象似性
隐喻是任何语言都存在的一种现象,一般情况下,将语言的文字与真实内涵表达相一致称为一致式表达,将并不完全一致的表达称为语法隐喻。语法隐喻是不同国家与民族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由于认知方式以及表达习惯而产生的一种特定语法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语法隐喻的理解往往存在难度,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并不具有英语生活经验,因此,对于这种文字与真实内涵并不完全一致的表达方式在认知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但是,对英语语法隐喻的内涵进行分析则可以发现,文字与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之间虽然不是完全一致的,但这种联系却是经过了一定的心理联想才实现的,其本质是日常生活中大家依相对熟悉的事物来认识不熟悉的事物或概念,二者之间的这种联系被称为语法隐喻的象似性。
在英语中语法隐喻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口语交际中,包含英美文化的语法隐喻现象更多,如果学生无法了解语法隐喻的真实内涵,则必然会在沟通与交流上存在困难。如果教师从语法隐喻的象似性入手,则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语法隐喻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教师必须将本体域中的内容投入到目的域中,从而提升学生对英语语法隐喻的认知,并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其中概念的认知与理解,从隐喻层面理解其真实内涵,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象似性并不具有强制规则的属性,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切忌生搬硬套。
[1]李霄翔.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J].外语界,2016(3).
[2]毛平.再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以英语方位词“U P/D O W N”和汉语方位词“上/下”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4).
[3]朱淑媛.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改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概念隐喻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证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