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2018-03-29蔡全忠

成功 2018年7期
关键词:边形预设课件

蔡全忠

新沂市瓦窑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亦然,教师要在课前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而,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不可能总是沿着预定的路线一成不变地向前推进,它总会随时随地地“生成”一些问题或现象。“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效地处理“预设”与“生成”,都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有效教学的保证:潜心研读教材,精心做好预设

潜心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现状,精心做好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一堂成功的课总是凝聚着教师的智慧与心血。课前,教师用心去解读、整合教材,选择教法,优化策略,教学设计能力自然会得到锻炼。由备课到上课,实质上是教师将自身所拥有的教学能力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比如,在“圆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打开了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的课件。面对课件中所呈现的图形,学生很容易理解“圆周长一定处于圆的内接正n边形的周长与外切正n边形的周长之间。因此,圆周率 一定处于上面两个比值之间。”演示过程中,随着n的不断增大,图形也在发生着变化,愈来愈接近圆形。当笔者运用键盘输入,直接将边数n调整为100,此时圆的内接正n边形及外切外切正n边形都已接近这个圆。当切换为1000的时候,圆的内接正n边形与外切正n边形几乎重叠在一起,且它们的周长与圆的直径之比的差距也在缩小。

上述案例中,笔者运用几何画板软件中的“迭代”功能制作了一个课件并在课堂是适时演示。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课前的精心设计,课堂上面对课件,学生对圆周率的含义、极限思想及两边夹逼原理等数学知识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等有了深入的理解。数学图形与符号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学生目睹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演变与推导的过程,真切地感悟了数学的奥秘,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够促使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彰显了《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体验数学”的理念。

由此可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解题的“训练场”,更是促进学生思维不断走向深入的“驱动器”。导学案的设计,不仅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去搜集、整合素材,而且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去科学地组织素材,根据学生的能力现状去预设并优化教学流程。

二、有效学习的体现: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和精彩的课堂生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参与学习是他们的权利,教师不仅不应无情地剥夺,而且要为他们创设乐于探究、勇于展示的平台。有了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和精彩的课堂生成,教学才是真实的、有效的;也只有思维的真正参与,学生头脑中才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促进课堂生成的出现。数学课堂教学流程,不必追求完美流畅,也不必追求师生对答如流,但不能不追求思维的深度参与和广度的拓展。

数学是一门思维体操,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思维。《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使之在解决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等实实在在的数学实践中获取丰富的体验,进而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在此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师务必改变片面追求标准答案的倾向,注重探寻答案的过程,引领学生去亲身经历,让探究的过程铭刻于心,让精彩的课堂生成,真实地暴露学生内心的困惑与真实的思维路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关注、重视与利用生成,为课堂打造更多的精彩。

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平移”这个问题时,笔者借助课件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cm,AD=2AB,E、F分别为AD及BC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尽管笔者在课件中作了充分预设,但是课堂上并没有急于使用课件演示解题的思路,而是让学生先自主思考,而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彼此分享解题思路;接下来,小组推荐代表上台陈述解题思路,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笔者才操作键盘,让屏幕上扇形区域的阴影部分缓缓地向左平移,直至与左侧的阴影部分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正方形。此时,所有学生豁然开朗。

审视上述的教学流程,笔者作了精心的预设。在教学环节有序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先是对课件“按兵不动”,让学生自主交流与汇报,将自己“生成”出来的一些想法逐一表达出来,之后才操作课件进行动画演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上演着“教案剧”,让学生当作“隔岸观火的看客”。

三、有效生成的把握:重视课堂生成但不可以恣意发挥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真正参与,有价值的生成也离不开教师的用心点拨与把控。追求有效的教学一要重视预设,二要关注生成,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精心预设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而课堂生成则是有效学习的一个体现。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将课前的教学设计转化成教学行为,课堂上的生成总是在经意间闪现。教师应为即时生成留下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重视与捕捉课堂生成资源,为我所用;但也不能对生成处理得过于随意,任其“恣意驰骋”,让无意义、无价值的生成充斥课堂,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环节的推进。漫无目的、天马行空般的教学,是不能收到理想效果的。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对生成的重视与调控,把握好生成之“度”。课堂生成需要教师去睿智、理智地把握时机,科学调整预案,绝不容许因对课堂生成的片面理解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低效化。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彰显的是教师的设计智慧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既要作好科学、充分的预设,也要密切关注即时生成,关注学生真实的思考与探究的过程,让“预设”与“生成”共同铸就课堂的精彩。

猜你喜欢

边形预设课件
组合循环生成法在柯克曼三元系中的应用
Q22、Q25 mmCr- Ni-Mo、Cr-Ni-W系列正七边形中空钎钢的研发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个与正n边形面积有关的问题的几何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