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8-03-29

船舶职业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不端学者

周 莹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学术和信息变得愈加透明,人们获得信息资源变得易如反掌。但与此同时,社会风气不正和心态浮躁等因素,却催发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高校作为学术研究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现今,抄袭现象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中却占有较大比重,有些学者由于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缺乏而发生的不端行为,严重降低了学术水平,影响了学术形象。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学术不端的治理和学术发展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目前被人们所熟知的为文章抄袭、文章代写、文章代发、学术证书造假、私自篡改数据和发表虚假学术报道等具有不良社会影响的现象。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某些学者故意进行的“一稿多发”、对研究的原则缺乏了解所犯下的技术性失误、违反一些规范而发表的文章等也是学术不端行为的组成部分。

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看来,学术不端行为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而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也是呈现一个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对于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这两种层次是比较难以分辨的,因为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有些难以区分作者究竟是故意抄袭还是无心之举。

目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文章抄袭、剽窃,即选择他人文章,对其数据、主要内容稍加修改就增加到自己的文章中,更有甚者,直接对原文章进行复制和粘贴;第二,一稿多发,即对一篇文章稍加改动,形成多篇“不同”文章而进行发表、刊登;第三,伪造参考文献和注释,即随意在文章后增加文献,或不标注出文章所引用的理论或研究成果;第四,论文买卖,即寻找“枪手”为自己完成文章,这也是最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2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原因

2.1 研究人员文化素养不高

最初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往往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形成成果后发表文章。然而,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时代更迭加快,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不断考验着学者们的道德和耐心。一些学者,禁不住外在物质的诱惑,不再专心去研究来充实自己,反而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文化素养不进反退的现象,而这些人的不断增多就拉低了研究人员的文化素养。还有一些学者急功近利,为了金钱和地位,剽窃、抄袭他人的文章去发表作为手段,抛弃了一个学者应当拥有的淡泊名利和自由、包容、开放的精神。一旦“假文章”成功发表,便会再也无心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术界的混乱。

2.2 学术期刊监察力度不够

学术期刊作为学者发表论文的主阵地,其监察力度不够严格,是造成现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主要原因。同时,学术论文发表之前要经过严格检测,但部分学术期刊却没有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这也造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学术期刊应严格检查、审核所需发表的文章,坚决抵制剽窃、抄袭、文章买卖和虚假研究,建立起一个完善、公正的防止高校学术行为不端行为的体系,使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无空隙可钻。

学术期刊编辑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是影响期刊监察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拥有过硬的鉴别洞察能力,承担起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责任。一名优秀的编辑是不会让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而是会不断地同作者联系、商量,甘愿并且乐于为他人做嫁衣。对于高校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授或学者,期刊编辑尤其要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不可以对这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绿灯”放行。这会让高校内的普通教职员工认识到发表学术论文需要经过严格审核,无形之中就会让他们恪守职业道德,减少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2.3 学术研究太过艰难

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研究、探索、实践、求真的艰难过程,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会导致人的情绪出现一些起伏、甚至大起大落,这也就需要研究人员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来抵制诱惑。学术研究虽然艰难,但作为一个学者就要经得住其中的各种磨难,不能因为过程枯燥而去抄袭、剽窃,给自己也给他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3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对策

3.1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国家应出台专门性的法律和法规,对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作出明确的含义及治理程序,给出相应的司法解释,明确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度,分清违法与违规的边界,不给投机者任何投机取巧的机会。同时应设立《举报人保护法》,保护举报人的安全及合法利益,这样有利于全民监督,使得个人及组织举报学术不端行为有据可依。

3.2 加强期刊编辑评审力度

我国目前可以说是知识型社会,对于学者的专业教育桁架重视。培养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审查能力也是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之一。期刊编辑要有系统化的审查程序,在审稿制度方面加强建设,完善审稿流程。在审稿专家选择上要精益求精,选择专业性强、知识底蕴丰厚的专家。在评审制度上选择匿名评审,最大化地保证审稿的公平与公正。在根本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的发表,那么科研人员就不会想着去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3.3 倡导严谨的科学精神

倡导严谨的科学精神教育、提高学术研究者的创新精神也是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之一。学术成果需要学者去研究,所以学者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只有拥有了创新意识和较高素养,才不会去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也只是学者自身的个人行为,如果其自身文化素养高、自控能力强且具有不怕吃苦的精神,那么学术不端的行为也就不会发生。高校的学术研究行为是创新和道德的传承,然而现今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形势也是不容乐观的。毫不夸张地说,学术不端行为在高校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它的队伍也在日益壮大,这将会对社会造成各种不良影响。因此,大力净化高校的学术氛围,倡导严谨的科学精神已经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增加,也证明要禁止这些现象仍任重而道远,研究人员文化素养不够、学术期刊监察不够严格、科学研究太过艰难和学术评价体制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去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却需要社会各界和学术界各方一起共同努力,积极、长久地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让高校回归到之前那种纯粹、干净和自由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不端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者介绍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