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循环经济创新实施城市中水综合利用的探讨

2018-03-29叶运弟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1期
关键词:用水净化污水

叶运弟

(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广州 510095)

绿色循环经济是我国当前积极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耗能少,经济效益较高,可持续性强,对于经济的稳步提升和循环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必须强化的内容,因为通过创新,技术、理念等会有全面的进步,资源消耗量会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就城市发展来看,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必备资源,其综合利用效果较弱,就会削弱水资源本身的价值,这对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城市要积极进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这样可以提升其利用效率,降低浪费,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基于此,开展绿色循环经济创新背景下的城市水综合利用研究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城市水综合利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市水综合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人们应认识到城市水综合利用的价值并持续利用这种价值,提升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城市水综合利用对经济发展来说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1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做到资源和能源的低消耗。水资源是生产和生活的必要资源,过去,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都存在较多浪费现象,这种现象和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来看,实现城市水的综合利用,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消耗,符合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1]。换句话说,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目的就是要达到经济的绿色发展。

1.2 提升经济发展效益

虽然目前水费较低,但是在大量浪费的情况下,家庭和企业还是会产生一笔不小的费用[2]。强化城市水的综合利用,将浪费水的行为进行综合控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本消耗会更少。在经济价值一定的情况下,成本消耗得到压缩,利润水平会明显提升。因此,城市水的综合利用有效地提升了经济发展效益。

2 城市水综合利用系统要素

城市水的综合利用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这个系统完整,水利用的最终效率才会提升[3]。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会涉及四个要素,科学掌握这四个要素并安排其具体的行为顺序,人们就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其在城市水综合利用中的价值。

图1 城市水综合利用系统

2.1 水收集

从图1可以看出,在城市水的综合利用中,第一个要素是水收集,其是城市水综合利用的基础。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工作做得比较突出,但是工业污水和自然降水的收集存在严重的欠缺。目前,城市工业废水大都经过处理后直接排放,使得中水没有进入回收利用系统。所以,城市工业用水存在利用净水、排放污水、再用净水、再排污水的恶性循环,工业污水的净化利用效率极低[4]。大多数城市没有构建专门的自然降水采集系统,使得大量可利用水资源流失,这对于城市水的综合利用是十分不利的。

2.2 水净化

城市水要实现综合利用,其必须符合基本的利用标准,否则会影响人体健康。城市用水可以分为三类,即一类饮用水、二类生活用水和三类工业用水。在处理废水和雨水时,人们要按照这三个类别的标准分开进行。如果净化和处理没能达到饮用水的级别,就只能将处理后供给到生活用水系统中[5]。同样,如果工业用水处理后无法满足再次使用的标准,那么需要对技术等进行优化,提升处理效果。简言之,水净化一定要按照标准执行,这样,净化后的水才能够满足饮用、生活等需求,进而实现其综合价值。

2.3 再分配

从目前城市水处理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同一城市中,负责净化和处理用水的企业往往不止一家。污水处理企业规模不同,其水资源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不一样,所以会出现收集水量和处理水量不平衡情况。例如,某市A企业和B企业都能够进行水收集和水处理,A企业的收集量是B企业的1.2倍,但是处理量只有B企业的82.75%。A企业需要服务的区域面积相较于B企业更为广阔。水收集、水处理和水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如果得不到解决,城市水的综合利用便无法实现,污水处理企业应综合布局,实现处理水的再分配,从而有效解决用水矛盾,提升城市水综合利用效率。

2.4 有效利用

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影响城市水利用效率的因素有两个,即管道因素和人员问题[6]。首先,用水管道的不畅或不完整都会影响具体的利用效率,所以在城市水综合利用中,人们需要对管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其次,城市水综合利用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需要调查人员和水厂工作人员等通过信息传递进行具体判断,如果人员问题严重,信息判断失误会普遍存在,这会影响处理水的有效利用。因此,在城市水综合利用的过程中,污水处理企业要加强污水管道和人员的管理,从而提升城市水综合利用的具体效果。

3 城市水综合利用系统构建

城市水要实现综合利用需要经历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会涉及多个系统。所以,构建并完善城市水综合利用系统,其利用效率会得到显著提升。

3.1 利用多种方式构建城市水筹集系统

城市水要实现综合利用,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对水进行收集。水收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城市生活用水的收集[7]。其主要通过城市排水管道的全面铺设和有效性连接,理由管道将城市生活用水集中到某区域,以实现水收集的目的。二是工业用水的收集。城市工业用水一般为重污染水,这部分水的处理要比生活污水更复杂,所以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系统对其进行收集,这样可以避免收集水的整体质量下降。三是自然降水的收集,包括雨、雪、冰雹等。自然降水基本为无污染水,可以实现集中利用,所以利用城市下水管道将自然降水进行引流,使其进入城市供水系统,这样其收集目的就可以实现。简言之,城市水要提升综合利用率,就必须减少浪费,水收集是减少浪费的第一步,所以系统要建立完整。

3.2 强化收集水的净化和处理

在城市水的综合利用系统中,第二个重要的系统是净化和处理系统。从具体的分析来看,收集水的种类不同,其净化和处理也不同,所以具体的收集水需要具体对待。生活污水的污染成分主要是生活垃圾、细菌、微生物等,在处理生活污水时,人们主要利用过滤和消毒,并做好必要的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这样处理后水质便可达标[8]。而工业污水的金属元素含量较高,人们在处理时需要做具体的测试分析,获得准确的结果后,根据金属元素的特点投加相应药物,然后配合一系列净化处理措施,使其处理效果达到基本排放要求。自然降水的处理主要也是过滤和消毒。总之,不同的收集水其处理和净化的具体步骤和手段不同,所以分别构建净化和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水处理成本过高。

3.3 做好处理水的科学分配

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第三个重要的系统是分配系统。分配系统就是对处理后的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其在自身应用标准下实现最为有效的利用[9]。简单来讲,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自然降水,处理后都能实现循环利用,但是其污染程度不同,处理后的具体可利用等级也不同,所以具体要在什么范围内进行处理水的利用,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一般而言,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在处理后能够达到生活用水的一般标准,所以利用管道将其配入城市供水系统,其再利用可以实现;工业污水处理后也能够达到工业用水的标准,所以将其配入工业供水系统,其便可以循环使用。综合来讲,明确处理水的等级,然后将其做合理的分配,在分配基础上构建给配系统,这样处理水的分配效果会更好。

3.4 提升处理水的利用效率

提升处理水的利用效率是城市综合水利用的最后一步,其间要构建两个系统。一是配给系统。构建配给系统构建时,配给系统需要和分配系统相连接,其主要任务是将分配系统分配到各区域的处理水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使其进入居民供水系统。同时,人们需要对配给管道、人员等进行优化,提高配给效率。二是调整系统。调整系统主要作用是当供水配给出现供需不平衡时,对配给进行优化调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因此,优化配给,发挥调整系统的作用,城市综合用水的效率会更高。

4 结语

绿色循环经济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倡导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对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创新中的城市水综合利用,可以更好地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建设的价值。

1 朱永坤.基于绿色循环经济创新实施城市中水综合利用[J].黄金,2016,37(3):74-76.

2 李飞虎,李 瑛.广义循环经济视阈下城市发展的绿色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5):14-16.

3 刘 慧.城市中水再生循环经济一体化系统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197.

4 李 妍,狄彦强,张宇霞.广西某绿色建筑小区中水综合利用方案及分析建议[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4(3):98-101.

5 王士举,李洪良.循环经济视角下衡水市绿色发展战略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497.

6 宿 晓,王普查.基于循环经济的中水项目PPP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35(10):22-27.

7 杨 倩,吕 伟.基于循环经济的国内外生态城市对比研究——以美国伯克利和天津中新生态城为例[J].城市地理,2016,(20):40.

8 吴小金.化工和石化工业中水循环经济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5):52.

9 郝蕴川.关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4):1-4.

猜你喜欢

用水净化污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节约洗碗用水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多功能净化机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