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讲”正名

2018-03-29特级教师白金声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注入式满堂灌枫林

◇特级教师 白金声

日前,我在某校听课,对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学杜牧的 《山行》感触颇深。请看如下片段:

师:同学们,“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是什么意思?

生:把屁股放在枫林的树墩上。

师:不对。

生:乘坐的意思。

师:也不对。

生:座位。

师:更不对。

(生面面相觑)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这里的“坐”当“因为”讲。整句诗的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黄昏时的枫林。

(生恍然大悟)

“坐”是古今意思变化比较大的字,学生以今度古,说出几个似是而非的解释,无可非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位教师硬让刚开始学习古诗的小学生准确无误地说出“坐”的意思,倒是滑稽可笑。

评课时,我问这位教师:“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学生‘坐’字的意思,而乱让学生猜谜,无端浪费时间呢?”教者振振有词地说:“新课改不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要少讲吗?”听了教者的这番话,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很显然这位教师把“讲授法”与“满堂灌”混为一谈了,怕一提“讲”字便有“注入”之嫌,我看这大可不必,我们不能“谈讲色变”。我认为,教学是不是“满堂灌”“注入式”,不在“讲”的本身,而在于教者的“讲”是不是得法。违背“讲”的要求,可能成为“注入式”;合乎“讲”的要求,就具有启发性。大量实践证明,阅读教学离不开“讲”,诸如介绍时代背景、叙述事件过程等,很多教学环节都需要讲。

“讲”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古今中外一些语文教育大家对“讲”都给予充分肯定。清代王筠说:“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不讲,是念藏经也。”叶圣陶指出:“学生不能理解者要讲,理解而不透者要讲。”叶圣陶又说:“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能不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什么也不讲,任凭学生一读到底,一议到底,一练到底,或者大搞“十万个为什么”形式主义的提问,那么教学也就不成为教学了。

在教学中,为什么非“讲”不可呢?第一,小学时期的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较差,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正在发展,书面语言刚开始学习。在这个时期,要求儿童阅读的教材,无论从内容上说,还是从记录语言的文字上说,都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儿童才能顺利地进行学习。第二,“讲”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深刻性,又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突出重点、难点,节省教学时间。第三,“讲”还可以避免情绪中断,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讲”能够更好地显示教师在知识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开发。

当然,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读”,“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那种不切实际、四面出击、一“讲”到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讲”要捕捉最佳时机,创设适宜情境,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讲”的方式,或娓娓动听地叙述,或生动形象地描绘,或鞭辟入里地议论,或条理清楚地说明。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通其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陶冶感情,砥砺意志,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讲”不是洪水猛兽,在阅读教学中,要给“讲”一席之地,教师要名正言顺地“讲”,理直气壮地“讲”。

猜你喜欢

注入式满堂灌枫林
衢州市枫林机械有限公司
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学习
枫林建社30周年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向40分钟要质量
浅析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红外导引头注入式闭环试验的边界能力及一致性
望海潮·枫林谷
旁河注入式水库在黄土高原山区型河道调蓄工程中的应用
改进注入式混合有源滤波器的研究与仿真分析
枫林夕照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