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宁马铃薯晚疫病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

2018-03-29柯莉萍胡永松陈余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威宁日照时数晚疫病

柯莉萍,张 艳,阎 廷,聂 祥,胡永松,陈余明

(1.贵州威宁县气象局,贵州毕节 553100;2.毕节市气象局,贵州毕节 551700)

引言

农业是威宁主要经济支柱。近10年来,威宁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 100km2左右,年产量270万t左右,马铃薯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频次高,造成的危害大,晚疫病发生重的年份马铃薯能减产1/3甚至更多。阴雨日多,湿度大,气温适宜,日照时数少是造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马铃薯晚疫病与气象条件相关性进行研究,对威宁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威宁县草海镇白岩村、启噶村海拔高度2.2km,直线距离10km,本文利用2010年~2015年威宁马铃薯晚疫病侵染资料和相应时段内威宁气象站的降雨量、相对湿度、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Fisher线性判别法建立预报模型。

1.1 威宁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情况

2010年~2012年威宁县草海镇白岩村,2013年~2015年威宁县草海镇启噶村5月1日~8月31日马铃薯生育期,各月均发生晚疫病,主要集中在6月~8月,2010年晚疫病发生侵染57次,2011年发生侵染22次,2012年发生侵染71次,2013年发生侵染30次,2014年发生侵染34次,2015年发生侵染29次,其中2012年侵染极重25次,2012年气象条件比较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发展。2011年发生晚疫病侵染的次数较少,相对来说,气象条件不利于发生。

1.2 气象条件分析

马铃薯晚疫病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其病菌的传播靠雨水和气流,威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农作物的发育生长主要集中在5月~9月,农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在此期间,通过分析马铃薯晚疫病与生长发育期的平均降雨量、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温度具备的条件下,连续性阴雨天气、多雾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

1.2.1 气温

气温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基本条件,统计计算2010年~2015年5月~8月逐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与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发现,平均气温在一定范围内与晚疫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气温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威宁当日平均气温为10~20℃时发生晚疫病的概率最大。

1.2.2 降水量

通过对2010年~2015年5月~8月日降雨量与晚疫病的发病率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和检验不同日降雨量情况下晚疫病因子的差异,日降雨量小于10mm发生晚疫病比例为24%左右,10~20mm发生比例为37.5%左右,20~30mm之间为50%,30~40mm之间达到90%以上,高于40mm为33%左右。不同日降雨量发生晚疫病有显著差异。因此日降雨量为30~40mm时发生晚疫病的概率最大。

1.2.3 相对湿度

生育期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程度与相对湿度紧密相关,它们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湿度越大,发生晚疫病的概率越大。通过研究发现,日平均相对湿度为10%~60%之间,发生晚疫病的概率很小,基本为零。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0%以上时,发生的概率呈线性的递增趋势。有专家研究在7月~8月份,连续3~4天空气湿度超过72%,10天内就可能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

1.2.4 日照时数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当日照时数小于5h,发生晚疫病的概率最大,5~10h之间次之,高于10h发生晚疫病的概率最小。

1.2.5 日平均风速

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靠气流和雨滴,风速过大,相对湿度变小,不利于病毒的发生和流行,通过对日平均风速分析,日平均风速1~3m/s晚疫病发生的概率最大,高于3m/s发生的概率较小。

2 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模型的建立

2.1 组平均值的同等检验

为了检验各个变量在两个组别(未发生晚疫病与发生晚疫病)中的显著性差异,因此进行组平均值的相等检验。

表1 组平均值的同等检验

表 1是对各组均值是否相等的检验,从显著性来看,3 个变量在不同组中的均值,除日平均气温外,其他变量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2 总体协方差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该样本是否适合做贝叶斯判别分析,通过 Box’s M(B)协方差检验如下:

表2 测试结果

检验等同物填充协方差矩阵的空假设。

表2是对各总体协方差阵是否相等的统计检验,由 F 值及显著性得知,各总体协方差阵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别,故适合作贝叶斯判别。

Fisher 判别系数用来直接进行一个案例的判别。只要把案例的原始变量代入,其中最大的一个值所对应的分组便是判别分组。

表3 分类函数系数

Fisher 的线性判别式函数

第一组(即没有发生晚疫病)的分类函数为y1=1.737x1-0.086x2+1.301x3+2.235x4+4.297x5-74.328

第二组(即发生晚疫病)的分类函数为y2=1.953x1-0.086x2+1.379x3+2.120x4+3.999x5-82.923

2.3 判别分类结果

根据以上的判别函数对所有样本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表4 分类结果 a

根据表4可以得知,针对没有发生晚疫病情况的案例,判断准确率达到 66.3%;针对已发生晚疫病情况的案例,判断准确率达到 88.2%。总体来看,判断准确率达到 72.1%。

3 结论

马铃薯晚疫病日平均气温在10~20℃呈正相关;马铃薯晚疫病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在60%以上相关性呈线性递增;日照时数与马铃薯晚疫病呈负相关,日照时数低于5h,发生晚疫病的概率最大;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经检验总体预报准确率72%左右,预报准确率较高,能满足业务需要;当函数值y1大于y2时,发生晚疫病的可能性小,反之,发生晚疫病的可能性大。

[1] 詹金碧,江健,石声俊,等. 部分马铃薯主栽品种田间抗晚疫病性初步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03):47-48.

[2] 袁军海.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南京农专学报,2003(02):46-50.

猜你喜欢

威宁日照时数晚疫病
福州市近70年日照变化趋势分析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贵州威宁一次雹暴过程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20年曲麻莱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山西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1963—2016年久治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