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引平行线 妙求线段比
——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线段比值求解的“一招制敌”术

2018-03-29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龙塘学校

数学大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分点平行线比值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龙塘学校 章 林

对于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线段比值问题的求解,“梅内劳斯(Menelaus)”定理可以说是一个“一招制敌”的绝技,但是在中学阶段,梅内劳斯定理既不属于课标和教学要求,初中生也不易掌握。除却梅内劳斯定理,还有一种“一招制敌”的绝技可以轻松解决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线段比值问题,这种方法就是:巧引平行线,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而求比值。本文试以一道中考试题为例,详述在三角形背景下求线段的比值问题中,如何巧引平行线,妙求线段比值的“一招制敌”术,并在解题“竞技”中应用之。

一、基本结论

在三角形背景下,与线段比值有关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两条:

【结论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证明略)即:如图1,图2,图3,在△ABC中,DE∥BC,分别交直线AB、AC于D、E,则有

作为特例,还有下面的结论:

【结论2】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几何语言可表示为:(如图1)若DE∥BC, D为AB中点,则E为AC的中点。

二、基本图形

在结论的三种情形中包含两类基本图形,不妨称为“A”字形(如图1)和“X”字形(如图2)。在这两个基本图形中,均有:

三、方法解析

在三角形背景下求线段的比值,往往需借助于相似三角形,而平行线是构造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如果图中已有平行线或相似三角形,则只需找到图中的“A”字形和“X”字形图,若没有平行线也没有相似三角形,则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再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线段比值的求解。那么如何巧添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呢?下面以一道求线段比值的中考试题为例,详细剖析添加平行线的方法。

【引例】如图4,已知△ABC,延长BC到D,使CD=BC。取AB的中点F,连接FD交AC于点E。(1) 求AE∶AC的值;(2)若AB=a,FB=EC,求AC的长。

【解析】这里重点解析第(1)题。图中没有相似三角形,也没有平行线,要求AE∶AC的值,可以构造相似三角形进行直接求解或间接转换。我们看到图中有6个标出的点,分别是A、B、C、D、E、F。我们从其中的任一点出发,看看能否作出和已知线段(直线)平行的直线,从而构造出相似三角形。

先从点A开始,我们发现经过点A可以作出FD的平行线(如图5),交BD的延长线于点K。在这个图形中蕴涵着以下两个“A”字形的基本图形,分别如图6和图7所示。

在图6中,由AK∥FD,F为AB的中点可得D是BK的中点,又由C是BD中点可得CD∶CK=1∶3, 结合图7可得CE∶CA=1∶3,所以AE∶AC=2∶3。

另一方面,经过点A还可以作出BC的平行线,并与DF的延长线交于点K(如图8)。在此图形背景中,隐藏着下面两个“X”字形图,分别如图9、10所示。

在图9中,由AK∥BD,F为AB的中点可得F是DK的中点,可得△AEK≌△BFD,所以BD=AK;又由C是BD中点可得CD∶AK=1∶2,结合图10可得CE∶CA=1∶3,所以AE∶AC=2∶3。这样,从点A出发可以引出两条平行线,相应地产生了相似三角形,再挖掘其中隐藏的“A”字形和“X”字形图,可以使问题轻松解决。

类似地,我们可以选取点B,以其为起点,可构造出两个图形(如图11、12)。选取点C,以其为起点,可构造出两个图形(如图13、14)。选取点D,以其为起点,可构造出两个图形(图15、16)。再选F,类似地可构造出三个图形(图略)。

四、方法归总

把从不同的点出发,引平行线进而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所有情形归总起来列成表格:

起点 A B C D E F 合计种类 2 2 2 2 0 3 11

这样,就有11种不同的添加平行线的方案,从每个点出发都可以引出两条(或多于两条)平行线,不过此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这里除了点E外,由其余各点引出的平行线均能与已知条件“CD=BC,F为AB的中点”沟通起来,或多或少地与比值有所牵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正如打算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来证明 “两条线段相等”,而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不能把需要证明相等的两边作为全等条件一样。这里我们不妨把点E称为“动”分点,而与之相对应的分点(包括线段的端点)称为“静”分点,我们据此得出下列规律和步骤:

(1)找出图中的所有分点(含线段端点),区分“动”分点和“静”分点;

(2)以每个“静”分点为起点,引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3)在图中找出“A”字形和“X”字形图,并把它们从背景图中分离出来;

(4)根据“A”字形和“X”字形基本图中的基本结论,综合求出待求的比值。

五、应用举例

例1 如图17,△ABC中,BD∶DC=1∶3,AE∶ED=2∶3,求AF∶FC。

【解析】在A、B、C、D、E、F六个点中,点F是动分点,点A、B、C、D、E都是静分点。因此我们分别以A、B、C、D、E为起点引平行线,可以构造出以下图形(如图18、19、20、21等等,由于类同上述例题,所以构造出的其余图形不再画出)。这里同样有不下于10种引平行线的方法,最终可求得AF∶FC=2∶9。

图 17

图 18

图 19

图 20

图 21

例2 如图22,在△ABC中,AB=AC,D为AB上的一点,E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BD,连接DE交BC于点P。

(1)求证:PD=PE;

(2)若CE∶CA=1∶5,BC=10,求BP的长。

图22

【解析】(1)略。

(2)由于题中已知线段BC的长,欲求BP的长,只需求出BP∶BC的值即可。

观察图中的A、B、C、D、E、P六个点,点P为动分点,其余都是静分点,因此尝试从其他几个静分点出发引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分述如下:

图 23

图 24

图 25

图 26

①以A为出发点,有如图23、24所示的两种构造方法。

②以B为起点,有如图25、26所示的两种构造方法。

以C、D、E为起点的构造方法类同,图略。

上述10种方案所构造的图形中,均包含有“A”字形或“X”字形基本图,通过分析其中的比例关系,不难求出BP∶BC=3∶5,所以BP的长为

数学解题能力的修炼和提高,得益于解题方法的积累和总结。在平时解题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就题论题,为解题而解题,也不要追求多解的数量,而要注重“多解归一”。文中所述各题,都是通过引平行线,进而对复杂图形进行拆分,利用其中的“A”字形或“X”字形相似,最终求出相关线段的比值。多角度地看待同一个问题,或同一角度看待不同的问题,最终达到“一题多解”或“多解归一”,这是修炼解题基本功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只有在解题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和训练,才能使他们逐步提升能力,最终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绝技,从而在解题竞技中“一招制敌”。

[1]罗峻,段利芳.一道平行线问题的证明、演变与运用[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19).

[1]卢彩霞.利用解决平行线中拐角问题的方法求解折线成角问题[J].吉林教育,2017(37).

猜你喜欢

分点平行线比值
平行线
来自低谷的你
定比分点之换底分点伸缩法
五禽戏“动作节分点”划分与学练建议(三)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