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入深”
——例谈难题的弱化及解答
2018-03-29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高三蒙香含
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高三(5)班 蒙香含
难解的题目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因繁而难,表现为题干冗长、线索繁复;二是因难而难,表现为题干过简、无从下手。前者只需耐心剖析,从中获取、简化有用信息大多可解。后者的“无从下手”或是因为题干线索之间的关联难以找寻,或是因为题干中需要证明或求解的结论所涉及的范围过于宏大。对于此类问题,解答的不二选择是将其弱化为方便观察解决的子问题,再通过子问题得到适用于原规律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某网友高额悬赏的一个题目:
如图所示,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有一点P使得PA+BC=PB+AC=PC+AB,求证:(a+b+c)+2c。
乍看这道题目觉得应该能力所及,但真正上手就觉其形态复杂又无从下手,与教师争论后觉得应该将其弱化处理,将“任意锐角”条件弱化为“等腰锐角”条件,这一改变使寻找点的位置变得容易操作,于是顺利得到如下的解答。
如右图,易知点P位于底边的垂线上,不妨延长AP交BC于点D,且设PD=x,则又因为PA+BC=PB+AC,故有
易解(所谓易解,其实不太容易,应将未知数分居两侧,这样平方后可消除,即如下配凑:
点P固定后,即条件1运用完毕,可从结论入手进行化简工作,为了更好更方便地完成以下更为复杂的简化过程,需要做如下准备条件:
很显然PD=x为△PBC的高,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处理左式,有:
运用半角公式及上文四个准备条件,对等式右边整理,易得:
显然“左边=右边”,弱化后的命题得证。下面将运用上述原理对其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和证明。上文得证的原因是点被固定并成功与结论建立联系,故原命题如能得证首先要确定点的位置,将运用解析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如下:
理论上解方程即可求得未知量确定点P的位置,并沿上文思路继续下去。但由于计算量过大,结果过长,不具一般结论的特性,故只在此举例做算理上的分析。
由上述理论可知B(0,0),C(7,0),A(3,4),应用条件,即代入上述方程可得:
由于无法进行精确计算,故其结果的正确性使用计算机验证有:
经验证符合上述比例关系,故该题目已得以证明。
综上所述,再难的题目经过弱化后的子问题都是易于解答的,将子问题的解答方法进行调整处理,便可使我们找到解决母问题的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应用数理软件帮助计算。与我而言,找到解决一道难题的正确思路,相比于计算出最终结果而言更为重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柳暗花明又一村。
(由于计算量较大,所以此处计算使用了计算机,且结果精确到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