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下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探究

2018-03-28曾志勇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农产品

曾志勇

摘 要 当今综合国力的强盛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的物流形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在国家倡导建立生态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逐渐树立起高效、便捷、自然、健康的生活态度,新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应运而生。基于此,立足当前农产品物流产业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态势中的现状,尤其是农村智慧物流对物流需求和物流发展空间的定位,需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相结合,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在各个地区运行的物流能力,提出有利于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规划思路。

关键词 大数据;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67

1 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内涵与主要特征

大数据时代指的是用一种新的处理模式进行巨量资料处理与运用的时代。大数据的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多样的形式,高速的运营,海量的信息,高深的价值。大数据也称巨量资料或者海量资料,通常是由图像、文字、音频、视频、非结构化、社交关系等海量复杂的数据构成,包括交易数据和交互数据集在内的所有数据集[1]。因此,在信息资产高度发达的时代,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战略对于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力。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广泛的应用程度,影响着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对我国的经济、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大数据时代,针对农产品物流来说,所有与农产品物流有关的图像、文字、音频、视频、交易数据、宣传资料和交互数据集等以数据储存的资料,都称为农产品物流的大数据。

2 传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

农产品物流近些年开始在中国流行,是一种较新颖的营销方式,主要运营方式是农产品从农村各个地域直接输送到市区的集市或其他有需求的地方。由于不同地域之间存在不同的矛盾性,且各个地区网络配备不同,信息传播的速度各异,各个地区的农产品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因此,现阶段还没有足够的基础迎接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也未形成稳定的农产品物流建设平台。

农产品物流是将农业作物经过外在的包装与制作加工转化成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季节,生产的农作物不同。农产品特性直接导致了物流过程中的难题[2]。1)由于农产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的差异促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和物流打包技术必须保持协同统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物流效率。2)一些农民和物流人员的信息化技术不熟练,许多农业生产者无法及时得到外界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因此无法制定和改变自己的生产结构,只能根据日常的种植经验和一些小道消息评估自己的种植量,所以往往是盲目进行种植。一些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设施虽然已经存在,但是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得到大力普及,也无法跟随物联网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信息。因此,农业生产者若知识程度较低,将无法学习先进和科学的种植技术,往往不能增收增产或者只能增收不能增产,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3)在中国广大农村市场,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形式是自然物流,采取恒温保存的方式。许多地区的物流技术仍较为落后,不能及时对有关蔬菜和果品进行新鲜保存,在采摘和运输环节存在一些不科学现象,如运输与管理成本较高等,极易导致许多农副产品在储存环节和零售环节前就已经受到损害。

3 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建立

3.1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配送质量

创新驱动是当下各个产业大力推崇的根本方案。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农产品物流进行数据分析与技术创新,有利于将新的科学技术融合产品信息收集与管理中,从而指定有效的营销战略与技术支持,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把来源各异的农产品物流数据聚集进行精确分析与处理,多方考虑其对社会效益的影响,预估其经济收益;直接指导农产品生产者,可以减少他们盲目选择种植数量和种类带来的经济损失;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制定良好的物流服务方案;可以根据收集即时的市场调查和反馈意见,对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应对;实现个性化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服务;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模式,要更加关注物流理念与模式上的创新,尤其注重区域经济之间与物流产业所产生的系统性、契约性、集约性和高效适应性的实现;农产品物流在具有充分安全性的情况下进行流动,也要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应相结合,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水平和配送质量。

3.2 搭建农产品流通平台,发展智能化物流服务模式

搭建良好的农产品物流运输配送平台,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运输与制作的各个环节出现纰漏,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物流过程中农产品受到损耗不可避免,因此只能提高物流过程的技术手段,不断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种植技术与先进的包装技术、存储技术分不开,它们共同为物流准备前期打下了良好基础[3]。提高运输技术,能为产品增值。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稳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中心,将彰显大数据呈现的高科技化和智能化优势,将原本分散的各个点集合在一起,促进产业形成链接化,及时实现网络共享信息,使消费者在下单后随时跟踪自己的订单,确认具体时间收货或者退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4]。

3.3 提高政府支持力度,培养专业人才体系

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引擎作用。大数据背景下,新型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建立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可以在支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发展的政策制定中,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同时,培养专业人才也是大数据背景下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与物流发展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大数据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高科技人才主导的技术是主力。因此,需选拔和专业培训相应的人才,提高其对农产品物流的熟悉程度,充分了解农产品知识和物流知识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国家政策补贴和支持,社会猎头高薪招聘[5]。可以采用实习的方式不断锻炼相关人才,制定考核机制和鼓励机制等。同时,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农产品包装等个环节的监督力度,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有效保障物流运输等各方面事宜,促使大数据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实现安全性、高效性和及时性。

3.4 立足实际,借鉴先进国家的农产品物流经验

不断学习、反思才能提高,学习有效经验是提升的必经步骤。我国农产品物流仍处于传统的起步与发展阶段,缺乏具有严密组织性的产品管理环节,因此在信息流通、配送质量、监管以及服务体系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低效、资源短缺或者相对滞后、物流手段单一、物流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因此,需要学习其他先进国家的农产品物流运输经验。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要充分发挥农户对自己产品的主动性和把控权,需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只有具备相关文化知识,才能树立先进的观念和意识,在存储、包装方式以及如何迎合市场需要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尤其在物流系统中,工作人员应该熟悉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包装技术、存储技术等,有效促使整个物流系统高效运行。借鉴先进国家运行农产品物流的经验[6]:参照日本建立有组织的加工厂、预冷库、冷藏中心、超级市场等,在物流环节的保值增值方面下功夫,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责任到机构,责任到人;参照荷兰,在农产品附近建立大型的先进制冷配置;借鉴美国的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先進经验。

4 结语

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必须考虑物流的每一个环节,如考虑物流的加工环节、包装环节和产品配送与监管等。因此,需求商、供应商和物流公司必须协同合作,共同搭建一个良好互信的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 郭翩.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7(1):154.

[2] 李苑,李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873(12):56-57.

[3] 伦肇亮,郭秋芳.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J].世界农业,2017(8):106-110.

[4] 李征,焦玉娇.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10,33(7):8-10.

[5] 王静,宋志蕙.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优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7):53-54.

[6] 张晓芹.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8(8):15-2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SYH药业集团物流发展道路探析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新常态下物流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策略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