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
2018-03-28宾爱民康淑媛黄芳兵吴志刚
宾爱民 康淑媛 黄芳兵 吴志刚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市场就业形势尤为严峻,面对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高标准、严要求,各高校纷纷开始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纵观当前实际发展现状,发现个别高校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抑制着该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故在今后发展中,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以此位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文章主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 高等教育 人才市场 招生规模
创新是一个国际和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源泉,可见其重要程度。当代大学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潜力群体,在此情况下,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方法、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些因素也将直接影响创新教育质量和效果。目前,国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故难免存在较多问题,鉴于此,各高校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仍需进行深入探索,努力寻找符合学生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建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如今的人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各行各业均对人才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希望,其具有敢拼敢闯、活力热情、个性张扬等特征。他们在选择企业和岗位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自主权,即寻找到与自身能力和特长相互匹配的岗位,并期待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基于上述情况,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内在和个性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教育目标和方向,以此提升其综合能力和素养,培养其创新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其自我完善提供积极帮助。而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更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专长和优势的项目,为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实现创造广阔空间。
(二)缓解社会就业紧张局面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故每一年都会吸引大批量的学生报道。在此情况下,国家虽采取了很多手段和措施致力于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积极帮助。但从整体情况看,企业后增加的岗位仍无法与毕业生数量相匹配,故难以缓解当前尤为紧张的社会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由于未能成功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故常年在家待业。基于上述情况,各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通过该教育活动的开展,可引导大学生转变以往的就业观念,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通过一系列的资金扶持和政策鼓励,逐渐加入到创业行列中,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当前严峻的市场就业压力,同时也可有效激发大学生潜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三)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
创新能力可使一个民族和国家永葆活力青春,同时,其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法宝。而创新型国家建设一直都是我党的重要方针和战略,大学生是该建设活动开展的中坚力量,在此情况下,开展场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国家的战略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努力激发其创新思维和意识,以此为后续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操作和知识保障。目前,各大高校均将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重点,并对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进行了完善,为创新型性国家的建设提供了良好保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首先,当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均十分重视知识和理论传授,缺乏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由此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薄弱的问题。另外,该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并不是十分突出,未能将大学生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紧密联系。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其也未能认识到该教育活动开展对于自身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时常出现不积极配合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很多教师均是来自于就业指导结构,还有的是来自于行政和辅导员岗位。这些教师在正式接手创新创业教育之前,并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积累较少,故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岗位需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时常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故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需对相应的教育平台加以完善,并以此积累实践经验、深入理解理论实践知识,同时,还可提升教育时效性。目前,由于个别高校的创新教育平台创设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故仍停留在理论教育环节,故使教育效果受到了较大限制。很多高校尝试着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践项目,但在具体实施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阻碍和困难,设置项目与实际相差甚远,故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课程体系、完善知识结构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涉及领域较广,包含的知识内容众多,故各高校在创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密切联系实际,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構建出一个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以多角度、多类型、多层次的创新课程传授为主,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效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帮助其积累实践经验和知识技能。另外,该教育活动还应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从而共同致力于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首先,对于高校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校可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具体培养内容应包括人才培养现状、应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在此阶段,教师可重点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创业具有初步了解,并以此提升其学习兴趣。另外,要结合课程开设的特点,开展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等,以此为后续的实践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可对其开展相关的创业教育讲座,实现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鼓励学生在创业领域中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另外,還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定期开展创业讲座活动,其具体内容应以实践为主,邀请业内成功的创业代表来校授课,以此为大学生的就业指明方向,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最后,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定期组织大学生到优秀企业中参观和学习,并选拔出优秀人才到企业中实习,以此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寻找创业灵感,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二)优化师资团队建设
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将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另外,该教育活动的开展并非单个教师所能为,其往往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师资团队,具体应包括成功企业加导师、实践指导老师、理论指导老师等等,分层次的进行授课,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均应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优越性,以此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应全方位、立体化的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在其中融入多样化教学手段,以此弥补传统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应聘请具有创业经验授课教师、经验丰富的成功人士和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前来授课,将其所知道的创业宝贵经验和企业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使学生更加扎实、全面的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创业常识,并将其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应用于创业实践中,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效果,及时的补充和更新知识。
(UD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
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业活动、创业大赛等等。例如,“大学生竞赛活动月”,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竞赛活动,如“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创业竞赛”、“挑战杯”、“市场调研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等等。强化校内宣传和引导,选拔优秀学生代表学校与其他院校展开抗衡。在业余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创新大赛,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高校可选拔出优秀项目,进驻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设备支持,将口头项目付诸于实践,以此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外,高校还应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其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创业灵感,增长阅历知识,并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还可帮助学生提升认知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四)优化校内实践条件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条文,这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很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情况下,各高校也应从物力、人力、资金等方面入手,为该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与帮助。例如,推行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度、拨出固定公款用于大学生创业支持等等。另外,还要对校内创新实践条件加以优化,如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化实验室等等,以此满足创新项目开展的实际需求,另外,还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场地等等。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还可为学生提供与一线员工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对企业的发展模式有更加深入和详细的了解,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教师也应从关联性角度出发,详细了解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经过共同探讨和商议,寻找到课程的关联方式和内容,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建设关联性课程的过程中,还应重视起相关学科的建设工作,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为创新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案例,起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同时也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及其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有效途径。总之,该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为此,该问题应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实践,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制定出针对性教学计划,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就业压力的减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