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2018-03-28崔丽
崔丽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发生着转变,应用型人才作为当前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给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并结合一些实际教学中的案例,提出了加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希望能为广大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经济类专业 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
近些年,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经济类专业作为一项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人才的培养也更倾向于向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培养,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步入到社会之后,才会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从而更容易找到自己理想的岗位。因此,对加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开展案例教学
高等院校若想加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案例教学加以足够的重视,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经济类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将各种各样的案例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相对抽象的经济学知识。经济类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以下两种案例教学的方式。
(1)单项案例讨论。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讲述完某一章节之后,可以提出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让学生对其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例如,经济类专业教师在讲完经济学中的厂商理论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彩电市场上的价格竞争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我国电信产业在目前的所实行的战略重组政策,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垄断与竞争之间的关系;而经济类专业教师在讲解寡头行业的含义时,则可以对石油的价格以及石油输出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重点介绍,从而加深学生对寡头行业的理解。
(2)综合案例讨论。这种案件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讲述完某几章的理论系统之后,可以根据所涉及的问题选取一些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来让学生对其展开讨论培养,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一些复杂案例的分析处理能力。例如,经济类专业教师在向学生们讲解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等课时中的基本理论时,就可以将我国目前阶段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作为一个综合性案例,并把这个案例安插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和学生共同对其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激发,自学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建设共建模式的经济类专业实验室
当前,在经济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上,地方高校通常都会采取自身发展模式或共建模式。自身发展模式指的是地方高校使用自己所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来建设经济类专业实验室,而共建模式指的是地方高校使用自己和社会的共同资源来建设经济类专业实验室。很显然,与共建模式相比,自身发展模式在资源的分享、理论與实践的结合、对社会的影响范围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建设共建模式的经济类专业实验室才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措施。下面对两种共建模式分别加以分析。
(1)校企共建模式。校企共建模式指的是地方高校和企业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分别利用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如资金上的优势、技术上的优势、学科上的优势等,共同对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心进行建设。其中,企业的类型一般有金融机构、工商企业、软件公司等。在这种校企共建模式下,地方高校和企业能够在资金设备、人才资源、软件设计、实验教学、专业培训、实习就业等多个不同的方面展开密切的合作。
(2)校政共建模式。校政共建模式指的是地方高校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在这种校政共建模式下,政府可以从自己所具有的政策资源中精选出一些有地方特色、导向作用和展示效果的地方高校,并和这些有自己独特优势的地方高校共同参与到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上,使地方高校能够与政府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最大程度地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三、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经济类专业教师应当秉持和遵照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经济类专业教师应当构建一个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层面都能发挥出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化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上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这两项内容,下面对这两项内容分别加以分析。
(1)校内实践。校内实践是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校内进行的公共实践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技能的有效手段,有着很强的可控性。在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一些有着较强实务性的专业理论课当中选取30%的课时来开展校内实践课。
(2)校外实习。校外实习主要包括三项不同层次的内容,分别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通常情况下,学校会在大二结束后的暑假安排认知实习,在大三结束后的暑假安排专业实习,并在大四的下半学期安排毕业实习。例如,经济类专业的教师可以结合经济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及学科特点,分别与社会上的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及外贸企业这三个单位签订专门的实习基地协议,并定期安排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前往这些单位来进行实习,这种方式可以使校外实习的质量得到根本的保障。由此可见,认识实习的实践范围相对广泛,而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则更偏重于对某一项技能的实践和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加,这也给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应提高对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建设共建模式的经济类专业实验室,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