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商业保理实施证券化融资的发展探究
2018-03-28李天骄
李天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与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推进。在这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微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要将更多资源配置给高效率的小微企业,而商业保理业务的发展恰好满足这一需求。商业保理业务能够缓解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同时又能够完善企业的销售体系,提高其资源运用效率。
[关键词]商业保理 证券化融资 经济新常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发展模式逐渐转向“新常态”,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微企业的作用,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作为我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本身却深受因“企业规模小”,“信用等级不高”,“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社会资金分配不合理”等内外兼有的原因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与此同时,伴随赊销成为企业间普遍的结算方式,随之而来的是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规模的大量增加与累积,因此,大力发展和支持商业保理,对于盘活中小微企业存量资金意义重大。
一、商业保理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监管部门鼓励保理公司合法融资
监管部门对商业保理公司合理合规融资渠道相对支持,允许保理公司进行公司注册资本金、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合法渠道进行融资。《商务部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方案的复函》里规定了,商业保理公司的风险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这项规定从政策层面上对商业保理公司利用外在渠道进行融资的行为表示肯定。
(二)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证监会曾于2013年发布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该规定阐明,经过多年试点,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可算是一项常规业务了。这份规定的发布,从监管层面上肯定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合规性。在这此后,2014年证监会又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这项新规定对其原有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订。更加明确地阐明了对资产证券化实施过程中各项重点环节的监管规定。这就有效地提高对资产证券化进行过程的监管,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真实性有所保证。
(三)小微信贷类资产获得支持
作为高效的融资方式之一,资产证券化在帮助企业对自身资产进行盘活方面有着相当实在的意义。从商业保理公司监管规定上看,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是可行的,还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这就为商业保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行性。近年来,我国多次强调中小微企业资产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代表,应获得更多的支持。因而,我国小微信贷类资产进行证券化时能获得较多支持。这有助于我国商业保理业务的快速发展。此外,国内已有人尝试进行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并且取得成功的例子。这可为其他小微信贷类资产进行证券化提供有效的经验支持。可以预见,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商业保理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其保理资产的证券化将成为企业资产证券主要方向。
(四)反向保理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反向保理围绕着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将融资成本较低的资金引入到供应链中,降低供应商的融资成本,使得核心企业在享用供应链金融带来的长账期的同时还能够享用到短账期带来的折扣。反向保理是对核心企业的买家进行风险评估,可以选择买家更愿意支付的应收账款进行融资,有着降低供应商融资成本的积极作用。在未来,由供应链金融带来的资产证券化将会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而反向保理通过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结合在一起共建供应链,降低了供应链融资的成本与实现了风险转移,反向保理的应用将会在供应链金融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如华为通过反向保理使得其供应链下的供应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释放其经营的风险,也为华为的经营提供更稳当的支持。可以说,反向保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使得中小企业的资产证券化变为了可能。
二、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融资交易策略分析
(一)对融资的基础资产的选择
资产证券化的首要环节就是选择基础资产。而基础资产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该资产是否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所以基础资产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一般为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的债权。
(1)资产质量较高。能进行证券化的资产一般都应有较高的质量。其本身除了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这一特点之外,也应当不存在法律纠纷,以及本身信用风险较少。这就对相应主体的信用等级要求较高。
由于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多为买方的应收账款,买方的信用状况与资产质量优劣直接相关。若买方的信用状况相对较好,则这份债权的质量就相对较高。因此,在对基础资产进行选择时,逆保理业务产生的基础资产质量较高。
(2)资产期限较短。基础资产的期限与其付款期相关。过长的还款期限有着较高的信用风险,不适合进行证券化融资。而过短的期限则无法满足完成证券化流程所需时间,且需支付较高的费用,同样也不适合。一般而言,合适的基础资产的期限是一年或半年。
由于保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常为买方的债权。而一般商业交易还款期限为三个月到半年,符合基础资产期限要求。
(二)资产池的构建
资产池即具备共同特征的資产组合。资产池的构建,也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基础资产进行筛选以便组成目标资产。资产池的构建可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对资产池的总体目标特征进行框定。这主要是确定整个资产池的资产类别,收益期限,资产规模等。
其次是依据特定的标准对基础资产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有资产的大小、风险的高低、期限的长短等。最后则是将入选资产进行组合,成立资产池。
(三)增信方式的选择
倘若基础资产的信用等级不足以支持其进行证券化,那么,利用一定的增信方式对基础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则是很有必要的。常用的增信方式可分为内部增信与外部增信。
(1)内部增信。内部增信即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资产库结合利用相应的增信手段来提高基础资产的信用等级。其常用的方式有优先/次级结构、现金储备账户、超额抵押、回购条款等。使用内部增信的方式通常较为方便快捷,然而通常作用有限。
(2)外部增信。外部增信则是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利用资信条件较好的第三方机构为基础资产提供保证,以此来提高基础资产的信用级别。外部增信通常包括信用保险、第三方机构担保、备用信用证、信用互换等。使用外部增信的方式流程复杂,所需时间较长,需要的费用也较为高昂,但增信效果较好。
三、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融资交易风险控制手段
(一)道德风险的控制
由于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这种信息不对称通常会导致一方利用自己对信息把握较为充分的特点做出不利于信息掌握较少一方的行为,造成道德风险。例如将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
因此,为了应对道德风险造成的损失,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些手段对道德风险进行控制。常用的道德控制手段有:
进行专业的信用评级。依托独立的、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准确的信用评级,能清楚地了解该资产池的信用状况,这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道德风险。
规定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即发生违约风险时,发起人需自行承担一部分风险。有了这项规定,发起人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则会对基础资产进行更严格的筛选,降低道德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二)提前偿还风险的控制
资产证券化需要一定的期限,在还款期还未到来之前,债务人就完成了债务偿还,这会打乱资产证券化的流程,甚至导致发起人对该项资产的投资计划,造成其损失。因此,尽管提前偿还是一种美德,但其并不完全适用于资产证券化,甚至属于一项风险。对于提前偿还风险的控制较为常见的有“惩罚金设置”,即在购入资产的同时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要求对方保证不发生提前偿付的行为。若对方不顾合同条款约定,擅自进行提前偿付,则债务人应支付一定的惩罚金,以便弥补发起人的对资产的使用计划变更的損失。
四、商业保理实施证券化融资的发展趋势
商业保理实施证券化是供应链金融发展下的重要产物,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与一带一路等经济大环境下的催生下,反向保理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地位越来越高,保理资产证券化有助于以资产叩开资本市场,将供应链金融下的更多中小企业进入到资本市场中,以获得更多的收益,通过证券化,商业保理行业能够通过提升风险管理来实现收益与损失的隔离,获取融资以增强资产流动性,美化资产负债表;减少应收账款类融资的资本占用,有效分散转移风险;推动保理商由资产持有型向金融交易型转型,特别是围绕着核心企业的反向保理的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保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拓展供应链,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提速发展,反向保理是供应链金融的一种积极创新,反向保理资产证券化又是对传统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再次创新。可以说,在未来,商业保理的资产证券化将会以反向保理作为其发展的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