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研究

2018-03-28宋得珩

商情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绿色

宋得珩

[摘要]生态文明在我国第一次提出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如今已经过去10年时间,生态文明的概念慢慢深入人心取得成效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政府的规划决策。本文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前沿成果出发,结合云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问题并给出政策建议,得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 高原农业 和谐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

人类文明成果主要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物质文明成果、精神文明成果、政治文明成果、社会文明成果和生态文明成果。生态文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体来说有两个方面:

(一)生态文明仅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初的生态文明仅僅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强调人与山川河流土地矿藏的一种和谐平衡关系。一方面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对自然的破坏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生产社会化和机械化以后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引发了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不合理开发。于是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让发展和良好的环境共存是生态文明的目标之一。

(二)生态文明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也要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属于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的和谐离不开人类自身的和谐。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人的和谐才能保证生态的和谐,同时人与人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是生态文明的建设的效果和方向。这一观念又将生态和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

二、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自然省情

1.地形

云南省是典型的具有高原山区地形的省份之一,属于青藏高原自北向南延伸的部分。云南全省地势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方高,东南方低。

云南省的气候也分为东、西两个气候区。在东部为东部季风气候区,在西部为西部型季风气候区。云南省受季风气候影响,纬度低,海拔高,再加上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年度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四季并不明显的低纬度气候。

2.动植物资源

云南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不同类型的林地和区域,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一部分动物种类,仅云南才有,对全国来说十分稀有,许多动物种类具有十分高的经济价值。

3.矿产资源

云南省矿产资源异常丰富,既包括金属矿,也包括非金属矿。在非金属矿产中,云南省以煤分布最广阔。包括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煤炭,新生代第三季的底层煤田。其中褐煤是主要煤种。

综上显示,云南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显著的“先天”优势。

(二)发展历程

1.云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思路,并取得一定成果

云南省在思路上首先确立了生态立省,环保优先的思路。接下来在实践中积极推进。七彩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的水污染预防治理先后在云南省实施。在活动中,生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2.编制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

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基础上,云南省政府组成了生态文明计划编制小组,对生态文明的下个十年进行细致的规划。《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应运而生。

3.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可达性分析

为了保证《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并增强其可操作性和现实可能性,结合云南省情、环境保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政府对云南省的各项生态文明指标进行了深入检测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三)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云南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很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相当突出。云南省缺油少气,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明显。节能降耗难度增大。

2.缺乏特色优势产业

云南省优势产业以旅游业、冶金、烟草为主。优势产业与全国水平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尤其是在对经济发展贡献比较大的第二和第三产业中,云南省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电子信息、邮政、商务等行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

3.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政策法规并不完善,权利责任划分不明确,不利于下一步的建设。

4.公民环保意识不强,参与度不足

生态文明的观念还没有融入每一位公民心中,人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整体的文化素养也还需不断提高。这与经济发展、教育有关。公民思想上的绿色意识还需不断加强。

三、经验借鉴

在研究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关注别的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从中汲取经验和可取之处。在所有省份中,贵州省和江西省与云南省的相似之处较多,我们分别选取贵州务川和江西武宁作为经验借鉴。

(一)贵州务川

与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多彩,属于高原农业相似,贵州务川拥有良好的气候资源、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仡佬族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极为有利条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务川县通过“多彩贵州”塑造成贵州多民族、原生态省的特色品牌,给务川的民族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二)江西泸溪县

泸溪县与云南省大多县市有相似之处,首先经济上都不发达,其次生态资源良好。泸溪县重视“绿”:芦溪县坚持生态观念引领发展,大力发展发展生态产业,传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观念。

四、对策建议

(一)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合理地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调“优”第一产业,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主线,调“强”第二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扩大就业和搞活流通为重点,调“快”第三产业,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培育生态农业农业现代化传统特色农业新型优势、积极发展服务业

云南省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绿色、文化、安全、高端、有机品牌引导农业的大方向发展,着力发展安全优质农业作物和农业产品。

(三)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政策体系

建立起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引导鼓励上产要素流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域,增加要素生产力。

(四)增强人民的生态文明参与观

倡导健康的消费方式、积极转变生活观念、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和谐绿色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