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国学素养形成策略有效路径之初探

2018-03-28张洪

关键词:国学融合小学

张洪

【摘要】 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是寓教于“乐”的活动;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是寄情于景的画面;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是植根于心的教育;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是润物于无声的事业。将国学内容嵌入音乐流程,将音乐因素导入国学教育,实现国学与音乐的融合,引导学生吟唱国学,在吟唱国学中唱出古韵的意境,在国学吟唱中领略古曲的幽雅,在“唱着歌儿学古文雅韵”中修身养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塑造学生文化人格,助力学生可持续成长,发力让学生有底蕴地发展,努力为学生一辈子服务和奠基!更重要的是增强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学生能从情感上建立起母语文化的情结,从而凝聚中华文化的向心力,提高民族文化的软实力。

【關键词】 小学 国学 音乐 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172-01

0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基于过去一百年来中国在文化上的得失与反思,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了古诗文的价值和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部分学校率先开展国学教育起,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学教育与诵读经典已蔚然成风。而音乐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笔者遂根据学校校情与学生学情提出国学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的小学国学素养形成策略构想:

一、策略构想之缘起

1.诗与歌的天然联系为研究国学经典诵读与音乐的融合提供了历史的源泉

中国文学中的诗歌,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是歌曲之词,随着时代推移,音乐佚亡,歌词尚存。凡词皆可歌可咏,应当说,中国文学史中的半壁江山存在于中国音乐史中。而在古希腊“音乐和诗歌几乎是同义词”,“没有音乐,诗歌形式便没有名称”,抒情诗歌(Lyric)最初指的就是“和着里尔琴(Lyre)而唱的诗歌”,这和我国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几乎是同样的音乐行为方式。

《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得更清楚:“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这里“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历史发展到“依声度曲”、“倚声填词”的诗、乐高度分化阶段,我们依然可以从诗的整齐美、对仗美、节奏美、音律美以及词的平仄相间、抑扬顿挫、散文化的语法句式中看到古诗词歌曲中音韵与旋律的关系,即诗乐同源、共为连体的关系。

2.娱乐至死的媚俗文化为研究国学经典诵读与音乐的融合提供了现实的迫切性

由于当前社会媒介市场化、商业化运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带来了社会文化的低俗、恶俗现象,并日趋形成强大的媚俗文化势力。从颠覆审美的“审丑情趣”到流行的“娱乐至死”,人们逐渐丧失审美的咀嚼能力和对一种文化的欣赏耐心,直接导致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低下。而如果我们能将国学内容嵌入音乐流程,将音乐因素导入国学教育,实现国学与音乐的融合,引导学生吟唱国学,在吟唱国学中唱出古韵的意境,在国学吟唱中领略古曲的幽雅,在“唱着歌儿学古文雅韵”中修身养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塑造学生文化人格,更重要的是增强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学生能从情感上建立起母语文化的情结,从而凝聚中华文化的向心力,提高民族文化的软实力。

二、策略构想之可能

1. 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是寓教于乐的活动

古人历来喜欢吟唱诗文,说明经典文化与音乐有着深厚的渊源。吟唱国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内涵美,还可以感受国学的音乐美。荀子说:夫乐者,乐也。用音乐来辅助诵读国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又能提高学生对国学内容内在节奏的感悟与把握。

2. 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是寄情于景的画面

优美动听的音乐总是能激起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情绪。在诵读国学经典时,选择符合作品主题的音乐,运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乐曲声中投入地诵读,学生从美妙的古韵中,想象着、享受着、体验着国学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诵读氛围,增加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受到国学与音乐的双重熏陶和感染,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3. 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是植根于心的教育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其不仅有思想性,其本身也有音乐性: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如《弟子规》,三字为一句;唐诗,或五言为一句,或七言为一句;《笠翁对韵》对仗极具语言的工整美。作为思想财富,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民族永续的灵魂。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儿童也都是从诵读文化经典开始启蒙教育的。

4. 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是润物于无声的事业

经典诵读和音乐的融合,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熏染与潜移默化,可了无痕地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经久性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将国学经典诵读与音乐融合起来,挖掘国学经典中的经典音乐美,使学生热爱经典,学习经典,传诵经典,运用经典,弘扬经典。

虽然近年来内地小学国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在国学教育实践方面,相对于港台小学的国学教育,内地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学教育活动的展开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各自为政的状态。许多教师对国学内涵理解不深,没能充分认识到国学对学生成长的塑造作用,只是将国学当成语文课的补充,教法单一,只让学生大量背诵古文,学生负担沉重,丧失对国学的学习兴趣,导致国学课流于形式。所以国学的教育和普及,传承与重构已是当务之急。显然国学与音乐的融合不失为学生学习国学、接受国学、热爱国学的一条现实捷径。

(此为广东省“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专项课题,2017.6获立项。立项编号:QNJSKT00034)

[ 参 考 文 献 ]

[1]程郁缀.《唐诗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2]李毓秀.《弟子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

[3]李渔.《笠翁对韵》.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

猜你喜欢

国学融合小学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垂”改成“掉”,好不好?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