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国学诵读 提高学生素养
2018-03-28徐燕媚
徐燕媚
【摘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加强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提升道德修养,让国学的精髓浸润身心,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国学经典 诵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62-01
0
国学经典犹如一座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攒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为了让国学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液,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借力国学诵读,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一、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生语言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感的强弱。语感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语言能力,只有在长期对语言的感知领悟中以及在以此过程为基础的语言运用中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书(学习)“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上口与耳才好”,然而“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成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所说的“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形成和强化的结果,并指出语感形成的过程是一种“不知不觉之间”言语活动过程。叶圣陶先生不仅提出了语感,而且也为语感的培养找到的最可行的方法,那就是诵读。
众所周知,国学经典是经过大浪淘沙的过程而显示其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虽然从时间上来说,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与现实一般都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正中和之音,那种轻重缓急的节奏感,和谐悦耳的韵律感,读来不急不徐,字字清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仅可以识字悟义,还可以感受汉语特有的审美表现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加强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造成学生普遍语言积累不足、文化底蕴单薄。
千百年来的语文教育经验证明,优秀经典诗文的诵读对积累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宁教授说:“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一个人语言的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随着思想的丰富,必然伴随着语言的丰富。不论思想还是语言,都是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起来。思想和语言积累都是终生的事,积累的途径也是各式各样的。阅读优秀的书面言语作品,无疑是语言与思想同步积累的最好途径。”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的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并推荐了120篇(段)古诗文,2017年教育部审定的初中教材中古代诗文作品就占30%以上,并特别注重古典诗文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尽量让初中学生喜欢读,而且能读得懂。因此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频频接触优美经典诗文,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让语言积累日渐丰富。久而久之,从优秀诗文中获得的一流的语言材料会在学生的言语活动中焕发无限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因此,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我们的学生往往一听要写作文就犯难、怨声四起。学生知识面窄,容量不足,储备量不够,即使会写,也无法做到下笔如有神,引经据典。
国学经典中不乏篇幅短小、语言简约、微言大义、发人深思的,就可以直接引用到现代文章中给人以启迪。如在写作与孝道有关的话题,应强调对父母的孝,不在于给予父母多少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常常陪伴左右,多点心灵沟通,那么《论语》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论述学习一定要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则可以引用《三字经》中的“頭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由此可见,国学经典中的仁、孝、礼、智、信,在写作主题中从不同的角度,都有相关的论述。学生通过长期诵读国学,在记忆中沉淀,积累丰富的论点和论据,就能够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美妙境界。
四、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道德修养
从国学诵读的意义看,主旨上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闪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光辉,展现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高尚情怀。诵读经典,让学生从中体味、感悟人生哲理,陶冶情操、砥砺心志,受到优秀文化传统的滋养,是学生治学、修身最好途径。
脍炙人口的《弟子规》,则是一部规范青少年和学生的道德行为好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外,经典诗文中优美的行文、韵味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美育所必不可少的。总之,国学经典之内容广泛,所涉及的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当我们的学生也能够“声声入耳、事事关心”了,那肯定能够为其高尚人格的塑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提升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推动国学诵读,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配备的国学教材读本,借力于经典国学诵读,优化学生人格,重振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同时,这也是我们城乡结合部语文教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广州市立项课题《城乡接合部初中开展国学经典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201543428)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